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關鍵詞]編輯;“五心”;作法
作為一名黨報黨刊編輯,特別是新聞版面的責任編輯,其在新聞行業日常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編輯的基本素養決定著受眾對媒體可讀性、可閱性和可信性,是媒體體現公信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
我認為,作為一名黨報黨刊責任編輯必須具備以下“五心”素養,才能正確把握輿論導向,獲得更多讀者的青睞,助力紙媒事業的進步發展。
一、不斷充電 ,有終身學習之心。孔子《論語》里說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人們“學習了知識又按時實踐,不也是很愉快嗎?”,我認為,作為一名編輯,更需要時時保持一顆學習上進之心,學知識、學業務、學文化、學專長、學技能、學經驗……通過博學扎實自己的文字功底,持續充電后才會在日常工作中游刃有余,學有所用,拔高出彩,不至于在遇到難題時感覺“江郎才盡”,為制作不出吸引讀者眼球的好標題而“捉襟見肘”。作為一名編輯,唯有不斷強化學習,才能在工作中“胸有成竹”,“制題如有神”,作出更多更好讓讀者過目難忘標題,從而催生持續閱讀下去的動力和欲望。日常工作中,本人每天除了查閱學習全國、省內外主要報刊外,還為自己制定了一套學習計劃,每天早晚堅持讀書閱報一個小時,增長見識和學問,博百家所長,補己之短板。同時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技能學習,不恥下問,常向老前輩虛心求教,學習其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學以致用,學為我用,提高能力水平。2015年11月初,鶴崗降下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記者分赴各自戰線采寫抗擊冰雪稿件,作為編輯的我全版標題定為《大雪傾城 情滿鶴崗》,值班總編畢建華看到標題后,給改為了《大雪襲城 情動鶴崗》一個襲、一個動,兩個生動的漢字恰當貼切地反映出了稿件內容,讓我記憶頗深,深有領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只有好學、多學才能不斷領悟精髓,助力編輯工作的不斷進步。
二、時刻細心 ,有愛崗敬業之心。黨報黨刊是主流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媒體的公信力。身為黨報黨刊編輯,工作在核心崗位環節,更加要時刻細心,不出紕漏。當編輯以來,我深感肩上的重任和責任,每天都會早早來到單位,工作時緊繃神經,如履薄冰,反復推敲論證,精細制作標題,耐心細致改稿直至滿意為止,每天結束工作下班后看著自己修改過比較滿意的標題和稿件,就像自己制作出的一件精美藝術品般高興。今年1月份的一天,一名記者采寫的稿件內容為2015年年末的事,稿件里一句話寫的是今年10月份如何如何,時間已到了2016年,如果稿件刊發出去,今年的10月份時間還沒有到,很多細心的讀者會看到并造成不好的影響,我于是逐行逐段地進行修改,改成了2015年10月份,才沒有造成時間不準的現象發生。作為一名編輯就是要努力用心,做細做好,細心讀稿,精致改稿,不出差錯,時刻保持愛崗敬業心,這也是我當編輯以來的一點感受。
三、一視同仁,有公平公正之心。作為編輯要有一顆公平公正之心,工作中一碗水端平,一視同仁,一切針對稿件質量說話 ,對事不對人,好稿件及時優先發表,稍差一些的稿件也要珍惜他人勞動成果,不厭其煩給予修改,三易其稿,直至達到滿意后及時給以刊發。作為一名編輯,更不可以看人下菜碟,關系好的同事就不論稿件如何給優先考慮安排版面好位置,關系稍差些的就無論記者采寫的稿件多優秀都不予刊發,應時刻把握主流方向,以服務社會發展大局為中心,一視同仁,多刊發優秀精品,從而更好地保障單位、記者和受眾的利益,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喜歡,為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應盡的貢獻。
四、承上啟下,有忠誠為民之心。為人民服務是黨報黨刊的辦報宗旨,作為編輯,如何更好地傳達黨的重大決策和上級關乎民生的好政策,如何更好地體現民眾訴求呼聲,其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民乃根本,編輯是軸心,工作時要想群眾所需、所想、所盼,多深入基層了解實際情況,待群眾如親人,傾聽群眾呼聲,維護群眾利益,做好承上啟下工作,時刻保持一顆履責盡力、忠誠為民之心。一天,在單位值班的我接到了一位熱心讀者打來的電話,稱我市某路段高速公路的隔離帶內有人栽植蔬菜,影響交通,菜每天吸收汽車尾氣,人吃后也影響健康。接到電話后,我立即趕赴二十多公里外的高速公路現場進行核實,并冒雨采訪了當地居民、社區和相關執法部門。第二天相關報道在鶴崗日報社見諸報端后,引起了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該部門迅速對我所采寫報道的情況進行了核查,并指派專門人員對隔離帶內的“禍菜”進行了鏟除,及時消除了隱患。而我的連續兩篇報道被評為了全市好新聞一等獎,此后還獲評全國好新聞二等獎。“群眾利益無小事”,新聞靈感來自于基層,來源于群眾,作為編輯就是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把握主線,傾聽群眾呼聲,把“為民”兩個字實實在在地落實在行動上。
五、勇于創新,有開拓進取之心。作為黨報黨刊編輯,要有不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在工作中不守舊、不俗套,大膽創新,固定版面要不時變換形式內容,創新版面要敢想敢為多出精品。標題制作的創新要形象生動,一語中的,新穎傳神,既體現出稿件所需達情表意的內容和精神,更能吸引讀者的眼球,為稿件總結出“點睛之筆”。今年1月13日鶴崗日報社《鶴崗晚報》一版位置刊發了一名記者采寫的環保服務企業的稿件,工作稿的標題很冗長,我經過修改后改成了《梧桐引鳳 環評不難》,一下子精煉提升了主題,修改后值班總編也表示滿意。我認為,編輯工作還要多與業余文學愛好者溝通,通過開“筆會”、“詩會”和刊企聯誼等方式,激勵更多不同年齡段喜歡文學創作的作者踴躍投稿,以增加豐富版面內容,力爭以不斷出新出彩和新穎獨特的精彩版面,制作出受眾喜愛、讀者滿意的精品報紙。
這就是我從事編采工作多年所理解和收獲的一點感悟,編輯“五心”也是我今后工作中銘記恪守和誠愿達到的目標。□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