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高職生課外學習中面臨的問題,提出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幫助高職生進行課外學習的七條途徑。
【關鍵詞】高職生 課外學習 網絡資源 引導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C-0112-03
在高職教育中,通常情況下,課外學習時間往往可以占到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的一半甚至更多,課外學習構成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與課內學習形成不可分割、互為補充的關系。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網絡化電腦、手機等聯網信息工具廣泛使用,占據了高職生越來越多的課外時間,日益改變和影響著學生課外學習的習慣、方法、效果。作為高職院校教師,要善于適應發展,掌握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課外學習的方法,以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學業,達到促進學生自覺學習、加強學風建設的實效。本文試分析高職生課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幫助高職生進行課外學習的途徑。
一、高職生課外學習中面臨的問題
(一)網絡化信息工具及其帶來豐富的信息內容,但這些內容在課外學習中的作用遠遠未能發揮出來
網絡化工具及其信息內容由于時新性、豐富性、變化性等特點,容易讓年輕人產生強烈興趣,吸引其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由此,課外時間玩手機、玩電腦、玩游戲的學生日益增多,到圖書館、教室等處自習自學的學生日益減少,上圖書館借書閱讀學習的學生日漸減少。有的學生平時學風散漫,除了勉勉強強上些課,象征性做些作業,期末應付一下考試,其他時間往往不肯學習,或不知學習,或得不到正確引導去學習,卻沉迷于網絡化虛擬世界中,成為網迷、“手機控”。如筆者在近期對近百名高職生的抽樣調查發現:這些高職生中,課外時間用于自學不足30%的占到77%,說明其課外學習投入少已成為較普遍問題;其中,課外時間“玩手機、用電腦最多”的占到接近60%,說明手機、電腦占據這些學生課外時間之多;課外時間“看書最多”的,僅占5%,可見看書對于多數學生已不是主要課外選項。
與此同時,聯網電腦、手機在學生課外自主學習中的正面作用,還遠未能發揮出來。如何因勢利導,讓現代信息工具成為學生便捷的學習助手,尚須加強探索和引導。
(二)傳統的紙質書籍和作業方式,對許多學生的吸引力日益減弱,需要有合適的網絡資源與工具進行替代
由于許多圖書館、書店中的紙質圖書存在不夠時新、更新不及時、數量有限、不便尋找或攜帶等問題,遠不如網絡資源庫、電子書等在線資源更時新、豐富、方便、快捷。而許多學校圖書館的功能仍主要停留在紙質藏書階段,電子書與在線閱讀資源卻仍然缺乏,難以再吸引師生經常光臨。進入信息化網絡化時代,連教師都已經越來越多轉向從網絡信息渠道獲得知識更新與教學素材,自己已經較少借、買、看紙質書籍,也就難以再指導學生去從紙質書籍中自學、閱讀、獲取更多知識營養。有的課程除了一本教材,其他可學習可參考內容貧乏,不利于學生深入學習或拓展知識,甚至導致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脫節。在筆者對高職生的抽查中:在課外學習工具的選擇使用上,“更多用書本”的占12%,“更多用網絡”的約占38%,“有時用書本,有時用網絡”的近50%;而在完成課外作業用得最多的辦法或工具選擇上,“網絡搜索相關資料”的達到88%以上,遠高于選擇“課本教材”僅9.4%、“圖書館借閱書籍”僅1%的比例;對于“課外利用網絡化資源自學”,覺得是“大勢所趨,日益重要,不然跟不上形勢”的近68%,覺得“沒有什么必要”的只有3%。由此說明多數學生已經意識到并在實際中傾向利用網絡進行課外學習了。
同時,與專業學習相關知識、信息的網絡資源與傳遞渠道,總體仍缺乏,或在一些院校、社會網站中雖有建設,但仍在探索豐富完善之中。由于網絡資源與信息工具更時新便捷并對多數學生更具吸引力,發展前景廣闊。
(三)課外學習中的師生交流方式,日益面臨由當面式、書面式、時限式,向跨時空、在線式、多媒體式轉變的需要
社會上的即時信息聯通方式越來越便捷多樣,而在許多學校教學中,真正的師生間課外在線交流,還缺乏有效的常態化平臺。如不少教師在課外與學生聯系交流,只能通過電話、QQ、微信等常見通信網絡社交工具進行,而這些通信網絡社交工具并非特別為教學需要而設計推出的,功能作用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尋找或提供合適的信息平臺,增加深受學生歡迎的在線互動交流渠道。近年來一些高職院校已努力建立一定的專業學習網絡資源庫,由于條件、水平、管理等限制,容易出現重建設、輕利用,或重發布、輕交流的問題,如不少網上精品課程、專業學習資源網站中,缺乏在線互動交流功能,降低了師生即時交流的機會與積極性。
