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娟葵

【摘要】目的 對踝肱指數與冠心病發病率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體檢人群中的300例踝肱指數處于正常范圍的人作為對照組,選擇踝肱指數異常的300例作為研究組,對兩組的踝肱指數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其差異與冠心病發病率之間的關系。結果 踝肱指數異常與LDL-C升高、肥胖、收縮壓升高、吸煙指數等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踝肱指數偏低,則多存在冠心病危險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定期體檢,做好早期篩查工作,為冠心病防治提供準確的價值。
【關鍵詞】踝肱指數;冠心病;發病率;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5.011.0.0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的轉變,心腦血管疾病日益成為了人們健康的頭號殺手,發病率不斷攀升,尤其是冠心病,上升趨勢更為明顯。為了確保人們的生活質量,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早期篩查和預防是關鍵舉措。為此,對動脈功能早期損害進行準確評價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進步,對于冠心病危險因素的評價方法也不斷完善,尤其是踝肱指數的應用,更是成為臨床醫學的熱點。鑒于此方面的研究在國內仍不完善,本文選擇600例體檢人群探討其踝肱指數的檢測結果與冠心病發病率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體檢人群中的300例踝肱指數處于正常范圍的人作為對照組,選擇踝肱指數異常的300例作為研究組,對照組男146例,女154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62.8±8.9)歲,踝肱指數處于正常范圍(0.9≤ABI≤1.3);研究組男171例,女129例,年齡48~80歲,平均年齡(64.2±9.2)歲,踝肱指數異常(ABI低于0.9)。誘發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有以下幾點:(1)TCH或LDL或TG;(2)SBP或DBP;(3)FBG或OGTT2 h血糖;(4)BMI;(5)吸煙指數;(6)UA。排除標準為已經確診的冠心病患者以及心肺腎嚴重并發癥者。
1.2 方法
首先,對研究對象的身高、體重、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記錄,其次,對所有人員的血壓進行測量并記錄,測定研究對象的空腹血糖、OGTT2 h-BC、HbAlc等生化指標,之后,必不可少的測定項目就是對踝肱指數進行測定,具體方法為:測定過程中,取仰臥位,躺在檢查床上,在四肢上綁縛示波壓軸帶,共計4個,并將箍帶放置于雙側腳踝處以及肘關節上方,準確的位置是內側腳踝或肘橫紋與箍帶保持兩者的距離,松緊度以能夠深入兩指為最佳。隨后,開始檢測,自動獲取上下肢血壓,為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則需要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減小誤差。雙側取高值,踝肱指數即為踝動脈收縮壓與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踝肱指數
對照組踝肱指數為(1.16±0.09),研究組踝肱指數為(0.82±0.0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Logistic回歸分析
確定踝肱指數異常為因變量,導致冠心病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踝肱指數異常與LDL-C升高、肥胖、收縮壓升高、吸煙指數等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踝肱指數是指踝動脈與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對于評價周邊動脈疾病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現階段,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踝肱指數成為了預測心血管疾病并發癥以及對其進行預后評價的重要依據。本次研究中,選取了中老年體檢人群,隨著年齡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變,各種誘發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已然存在,為了減少冠心病的發生,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早期篩查和干預意義重大。兩組踝肱指數對比,(P<0.05),對其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踝肱指數異常與冠心病發病的多種危險因素(LDL-C升高、肥胖、收縮壓升高、吸煙指數、冠心病危險因素個數)呈現正相關關系,經過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踝肱指數異常可以用來作為冠心病早期病變的篩查,從而對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及早干預,降低冠心病的發病幾率。
參考文獻
[1] 胡新科,王德昭,李世敬,等.脈搏波傳導速度、踝臂指數和高敏C-反應蛋白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藥,2013,35(2):207-209.
[2] 田燕平.踝臂指數(ABI)的測量及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7):1186-1187.
[3] 萬雪嬌,李 易.胰島素抵抗聯合脈搏波速及踝臂指數預測冠心病[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6):38-40.
[4] Morillas P,Cordero A,Bertomeu V 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low ankle-brachial index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09,27(2):341-347.
[5] 張朝富,劉學鵬,梁敏華,等.血同型半胱氨酸、踝臂指數和肱踝脈搏波傳導速度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8):2019-2021.
[6] Tullos,B.W.,Sung,J.H.,Lee,J.E. et al.Ankle-brachial index (ABI), 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and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The Jackson heart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3,29(4):891-897.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