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梅
一、理念翻轉(zhuǎn)——化教為學
由“講堂”到“學堂”的轉(zhuǎn)身,就是一次“翻轉(zhuǎn)”,因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講堂強調(diào)的是師道尊嚴,以教為主的模式把學生已經(jīng)固化成學習是被動的學習,真實意義上的學習并沒有發(fā)生在學生身上,學生只需接受即可。而“學堂”卻實現(xiàn)了從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的翻轉(zhuǎn),教師的“引導自學”就是“化教為學”,特別是“引導自學”課型中的“圍繞重點自學”和“交流自學情況”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動、自能、自做、自練、交流、合作,課堂發(fā)生的學習意義一切都是以學生為主的。
我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采取了“引導自學”的教學模式,感受到了化教為學確實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個學習過程你能觸摸到學生的思涌心動,在“圍繞重點自學”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分層自學:(1)默讀課文3-12自然段,用橫線畫出能體現(xiàn)父親“了不起”的句段。從這些句段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父親?你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了?(2)默讀課文13-23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能體現(xiàn)兒子“了不起”的句段。從這些句段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你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了?(3)在父與子無比悲傷時,哪句話給了他們共同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念?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接下來我把課堂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交給了學生,學生對照學習的問題勾畫批注、靜思默想、交流討論,這種真實意義的學習過程不就是實現(xiàn)了化教為學的課堂“翻轉(zhuǎn)”嗎?
二、角色翻轉(zhuǎn)——生本為主
傳統(tǒng)課堂里,教師的角色是課堂的施教者、主宰者,教學目標、教學程序、教學方法都是由老師課前設計好了,認真的老師甚至連要說的每一句都寫在了教案上,整個課堂狀態(tài)教師處于自編自導的之中,哪里顧及教學的生成?我認為,沒有問題生成的課堂就是假課堂,假學習。這種以教師本位的課堂又怎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更不能談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了。
再來分析何炳章以“自學”為主線,以“引導”為基礎而建構(gòu)的“引導自學”型課堂教學模式。這種課型有五個環(huán)節(jié):(1)明確自學重點;(2)圍繞重點自學;(3)交流自學情況;(4)點撥自學得失;(5)鞏固自學成果。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明確自學重點”“點撥自學得失”是教師“引導”的過程,“圍繞重點自學”“交流自學情況”“鞏固自學成果”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從五個環(huán)節(jié)課堂時間分配來看,80%的時間交給了學生,課堂的主體就是學生,雖然也有教師執(zhí)教,但是教師的課堂角色強勢降了下來,“引導自學”課型徹底完成了課堂角色的“翻轉(zhuǎn)”——這里是以生為本的課堂。
三、秩序翻轉(zhuǎn)——先學后教
課堂的原生狀態(tài)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課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而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的課堂就是學生的“學堂”,課本是“學本”,教案是“學案”,教程是“學程”。然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已經(jīng)固化為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壟斷者,學生的主體地位被遮蔽,被排斥,教師的“先教后學”從根本上消解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效益低下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事實?!耙龑ё詫W”課型的出現(xiàn)很好地化解了這一痼疾,因為這一課型最大的特征是以學生自學為主,無論是圍繞重點集中自學,還是圍繞重點分層自學,它實現(xiàn)了教學秩序的翻轉(zhuǎn)——先學后教。
我校張老師執(zhí)教“引導自學”課型《識字7》,其教學的最大亮點是整節(jié)課教師都扮演著“引導”的角色,把學習的自主權(quán)完全歸還給學生,自始至終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服務者,課堂教學秩序?qū)崿F(xiàn)華麗轉(zhuǎn)身,至此,課堂真正演變成學生自學的“學堂”。我們來看一看張老師分層出示的“自學我能行”的內(nèi)容:
(1)識字:圈一圈,邊讀課文邊圈出生字;拼一拼,借助拼音認讀圈出的生字;記一記,用喜歡的方法記住圈出的生字。
(2)朗讀:讀一讀,練練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一畫,用___ 畫出文中的反義詞,多讀幾遍。
(3)寫字:看一看生字,想一想怎么把“短、熱”寫漂亮?
張老師共分三次讓學生完成以上自學內(nèi)容,分別用時5分鐘、4分鐘、2分鐘,學生自學時,她會躬身走進不同的學習小組,咨詢學有所難,表揚學有所獲,糾正學有所誤。學生每完成一次自學任務,她都能及時給予學生提醒、鼓勵、體認、贊賞,讓學生自信滿滿地進行下一個任務的學習,我們從張老師俯身巡視的背影中,看到的是一個讓孩子知識增長,生命成長的引路者,是一個與學生共同交流、分享、體會學習甘苦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