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平
【內容摘要】語文活動課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應當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實踐探究來拓展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也應該研究上好課外活動課的有效方法,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本文從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成為主角、開展活動課要整合多種教學資源三個方面對中學語文活動課的開展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語文 活動課 方法
雖然語文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都要求落實活動課,但是有些教師因為開展活動的難度大、要求高、阻力多,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只對語文活動進行紙上談兵,還有一些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讓學生死記硬背語文知識。有的語文教師雖然認識到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只是鼓勵學生憑空想象和聯想,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種種原因導致了中學語文活動課的低效,甚至有名無實,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探索上好中學語文活動課的游有效方法。
一、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外活動
活動課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中學語文新課標中提出,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自然、社會、人文等多個方面,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發掘和開發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并利用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了達到這一要求,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應當精心設計課外活動,保證活動的目標明確、主題鮮明,活動任務恰當精要,活動流程清晰簡潔。首先,中學語文教材的每個單元都設置了“綜合性學習”,并且有相應的活動主題,使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融入到實踐活動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時間能力。為了上好每個單元的活動課,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前進行周密的計劃,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來安排實踐活動,整合活動資源,制定出符合學生學習水平的活動目標,進而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其次,語文教師應讓學生明確實踐活動的主題和任務,并擬定出具體的活動步驟,使學生明白需要從哪些方面去展開活動,先完成什么任務,后做什么任務,同時要鼓勵學生不偏離活動主題的情況下,自由發揮、自主創新,進一步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成為主角
活動課雖然需要教師的指導,但參與活動的主體是學生,開展活動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活動中學以致用、增加體驗、拓展視野、積累知識。因此,中學語文活動課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每次活動課都要確定一個主持人,或者是學生推舉,或者是“毛遂自薦”,即便是“毛遂自薦”也需要大多數學生的支持。另外,活動的具體節目、流程安排、評定方法、獎懲措施等,都應當讓學生的籌劃和制定,教師補充和提出建議。活動課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都要注重讓學生在在參與實踐中過程中獲得感性認知、情感體驗,豐富他們的社會閱歷、文化積累、生活經驗,進而使學生真正在活動中有所得、有所悟。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活動,能夠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能夠體會到活動主題的意義,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思維等都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提倡中學語文活動課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允許語文教師越俎代庖,但是這并不是說教師可以完全放手,對學生放任自流,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教師對課前活動的設計、組織、點評、總結都要付出心血,而且要隨時掌握學生的活動狀況,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及時點撥和指導,保證語文活動課能夠順利進行。
三、開展活動課要整合多種教學資源
活動課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綜合性,這就決定了中學語文實踐活動應當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樹立“大語文觀”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資源,使課內資源與課外資源相結合,為學生創設更加廣闊的語文學習天地。此外,雖然中學語文活動課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活動為形式,讓學生有更多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機會,但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增長他們的才干,我們應當把語文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尋求語文與不同學科領域的結合點、共融點。比如,開展古典詩詞鑒賞活動時,教師可以將語文學科與音樂學科相結合,如鑒賞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可以播放琵琶獨奏樂曲中《春江花月夜》,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鑒賞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以播放古箏獨奏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幫助學生體會這首詞蘊含的思想情感。因此,通過多種教學資源的整合,拓展了活動課的范圍,豐富了實踐活動的內容,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開展中學語文活動課符合語文課程改革的要求,能幫助學生增長知識、拓展視野、提高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只是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對開展中學語文活動課的幾個層面展開了研究,所涉及到的層面勢必不會十分完整,更多的開展活動課的方法和技巧還需要教師再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發現、探索。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和研究,多組織具有趣味性、實效性的活動課,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