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軼+梁劍
【摘 要】分析運用技能比賽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優勢,并提出運用技能比賽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四個方面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技能比賽 青年教師 教學能力 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C-0025-03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蓬勃發展,師資隊伍也在不斷壯大,而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的比例逐年增加。青年教師普遍學歷較高,思維活躍,善于接受新事物,教學理論和觀點更新快,但是他們的教學技能發展也存在不足,因為青年教師大部分教學方法和經驗相對薄弱,教學能力參差不齊。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成為我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知識傳授能力、課堂管理能力等。如何幫助青年教師過好教學關、盡快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成為教育界的當務之急。實踐表明,通過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對于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一、運用技能比賽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優勢
(一)技能比賽為青年教師提供了鍛煉的平臺
有競爭才會有動力,青年教師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通過競爭能體現青年教師的能力和價值。教師技能比賽為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鍛煉自己的平臺,同時也成為青年教師培養自己教育教學能力和素質的重要方式。青年教師通過技能比賽這個舞臺,對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手段等技能有了較深的感悟,對賽后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技能,如何提升教學質量有了深入的思考與研究。在具體的技能比賽過程中,青年教師“以賽促教”,既能充分展現自己的課程教學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的教風教態,又能在比賽過程中通過和同行們的切磋和競技,及時發現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在比賽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的循環過程,不斷提高教學技能水平。
(二)技能比賽為青年教師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契機
在技能比賽過程中,通常各學校、各部門在選派參賽選手時都會先進行選拔、擇優推薦參賽,每位青年教師在參加比賽的時候會和其他教師一起共同切磋、共同交流,這就為青年教師提供了教學交流的平臺。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每個學校都會有集體備課、教研室學習等形式來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的研討,但是對于青年教師來說,他們需要走出自己的所在的學校,需要更多機會與其他兄弟院校、同行前輩多交流多切磋,而教師技能比賽正好為他們搭建了一條和外校同行與前輩之間研討教學經驗和方法技能的橋梁。一般來說,參加技能比賽的教師來自全區甚至全國各個教學單位,參賽人員來源的多樣性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廣泛、更豐富的教學交流機會。多個教學單位的教師參賽,使得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授課技巧可以呈現百家爭鳴之勢;比賽過程中,大家同臺競技、互相切磋,賽后結合經驗豐富的專家、評委的進行評判與點評,各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技能得到及時反饋。因此,參賽的青年教師既能跟同臺比賽的教師相互切磋,又能向專家評委請教,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交流契機。
(三)技能比賽促使青年教師不斷提升教學基本功
教師技能比賽注重的是教師教學技能和教學基本功的呈現,參賽的青年教師在賽前要做具體的教學準備工作。參加教師技能比賽的青年教師一般都是經過層層篩選出來的青年才俊,經過所在系部推薦、學院評選、全校公開比賽、省級比賽再到全國的環節,在層層篩選、層層競技的過程中,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提升。在層層競技比賽過程中,青年教師會結合比賽要求,通過積累參賽的經驗,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途徑等。同時,通過比賽,青年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掌握、教學過程的整體組織、教學教案的整體設計、多媒體的綜合運用、師生的課堂互動等環節會逐步得到提高。比賽還能提升青年教師的人格品行、教學教態、專業知識水平、專業研究、課堂講授藝術等方面。
(四)教師技能比賽對青年教師的發展具有積極導向作用
技能比賽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和技能的一項重要活動,通過參加各種教師技能比賽,青年教師會無形中形成苦練教學基本功、認真鉆研教學方法、努力提升教學技能的狀態,在比賽中也會認識到教學水平和技能是體現教師職業價值的重要方面。青年教師意識到在教學技能比賽中能真實反映出自己教學的水平,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青年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而且教師技能比賽,參賽的選手都是各個學校選派出來的優秀青年教師,大家一起同臺競技,既能展示各自的教學水平,又能激發青年教師勇創佳績的競技精神,為青年教師確立今后的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
二、運用技能比賽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具體路徑
通過參加各類型的教學技能比賽,青年教師可以不斷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并不斷增強整體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在參賽中,也能從和其他教師的比賽切磋中發現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彌補自身的不足,由此通過技能比賽不斷提升青年教師整體的教學技能。
(一)運用技能比賽,增強青年教師教學認知能力
教學認知能力是指教師對所授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課程受眾的特點要有清晰的認知,結合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課程受眾的特點科學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情境要有較好的分析和判斷能力。青年教師在參加教學技能比賽前,會對參賽內容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與規劃,在教學設計中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賽前的準備階段,青年教師會對參賽環節進行不斷的研究與練習,通過反復多次練習,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對具體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效果的掌控能力都會逐步得到提高。同時,青年教師在賽前對參賽內容的選擇、教學素材的搜集、教學設計的編寫、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綜合教具的采用都會精心進行準備,從而進一步提高對教學目標的認知。
