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摘要:本研究在全面分析了長春市高校跆拳道運動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了適應長春市高校跆拳道運動發展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長春市;高校;跆拳道;現狀;對策
近年來,跆拳道在我國各大高校越來越受到青睞,白色的道服,黑色的腰帶,飄逸的身姿,“以禮始、以禮終”的謙讓和寬容的運動精神,不斷超越自我的歷程和培養學生鐵的紀律觀念和忠誠的道德品質,增強體質,特有的運動氣質及健康的人格等吸引了廣大萃萃學子。為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完善體育課程體系,跆拳道課程將會被逐步納入高校教學體系,并作為一門特色課程加以建設和發展。
一、跆拳道運動現狀
(一)教學效果不理想
當前,在高校跆拳道選修課中,學生學習跆拳道的熱情和期望值都非常高,但在調查中發現,開設跆拳道選修課的學校的課時普遍安排不夠(一周只安排一次課),教學內容比較淺,大多數學生反映在學習了一學期跆拳道后,普遍感覺沒有學到什么內容,主要的幾個基本攻防動作還不能完整的演示出來,尤其是與在校外道館、俱樂部練習跆拳道的學生相比較,更是感覺在校內跆拳道選修課上根本沒學到真正的跆拳道技戰術。可以說,高校的跆拳道選修課的教學效果明顯不佳,如果這種局面得不到改善,將會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失去對跆拳道原有的熱情,也同樣使得一部分學生不得不轉而到校外的道館和俱樂部參加跆拳道訓練,這對跆拳道在高校的長期開展是非常不利的。在調查中還發現,許多高校學生對跆拳道選修課已經失去了信心,這一點應引起高校的普遍重視。
(二)跆拳道發展不平衡
一方面,跆拳道運動在長春市高校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極其迅速;另一方面,長春市普通高校跆拳道現有的發展出現了不平衡、不規范、不統一和缺乏規劃等多種令人堪憂的狀況,如: 長春市普通高校跆拳道運動發展存在地域不平衡、教學標準不統一的特點,校際之間跆拳道運動開展的狀況差距較大;跆拳道的運動技術沒有完成教材化的改造,教學內容競技成分較多,健身娛樂成分較少;課程編排和設計上缺乏創新,不能充分體現高校體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沒有常設的高校跆拳道比賽,長春市各普通高校在跆拳道運動競賽水平上很難獲得提高;師資培養和配備受到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雙軌制運行的影響,在教學內容和評價以及從業資格認證等方面對接機制尚不完善;對跆拳道項目的宣傳不夠,在校大學生對跆拳道項目認識存在偏差和誤區;長春市普通高校跆拳道運動發展中,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方面發展較為廣泛,體育單招和運動訓練專業跆拳道項目發展有限。
(三)跆拳道器材短缺
根據跆拳道運動的特點與技術訓練的需要,通常所使用的專項器材有腳靶、護具、沙袋等,這些器材都是保障跆拳道教學的必備器材。腳靶是跆拳道功力練習最常用的專項器材,踢腳靶可以進一步鞏固和熟練踢法技術,體會擊打目標的準確性;踢擊的感覺和著力點的部位,增大踢擊速度和力度,從而提高踢法的整體水平和踢擊功力。利用護具進行訓練的目的:一是鍛煉穿護具者的抗擊打能力;二是體會攻擊人體的動作感覺和本體感覺;三是檢驗進攻動作的熟練程度與攻擊力度,從而逐步提高實戰能力和適應比賽的能力。通過踢沙袋練習,可以提高拳攻和踢擊的絕對力量和爆發力量,有利于拳攻和踢擊速度及力度的訓練。通過正確的踢打沙袋練習,還能獲得良好的平衡能力和承受能力,增強實戰距離感的掌握和踢擊準確性等多種素質,是提高綜合進攻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長春市大部分已開設跆拳道運動的高校場館專用器材短缺,不能滿足正常教學訓練的需要,無疑會影響其進程,降低教學質量,阻礙長春市高校跆拳道運動的進一步普及與發展。
二、跆拳道運動發展對策
(一)強化教學質量
嚴格遵照“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果斷摒棄“金牌第一”的不合適宜的傳統競技思維。做好減低技術難度,減少對抗內容,增加運動娛樂性,規范教學內容,統一教學規格,統一評價體系。切實做好大學生的體育教育工作,要組織權威專家進行跆拳道教材的統一編寫和視頻教學教材,評鑒跆拳道的精品課程,組織跆拳道教師進行進修和觀摩交流。重視跆拳道運動的教材化和本土化,有機借鑒結合其它運動項目特別是武術的教學原理和方法。跆拳道課程的內容、考試項目和標準不盡相同,使得長春市各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學活動缺乏橫向比較,同時也容易造成不同院校大學生在相互交流時對跆拳道課程的爭議。應對各高校的跆拳道體育課程進行指導,設立統一標準,以便各高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參考整合,完善教學體系,組織實施教學。
(二)完善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廣泛運用,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為課堂教學改革服務已是不爭的事實。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系統性強,信息量、知識量更豐富,不受時間和師資的限制等特點,不僅能使教師得以從繁重的教案編寫中解脫出來,減少示范次數,節省體力,能有較多的時間糾正學生的動作,而且還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教學和科研,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而言,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信息量大,各種組合動作、品勢的難點動作示范準確到位,難度動作經計算機處理后呈立體圖像進行展示,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動作過程,極大地方便了對跆拳道技術要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但從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在長春市高校跆拳道教學中僅有少數教師在跆拳道教學中偶爾應用到多媒體教學手段,大多數高校的跆拳道課教學,仍然是依靠教師的示范、講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疲憊,但教學效果并不好。因此,應加強對跆拳道教師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培訓,轉變跆拳道教師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手段,大量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促進高校跆拳道教學的發展。
(三)改善教學條件
大力更新觀念,使各級領導和體育教師對高校建立跆拳道運動具有正確認識,制定長遠發展規劃,使高校對跆拳道運動的發展目標與國家的課程開展目標統一起來。隨著高校連年的擴招,學生人數越來越多,體育器材和設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校應加大體育場地、體育器材及體育設施的投入,充分利用已有的場地,給學生創造上選修課和課外自我練習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孫茂君,石磊,朱海燕.對北京市跆拳道運動開展現狀的調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02):14-16.
[2]馬裙.高校開設跆拳道課的實踐探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0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