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明輝 梁 凱 范影影(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句容212400)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排球教學中的研究
□滿明輝 梁 凱 范影影(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句容212400)
從“翻轉課堂”、“微課”的內涵出發,分析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適用性。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教學實驗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排球教學中進行實踐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理論知識、排球墊球和上手發球成績上存在著差異(P<0.01),所以,在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方面,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優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
微課翻轉課堂排球教學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微課”、“翻轉課堂”這些新名詞已被廣大教師所熟知,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引起國內外教育界的關注。“翻轉課堂”(Fl i pped Cl assroom)也釋義為“顛倒課堂”,是一種新型教學策略和混合式學習方法。“翻轉課堂”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完成知識的傳授,再通過面授課程和師生信息交互平臺進行知識內化,使教學和學習流程進行翻轉的教學策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后復習的形式顛倒過來,它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學習,使課內成為教師答疑解惑,師生和生生交流、協作完成教學任務的場所。
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隨著微課的興起,教育者們就把微課作為信息技術的一種手段應用到翻轉課堂教學中。微課,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或“微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的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資源,是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它是“翻轉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課制作的好壞直接決定課堂前知識傳遞效果,影響課堂內教學活動的設計,從而影響到最后的教學效果。
近幾年,隨著微課比賽、微課制作培訓、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研討會的開展,這種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逐漸進入到教育教學中,同樣也對體育教學帶來了巨大沖擊。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以“教師課堂講解、學生課后復習”為主的教學模式已凸顯出不足。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學生課前無法預習;課中教師講解示范占用時間多、學生練習時間少,學生練習密度不高;課后遇到的困難不能及時得到解決,久而久之,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差。而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提前錄制針對知識點的微課和其他學習資源發放給學生學習;課中的時間主要用于學生解決困難、練習鞏固,增加了學生練習密度,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課后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將課堂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并對學生課后練習中反饋的問題及時交流指導,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另外,在體育教學中常常需要示范、掛圖、視頻等手段對技術動作進行直觀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微課視頻正好滿足這一需求,它可以使動作技能的教學更直觀、更規范、更標準。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僅是課堂結構內容的轉變,它還包括師生角色、課堂形式、課堂時間等的變化。本研究,借鑒了國內外學者們“翻轉課堂”的研究經驗,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結構和內容出發,以排球教學為例嘗試著實施“翻轉課堂”的體育教學研究,希望能為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鑒。
3.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教學實驗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
3.2、教學研究設計
授課時間: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
授課內容:排球理論知識、排球墊球和排球上手發球。
授課對象和方法:從排球公選班中選取兩個男生班,每班20人,一班為對照班,另一班為實驗班,每周2課時,共8周。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班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法。將實驗班20人平均分成5組,便于教師指導和小組的協作交流。以Q Q群為交流平臺發放微課視頻,保證翻轉課堂的順利開展。
實驗步驟:實驗前對兩班學生進行身體素質和排球基礎水平測試,身體素質測試項目包括身高、體重、立定跳遠、50米和擲空心球(2KG),排球基礎水平調查包括排球理論知識墊球和發球技術水平。調查結果表明:兩班學生身體素質測試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兩組數據各項目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班學生對排球項目均無接觸過,所以,兩班學生屬于同質比較,符合實驗的要求。
教學實驗結束后對排球理論知識、墊球和上手發球技能進行測試打分,總分100分,其中排球理論30分、墊球35分和發球35分。理論采用試卷考核方式、墊球采用雙人對墊球考核方式、上手發球采用定點發球考核方式,其中墊球和上手發球考核后分別從技術和達標兩項評定算總分,實驗結束后從排球理論知識、墊球和上手發球三方面對兩班學生的成績進行統計對比分析。
3.3、排球“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翻轉課堂”體育教學模式包括課前學習資源的制作準備、學生自主學習,課中知識內化,課后總結評價三個階段。
(1)課前。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前主要是教師準備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課題組教師通過收集一些參考書籍、電子課件和教案、微視頻教程等素材,結合排球技能教學的特點,將墊球和上手發球技術學習各分為三個知識點,即動作要領、練習方法和常見錯誤與改正方法,并以每個知識點為教學目標設計拍成5-8分鐘的微課,利用文檔和視頻的形式將動作細節呈現出來。制作完成后,將視頻和其他電子資源上傳到共建的Q Q交流學習群,供學生下載觀看。資源準備完成后,教師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單,并通過Q Q群及時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
(2)課中。
課中主要是知識的內化階段,實踐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答疑解惑導入,并通過小組動作展示了解學生課前學習情況,然后結合學習情況進行講解示范和糾正錯誤動作。講解示范和解疑完畢后,布置課堂學習任務,學生在組長帶領下分組學習和交流,教師巡回指導。在課結束前,教師檢驗學習成果并拍攝視頻,教師總結、師生交流后結束課程。
(3)課后。
課后是課堂總結評價階段。教師將課堂學習情況和拍攝的視頻進行總結和評定,并將意見反饋到交流平臺,學生也可以將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反饋到平臺,師生進行及時交流,從而對運動技能的掌握達到更好的鞏固。
3.4、研究結果
實驗結束后對兩班的考核情況進行T檢驗,并且進行了方差齊性檢驗分析,詳見表1,結果顯示:兩組數據Levene統計量分別為2.769、1.585和1.727,顯著性P值分別為P=0.104>0.05、P=0.201>0.05和P=0.197>0.05,故方差齊。兩組間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P值分別為P=0.001<0.01、P=0.007<0.01和P=0. 006<0.01,兩個班級的學生在理論知識、排球墊球和上手發球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1),所以認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式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在課前上傳教學微課視頻和其它教學資源,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對動作已有了解;課堂中,節省了講解環節,增加學生討論環節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動作理解,教學中采用的分組教學,有助于解決學生學習個體差異的問題,在課中還增加學生練習時間,提高了學生練習密度,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在課后,學生和教師可以互相反饋交流學習情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還增強了師生間的友誼。另外,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動作重點和難點進行隨時觀看視頻和調控視頻,學生可以自主的掌握學習進程和深度,真正的實現了因人而異的分層教學。

表1 教學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成績分析表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排球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排球理論知識水平和排球技術技能,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翻轉課堂”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結構的翻轉,是對傳統課堂的顛覆,翻轉后的課堂教師不再單單是課程內容的傳授者,更多的變為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與促進者,學生則由原來講臺下被動接受的“觀眾”轉變為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融入體育教學中,給體育教師提供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同時也給體育教師們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這種教學模式需要體育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掌握信息技術設計開發多層次的微課資源,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活動和完善反饋和評價體系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進而提高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1]張金磊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
[2]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07).
[3]劉海軍,王錦.基于“翻轉課堂”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5,109(5).
[4]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7).
[5]周賢波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項目課程中的教學模式研究[J].信息化教學,2016(1).
G842
A
1006-8902-(2016)-10-LXY
課題項目來源: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編號:T-c/201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