具體參賽時,青年教師通過結合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在參賽內容上會選擇更能體現課程專業性、最能代表專業學術前沿的新理論新知識,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以理論凸顯教學內容的專業性,以具體的教學環節體現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在比賽過程中盡可能使得教學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更能在教學中體現青年教師參賽者的整體教學技能與水平。
(二)運用技能比賽,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是一個教師根據教學對象,結合所授課程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各個要素進行合理優化,形成整體完善的教學方案的過程。青年教師通過教學設計,可以綜合運用科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剖析,以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完成教學目的為宗旨,逐個解決在參賽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通過教學設計可以把教學原理轉化為實際的教學活動。青年教師在參加教學技能比賽時首先要根據課程的教學大綱,對所授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等進行具體安排和設計。在這個過程中,青年教師會發覺教學設計與常規的授課教案有著本質區別。教學設計要避免與授課教案相混淆,它不是簡單地在課程的整體授課教案中抽出一部分。雖然教學設計和授課教案均包括了對課程每個學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等,但教學設計相對于教案來說在教學每一個環節的設計上都高于常規的授課教案設計,尤其在技能比賽時,更要發揮課程的專業特性。在教學設計中,對參賽課時內容涉及的理論知識點應該深入挖掘,要體現出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整體把握。青年教師在對參賽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依托于教材但高于教材,應綜合自身的專業特性和教學的實踐經驗,在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對教學的創新,突出對參賽知識點的創新性把握,充分展現青年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教學的創新意識。
(三)運用技能比賽,提高青年教師綜合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
一般的教學技能比賽包括多個環節,例如有現場授課,還有教學設計評比、說課和現場答辯等。這些環節都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隨著我國教學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使用已經很普及。尤其是青年教師大多對多媒體的操作得心應手,在教學中學會大量運用新的教學方法。隨著教學現代化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教學技能比賽,青年教師大多會使用多媒體工具展示知識內容、教學重點與難點問題,參賽時以多媒體為輔助的教學手段,可將課程中涉及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以更靈活更直觀的方式演示,能夠全面展示教學知識點彼此間的聯系,使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通俗易懂。參賽過程中,在進行多媒體課件制作時青年教師要明確教學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不同于普通的研究報告、項目總結等,不能簡單地將教材內容復制到多媒體課件框架中,尤其是參賽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以幫助學生更直觀理解教學內容、突出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為目的。參賽內容的多媒體設計,應避免一張PPT里有過多的文字,要有效地將文字內容以圖表、有聲視頻演示等方式直觀呈現。同時,也不能放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例如,不能有了PPT課件就完全放棄傳統的板書,應該把多媒體技術和傳統的課堂板書結合起來,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可以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融會貫通、加深理解。因此,青年教師通過參加技能大賽,更能熟練地將多種教學方式相融合,不斷提高綜合運用教學手段的能力。
(四)運用技能比賽,增強青年教師的個人修養
舉行各類教學技能比賽的目的和意義除展示教師的教學技能之外,也在于鼓勵廣大青年教師發揚教師愛崗敬業、刻苦鉆研、嚴謹治學的精神,讓青年教師能在比賽過程中不斷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和專業素養,以賽促教,讓青年教師在各自的教學崗位上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本人的個人修養與人格魅力會有效地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更容易引發互動和共鳴。就學生方面而言,個人修養高、有人格魅力、有涵養的教師更能讓學生對教學產生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優秀的教師應該通過自身的人格來對學生產生正面影響。比賽時,教態是參賽者給評委的第一主觀印象。青年教師技能比賽不僅僅是對教學技能的比拼,在規定的參賽時間內,青年教師除了要全面展示自身所具備的教學技能,更要體現自己的整體教學素養。教學技能比賽不是一場演講比賽,亦非個人能力表演,技能比賽體現的是每一位青年教師的個人涵養與人格魅力。青年教師在比賽過程中應該注重自身修養,首先應該精神飽滿,說課時要落落大方,教態應該親和大方,避免頻繁出現不必要的手勢,語言表述盡量精練和準確,少用或不使用口頭禪,不要頻繁走動,肢體語言運用要合理恰當,著裝整潔得體。同時,要加強對教學現場的掌控能力,通過語言、眼神與聽眾及時互動,依據現場反映及時調整參賽的各環節。通過參加教學基本技能比賽,青年教師可以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增強個人修養。
教師技能比賽是一個平臺,比賽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比賽“以賽促教”,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和教師的個人教學素養。在各學校積極推進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現階段,以教師技能比賽為依托,借助技能比賽的大平臺,既能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也可以推動學校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從而促進整個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最終提高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丹.“以賽促教”激勵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途徑——以“學術特長型”青年教師為例[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3(8)
[2]顏研.講課比賽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與提升[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5)
[3]熊志勇.講課比賽對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作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新形勢下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研究——廣西為例”(2015C486)
【作者簡介】盧 軼(1981— ),男,廣西南寧人,廣西機電工程學校商務部助教,研究方向:經濟管理;梁 劍(1981—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