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肖飛
摘 要:現代工業體系中,傳統人力發揮的效用越來越小,自動化和數控機床等具有高新技術的設備、硬件設施給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維修和管理成本,但是為了維持企業的生存以及尋求市場份額的突破,這種成本壓力又是無法避免的。所以,高校開設機電設備維修專業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僅是適應經濟市場發展的需求表現,更是現代高等教育制度愈來愈偏向于職業化發展的體現。
關鍵詞: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踐
“十三五”計劃的展開,讓世界開始認識到一個嶄新的中國,“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中西部大開發”等等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傾斜讓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市場經濟發展潛力逐漸被世界所認知,但是與此同時,面對市場規模擴大而帶來的對人才需求的急劇提升,中西部地區的一些中小型制造企業常常會面臨招不到會使用機械設備或者數控機床的專業人才,對于機電設備維修的專業人才儲備也存在很大的空缺數量。與此以往,一旦這種缺口給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不斷上升,市場的激烈競爭將會直接將企業拖入破產的邊緣。所以,在高校制度改革中加強機電設備維修專業課程的優化和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專業人才的現狀分析
1.1 市場需求攀升,整體質量下降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實現了飛速的跨越,眾多經濟指標相繼完成,但是在已經到來的“十三五”規劃中,伴隨著現代工業體系的改革和技術規模的擴大化,現代工業企業對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人才儲備需求是越來越強烈,不過因為國內高校在這方面的貢獻還不足夠,直接導致了大量學歷低或者技術能力弱的人員進入工業企業中,造成整體的技術效率都處于偏低的層次;數控機床具備現代化和高效化的特點,隨著制造技術的日新月異和不斷發展,先進的數控機床對專業人員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一些精密、擁有高新技術的設備在該點上更是突出。
1.2 工作方向發生改變
過去,機電設備維修人員主要負責的工作是待機電設備發生故障或者出現問題之后直接進入現場進行緊急維修,但是如今,這種方向已經從事后維修慢慢轉變成為預防維修為主,即為了達到節約成本,提升設備使用效益,在設備發生故障之前便由專業人員進行各項檢查,以此來達成降低設備發生故障的概率。
2 機電設備維修專業改革和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2.1 優化和調整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要嘗試走出學校,積極與社會企業進行溝通和交流,結合實際情況,對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生產標準化以及市場特點等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再規劃和制定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在教學教材中多加入一些實踐性強并且能夠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內容。該種模式便是現代教學體制中常見的校企合作模式,如果高校的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片面地閉門造車,不積極走向社會的話,那么該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才將會失去在社會競爭中生存下來的能力。
2.2 加強對本專業核心能力的分析
機電設備維修和管理專業較之一些工科專業有著很大的區別,即其擁有非常高標準的實踐操作應用。所以,在對該專業課程進行設置和展開教學之前,一定要集合高校教師精銳力量,對該專業的核心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判,這種分析的中心點應該緊緊圍繞職業能力展開,例如:機電設備維修專業中的機械原理分析、電氣自動化的控制和PLC技術的實踐應用等等。理清和正確判斷、評估本專業的河西能力,將會為后期的實驗室教學提供可靠、準確、及時的第一手資料。例如:正確分析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核心能力之后,得出該專業十分看重機電設備的安裝和調試能力,那么在實驗課的教學中就需要以具體硬件設施進行實踐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親身體驗到機電設備的安裝和調試。
2.3 加強本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
解決本專業師資隊伍不足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種對策:第一,高校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礎模式上,進一步優化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體系建設,讓專職教師積極與企業進行溝通,一方面可以提升專職教師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專職教師深入一線,了解現代工業企業對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學生要求的高低,接下來的教學才能明白教學中心需要做到一些關鍵點;第二,加強對課程教材的開發,依托企業的實際操作和工程案例,在教材中多加入一些富有實踐性強的內容,另外在工程案例方面,要學會借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對課程的學習積極性的教學內容,如此一來,課程教材的設置才能夠事半功倍。
2.4 塑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首先,高校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教學隊伍要學會利用互聯網資源,積極開展網上課程教學方式,以圖文、在線視頻的方法,建立一個專業教學學習中心,該教學中心不僅僅對本校內的學生開放,對外校學生也可以予以開放,如此一來,在課程開設的同時,其他高校的學生就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與本校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取長補短;其次,在機電設備維修專業課程改革和優化的同時,要針對學生的心理動態和職業素養進行著重的培養,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人才不僅僅是需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和高尚品質。
2.5 其他改進保障措施
第一,需要統一思想,正確認準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優化方向。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發展需要一個正確、科學的方向進行引導。一般來說,高校真正落實在培養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學生上的時間約莫在3年上下,如果僅僅依靠教學體制內的教育環節就想要培養高端技術人才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學開展的同時,還要針對機電設備的維護和修理進行實習實踐,培養動手能力強、有知識素養和良好職業習慣的現代復合型人才。
第二,需要明確校企合作目標的地位。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較之傳統教學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讓高校教學隊伍更清晰地認識到市場經濟需要什么樣的機電設備維修專業人才,只有在真正了解企業需求并且有選擇性地去展開教學,最后的教學效率和結果才能讓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第三,多參加交流。國內高校數量眾多,在世界范圍內著名的高校也有幾所,所謂名牌和普通大學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社會認知和科研實力的差距體現,我國教育體制的整體實力要想切實有效地提升上來,就必須要加強高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特備是教學經驗和高新技術的內部交流,需要著重注意。
綜上所述,機電設備維修專業要想從無到有,就必須要具備相關的條件,足額的人才隊伍便是其基礎,子啊未來,高校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課程改革和實踐應該朝著校企合作和精細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曉洲.機電設備安裝出現問題的分析及處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03)
[2]張觀星.機電設備安裝的若干問題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3(05)
[3]賀巍.機電設備安裝中存在的問題及技術完善措施[J].機電信息.2012(06)
[4]王永建.機電設備安裝常見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機械管理開發.2012(04)
[5]李季,呂厚軼,周斌.機電設備安裝常見技術問題及改善辦法[J].湖南農機.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