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衛(wèi)先
【內(nèi)容摘要】近幾年來,江蘇省學業(yè)水平測試地理試題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能力考查,于是我從學生地理失分方面查找原因,并提出了用活動、圖表與微課教學方式來提升教學效果的改進措施,使地理學習變得輕松有趣。
【關(guān)鍵詞】輕松有趣 地理學習 活動、圖表與微課教學
近幾年來,江蘇省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能力考查,而每年在高一、高二的地理新課和復習過程中,總有一些學生學不好,作為長期在高一、高二從事學業(yè)水平測試地理教學的我,也努力嘗試著弄明白這個原因。
經(jīng)過分析,我發(fā)現(xiàn)在知識點的教學和鞏固上存在著漏點,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對于必修一自然地理的知識理解與必修三人文地理的地理現(xiàn)象的原因分析掌握不好。具體如下:對于必修一第一單元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學生缺乏動手操作和空間思維;對于必修一第二單元大氣圈,由于知識點分散,學生不能有機的串起來,形成網(wǎng)絡體系,尤其是分析判斷氣候類型,10個同學9個糊涂;對于必修三的地理現(xiàn)象,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其產(chǎn)生原因,主要是因為缺乏動手實踐或者觀察分析,于是我與同事在之后的地理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側(cè)重在這三個模塊教學上下功夫。
一、采取活動教學法,講解抽象知識點
如案例:理解太陽光照圖。
【活動過程】一位同學做實驗,進行親身體驗,其他同學觀察后自己制作。
【實驗器材】2根直尺。
【實驗步驟】
1.讓學生用2根直尺拼成“T”形作為道具,一根直尺代表太陽光,另一根直尺代表晨昏線,代表太陽光的直尺垂直于代表晨昏線的直尺。
2.兩根直尺的交點置于地軸和赤道的交點之上。
【實驗結(jié)論】在繪制太陽光照圖時,利用晨昏線與太陽光垂直的原理,學生可以自己制、運用地理學具,歸納總結(jié)地理知識。
在講解太陽光照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繪制太陽光照圖。由于晨昏線與太陽光線垂直,學生在講臺將代表太陽光的直尺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進行來回移動,代表晨昏線的直尺也就相應在南北極圈到南北極點之間進行來回移動。這樣的道具素材正確使用后,太陽光照圖的變化原理就能在學生自身繪制圖表的過程中快速直觀的顯示,學生就能輕松掌握這一知識點。
二、采取圖表教學法,歸納總結(jié)零碎知識點
如案例:分析判斷氣候類型。
1.判斷南北半球
2.以溫定帶
3.以水定型
4.氣候簡易分布圖
用表格形式繪制出氣候簡易分布模式圖,在每一種氣候類型旁,學生要分別列出氣候的成因、特征、風向、分布地區(qū)、自然帶。這樣,大氣圈中與氣候類型相關(guān)的知識點如三圈環(huán)流、季風環(huán)流幾乎一網(wǎng)打盡,學生能迅速理解并掌握大氣圈整個知識體系。
三、采取微課教學法,分析復雜地理現(xiàn)象
如案例: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原因的實驗活動視頻展示。
分4組進行實驗。第一組實驗:準備相同體積的一份黃土(沙土)、一份黏土,在降水強度、坡度、植被覆蓋率相同的情況下,經(jīng)過30秒左右的雨水同時沖刷,觀察得出黃土(沙土)、黏土水土流失的實驗數(shù)據(jù)。第二組實驗:準備二份坡度差異大的黃土(沙土),其他條件相同進行實驗。第三組實驗:準備二份黃土(沙土),在降水強度大小不同,其他條件相同進行實驗。第四組實驗:準備二份植被覆蓋率差異大的黃土(沙土),其他條件相同進行實驗。在對實驗結(jié)果分析后,可以得出黃土土質(zhì)疏松、坡度大、降水集中、植被覆蓋率低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