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東雨
摘 要 信息技術進校園,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增強對信息技術的操作與使用,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培養復合型、通識型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 信息技術 教學水平 課件質量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107-02
現今社會正處于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各種學科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新的學科不斷涌現,這就向承擔知識傳遞任務的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考驗。信息技術進校園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增強對信息技術的操作與使用,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培養復合型、通識型人才的需要。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課件質量
多媒體信息技術課件,可以把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集成于一體,使學生所學的知識以圖表、彩色文字、動畫、游戲等多種方式呈現,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耳、動腦,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通過多個感官來獲得相關信息,提高信息傳播效率。科學研究已證明,人們通過各種感官獲得的知識比率為:視覺83%、聽覺11%、其他6%,視聽結合可獲得幾乎是最佳的知識保持率。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加強記憶和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還具有快速、準確、大容量的特點。在課堂有限的時間之內,即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時間,又加大了教學信息的容量、講練的密度、練的層次、練的力度。還可以當堂得到反饋信息。由此看來,多媒體還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讓自己的課件達到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程度,就要支認真學習相關軟件技術,收集更多的信息與資料,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課件不斷完善,給課堂教學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二、信息技術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
1.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虛擬現實,此技術可以模擬建立與真實環境相近的學習場景,使學習者似乎身臨其境,目前我校的旅游專業正在創建虛擬景點現實講解的實訓室。
2.利用信息技術,創建電子圖書閱覽室,它可以使學生者更方便、更快捷、更廣泛地獲取知識。
3.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各類教學信息,如圖片、聲音、圖像以及動畫等進行有效的處理和管理,用于教學展示、宣傳展示等,對教育教學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4.利用國際互聯網實現全球范圍的課程傳遞和教學,實現遠距離教學探究。
5.網上學校,是指將一所學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搬上網絡,在網上學校,學習者可以在網上直接進行入學報名和注冊、學習、考試、獲得學分等。
6.計算機支持合作學習,是指基于網絡來進行群體形式的學習。這種學習形式不僅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在教學應用中的效益,而且,也有助于對學習者合作精神的培養。去年我國進行的“國培計劃”的遠程教育就屬于此類形式。
三、信息技術進校園帶來的挑戰性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師能力培訓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有些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沒有心思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針對這些現象學校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強培訓教師在思想上的認識,讓參加培訓的教師實實在在掌握信息技術,并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效地整合學科教學,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真正的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因有些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水平有限,下載的課件、教案等沒有經過細心的修改和合理運用,有些教師在運用課件上課時,沒把握住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內容多時為了趕時間像放電影一樣劃過,內容少時上到最后還剩下時間不知道干什么,出現課堂冷場,上課時沒能真正體現課件的優越性。
資源共享里的課件、資料可以參考學習,根據學生的特點修改課件適當運用課件,在這過程中也不斷提升了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也給教師施加了一定的壓力,有壓力就有進步,使教師快速適應新型教學模式,融入多媒體教學活動中去,提高教學質量。
網絡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工具。它自由、開放、資源豐富。網上的眾多信息和多種功能拓展了教與學的空間,使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成為可能。網絡教學的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更能促進學生知識的積累。同時,信息技術教師也必須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提高學生對網絡文化的識別能力和自律能力。
總之,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不但要求專業知識過硬,同時也要具備信息技術水平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促進教育教學發展。對于老教師來說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是一個難點,但也不難克服,在克服和學習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