林巧旋
【摘 要】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總是在動態中生成,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實現有效互動,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并做到創新有效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互動
《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是動態的,是生成的。特別是在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精彩留給學生”的今天,科學合理的師生互動,是扎實有效地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平等對話,面對學生的見解,教師給予的是密切的關注,親切的呵護,讓“有益”的課堂生成的信息開出燦爛的花朵。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感受,以學定教,盡管學生的發言是無序的,但這樣的課堂猶如一首散文詩,形“散”而神“聚”!那么如何讓互動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綻放呢?下面談談幾點看法:
一、激發興趣,引導主動參與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是學生主動求學的前提,也是學生取得成功的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積極、最為活躍的一個,是一切教學的前提與基礎。要想徹底改變教師的單向傳遞,實現師生有效互動,教師就必須要激發與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帶著高漲的學習熱情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之間才能展開積極的探究性活動,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的雙向互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要為學生努力創設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主體參與意識,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表現出積極的認知行為。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入情入境,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我并沒有直接讓學生進行文本的閱讀,而是利用多媒體強大的視聽效果來為學生播放一組優美的桂林山水風光圖,并配以悠揚動聽的音樂。如此優美的風光與意境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學生如臨其境,感受著桂林山水的優美與秀麗,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時來導入新課,讓學生進行閱讀自然水到渠成。我們要學會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體裁的文章來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向學生展現教學的活力、語文的魅力,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師生互動,在平等中共進
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主要是由教學各要素之間多邊的互動交替來推進的。那么, 在這一過程中,互動的主體主要表現為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就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實踐互動首先意味著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不再是金口玉言的“師皇”,而是平等對話中的首席;教師不再是絕對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平等對話中的精神領袖。其次意味著師生關系的轉變。在互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是認識與被認識、灌輸與被灌輸、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的、民主的、充滿愛心的雙向交流互動的關系。再者意味著通過互動,師生之間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通過互動,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師式學生與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
如在教學《賀年片》時,我提出了一個要求:我們自己也來設計一張贊美祖國的賀年片。我先來說說自己設計的賀年片。我要設計一張美麗的田園風光。沒等我說完,同學們已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我要設計一只自由飛翔的雄鷹。我要設計一座高樓林立的城市……同學們互相交流著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生生互動,促進合作學習
我們講得較多的是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卻忽視了課堂中的生生互動,其實生生互動同樣很重要。生生互動是指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在課堂中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相互激勵、相互評價、相互反饋、合作與競爭等方面。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之間的交往對學生無論是智力還是個性的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課程帶來了教育理念的新變化,產生了新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法成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最多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通過生生互動,達到人人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寫“你”的寫字教學時,因為這個內容是第一次合作學習,所以要講清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小組成員每人說一個字,內容是字的結構及筆畫(因為剛開始,所以內容比較簡單,易于完成)。具體的語言交際:“你”字是左右結構,“你”字這樣寫……我說得對嗎?其他小組成員判斷對錯,如果有錯就說“你說錯了,應該是這樣……請改正。”如果沒有錯就說“你說對了”,小組長說“下面請XX同學說XX字”,依次進行。
四、教學互動,拓展學生思維
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假設性思維訓練,提出假設問題,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拓展自己的思維,對課文內容提出大膽的假設,實現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如:“假設我碰到這樣的情況我該怎樣做”、“假如文中的人物沒有那樣做,結局會不會就是……”等等,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大膽地提出假設!例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寫一篇想象作文“小女孩的美好明天”,學生們可以假設小女孩沒有凍死在街頭,而是在第二天早晨碰到了一位好心的奶奶……等等,啟發學生拓展自己的思維,進而實現學生與文章情感互染、思維互接、信息互動的學習目的!
總之,在新課程中,通過廣泛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構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創設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關系,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廣告語說:“讓城市互動起來”。那么,在教學上我們也應:“讓師生、生生互動起來”!
【參考文獻】
[1]祝建云.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進行互動. 《課外語文》,2015年04期
[2]張小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教學的策略思考.《小作家選刊》,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