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珺
[摘 要] 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與完善,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教學媒體,有效融合視頻、文字、圖像、聲音等媒體信息,為構建現代化的初中語文教學、提高課堂成效,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多媒體教學在優化初中語文教學成效等方面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字] 多媒體技術 語文 初中教學
20世紀末誕生的多媒體技術如今已經滲透到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各個角落。隨著電腦多媒體技術、投影儀等相繼進入課堂,一種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理念——多媒體教學,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觀性、音頻視頻同步性和應用交互性為學生提供了嶄新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方式,為積極打造高效課堂而發揮重要作用。那么何為高效課堂呢?筆者認為,是以教學效率或效果取得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具體講,是以課堂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把課本內容與視頻圖像結合在一起,以其形象生動的畫面,簡明精煉的語言,使學習內容圖文并茂,簡明扼要,也讓原本難以掌握的抽象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容易理解,從而創新了傳統語文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習效率,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從而獲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雙豐收。
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其優勢
何為多媒體技術呢?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多種交流和信息傳播工具綜合運用的技術。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利用Microsoft Power Point軟件,引入圖片、聲音和視頻并以幻燈片的形式在投影屏幕上展現;也可以使用多媒體制作軟件Authorware來制作出圖、文、聲、像并茂的、交互式語文教學課件。多媒體技術將圖像、文字、聲音、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綜合在一起,利用數字信息化技術,使課本中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具體化。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教學內容,達到了滿意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已成為教師教學實踐中必要的教育手段。多媒體技術給語文教學帶來的不僅是方法的改變,而且更應該是語文教育觀念的轉變。
二、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1.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求知欲望
興趣是知識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探索未知世界的源泉和動力。帶著興趣與疑問去思考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前提。在課堂講授中,如果能將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效激發,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更加積極地主動的去學習,把掌握繁多的語文課程變成寓教于樂的自然享受。在語文教學中,激發興趣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其中較為重要的就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例如:在講授《春》這篇情景散文時,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加入生動形象、春意盎然的優美圖畫與抒情誦讀相結合,在課件中向學生展示春天里生動活潑的場景圖畫,讓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和氛圍中,以獲得視覺、聽覺上的雙重享受,以情激趣,從而開闊了視野,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更好的達到了教學效果。
2.創設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認識水平與理解能力有限,枯燥無味、繁多的語文課文不易于讓學生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全新的課程標準中,情境教學的巧妙運用極大了改進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把所授內容穿插在許多生動有趣的場景和故事中,創設情境疑問,帶著問題任務,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生在創設情景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和創造力。語文教師也可根據教學需要,對單元、章節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并在課堂開始播放,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的學習動機,關鍵知識點應最大可能的渲染出與課文有關的特定環境和最佳的視覺效果,引導和激發學生進入課程的具體情境中,從而讓學生與課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將獲得極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沙漠里的奇怪現象》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影音效果和情景再現功能導入光影沙丘、大漠夕陽的景象,加深了學生對茫茫沙漠的直觀認識,同時結合課文中對于沙漠的各種現象的認識變化,用多媒體視頻技術呈現其中場景,引導學生討論研究,解釋疑惑,激發了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3.輔助解決教學重、難點,開啟思維門扉
初中階段語文內容,大多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所以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內容,具體化和形象化,幫助學生接受課本內容,解決教學難點重點。例如在講述毛澤東《沁園春·雪》時,學生需要掌握毛澤東同志的人生介紹、文學詩詞方面的重要貢獻和詩詞的寫作背景,這幾點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和掌握。那么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配合錄音創造出視覺與聽覺形象相結合的感性環境,讓學生融入到特定歷史的環境中,了解是在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之后,毛澤東應蔣介石邀請趕赴重慶共商大計的背景下,在重慶寫下這篇氣勢恢宏的詩詞。此外,誦讀課文時,一方面配以鏗鏘有力的錄音的同時,畫面上應同步呈現出我國北方冰天雪地、廣袤無限的銀色世界,體現了毛澤東同志的偉大的胸襟、磅礴的氣勢、豪放的性格、深遠的意境,從而引導學生聆聽歷史、追憶歷史、感悟歷史所帶來的震撼,以更為深刻的解決本篇詩詞的中心思想和深層難點。
4.與板書教學結合,擴大課堂知識容量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課本教學與板書授課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作為整節課的“主導者”,通常憑借教師一味的說與教、并穿插板書來傳授知識,但是這種授課方式往往會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顯得很被動,感到枯燥無味,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在現代化教學方式中,教師可在課前采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制作成規范的教學課件,運用投影屏幕將教師的多媒體課件,通過投影儀直接放映到大屏幕上,在授課時自動控制播放,教師不再使用粉筆,就可以完成板書教學任務,而學生自己制作完成的作業聯系也可通過投影屏幕予以展示、講評,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極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擴大了知識容量,又提高了學生感官記憶認識,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三、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具有“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特點,擴展了教學容量,增加了課堂信息量,為教師提供了靈活、豐富的教學選擇,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同時,多媒體技術在應用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多媒體技術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主導作用,它只是語文教學中的輔助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體,所有教學工具和內容素材都是為了輔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各學校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應根據具體實際適當選用,合理利用科技成果。
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作為語文教學系統中極強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為語文教育及教學手段增添了活力,為現代化的多媒體語文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持,為傳統語文教育開拓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因此,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論,在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時應該深思熟慮、巧妙構思,力求圓滿完成。不斷地更新觀念,掌握并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來推動初中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緊跟時代腳步,勇于探索創新,把我國的語文教育事業推上一個新的高峰。
參考文獻:
[1] 厲靜.淺議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語數外學習.2013(09)
[2] 尤永琴.利用多媒體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3(73)
[3] 朱國偉.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神舟.2013(06)
[4] 王志堅.探析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神舟教育.2013(25)
[5] 高飛.例談初中語文課堂導控[J].文學教育.2012(10)
[6] 王夢茹.淺析語文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