(四)一些學校和教師為學生提供的網絡資源內容粗淺,形式單調,渠道不暢,影響實際應用效果
有的學校只是“跟風”搞了一些網絡資源庫建設,但由于內容設計、聯網效果、交流功能、管理改進跟不上,缺乏實際應用價值,變成對師生都缺乏吸引力的“面子工程”。有的教師付出很多辛勤勞動進行教研活動,制作了精良的精品課程、一體化課程教學項目作品,卻缺乏有效的網絡渠道,難以將成果傳遞給學生或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甚至找不到讓其與學生見面、以充分用于幫助學生課外學習的網絡平臺,無從發揮實際作用。如筆者抽查的高職生中,對于所在學校提供的網上學習資源(或網上數據庫),“聽說并使用過”、“聽說但沒有用過”的各占37.5%,而“沒聽說也沒有用過”加上“不知道有這回事”的有26%,反映實際沒用過學校網上學習資源的達到63%,利用率仍很低;而在“是否希望學校提供更多網絡化學習資源”的調查問題上,表示“非常希望”的占到近65%,說明應當重視多數學生的愿望,加強網絡資源建設,并應當把已有的、在建的網絡資源向學生多做宣傳,鼓勵引導學生利用。
(五)許多學生對網絡上的資源應用程度不高
許多學生面臨龐雜的網絡內容不會選擇,或無所適從,使在線學習低效無效;不少學生想學習卻不會從網上尋找和利用資源,需要進行方法指導和內容推介,特別是許多專業性的、深入性的網絡學習資源,需要教師幫助尋找、選擇、推介、提供。在筆者抽查的高職生中,對于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學習上,希望“有教師指導如何利用和學習”的54%,“完全靠自己自學”的近10%,“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加“在網上找人幫助”的有近36%,說明多數學生仍希望此方面得到學校教師或其他人的專門指導。而不少教師除了上課,對學生課外學習不太關心,缺少指導,或是忽視網絡資源在幫助學生學習中的作用,缺乏合理有效的指導途徑。這種狀況需要改變。
(六)學生從網上資料中進行的學習容易流于“淺閱讀”,缺乏深度
有的學生雖然會自己上網尋找學習資源,但許多網絡資源由于缺乏系統性的規劃、設計、組織、整理、配置,或是來源復雜,或是內容太繁雜,或是缺乏教師、專業人員的在線指導,學生只憑興趣走馬觀花,容易眼花繚亂,或淺嘗輒止,難以達到系統性深入學習效果,需要教師結合專業培養與課程教學加強指導,以深化學習程度。
(七)部分學生容易陷入網絡抄襲,影響學習效果
由于一些網絡資源材料來得容易,如果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對課外作業等應付了事,往往容易出現網絡抄襲現象。教師應重視把關和引導,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更多地去做好知識、信息、經驗、成果的“加工者與創新者”,而不是僅僅做網絡資料的“下載者與搬運工”。
二、加強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幫助高職生課外學習的途徑
高職院校教師與教學管理部門的觀念、能力、作用、地位,日益需要適應轉變,才能在信息網絡化時代,為學生提供更新式更有效的課內外教學與指導作用。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加強:
(一)改變觀念,重視發揮網絡資源在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學習中的作用
教師在平時應有意識地主動參與建設、利用網絡資源,要能經常上網汲取知識與信息營養,并積極向網絡中添加自己的創造成果,以此作為一種新時代需要的職業素養。自己會做會用,才能指導學生去做去用。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日益重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并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于課外學習。然而現實中也有不少教師還是停留在非網絡化階段,僅滿足于將黑板、粉筆、教科書、教案轉成PPT課件而已,課內外很少見到網絡資源的應用,這會導致其教育理念與方法日漸跟不上形勢發展,甚至得不到新生代學生的認同,需要轉變態度和認識。學校管理部門觀念轉變了,真正重視了,在加強網絡資源庫的規劃、投入、建設、管理、利用方面才會采取更多積極行動。
(二)教育引導學生更多地將網絡資源應用在課外學習中
針對許多學生成為“手機控”、網迷的問題,教育引導學生增強自我約束、自我引導、自我控制能力,從無謂的時間精力消耗中擺脫出來,學會合理適當地利用聯網電腦、手機等于課外學習。必要時可利用課外任務帶動、課外作業驅動、考試壓力要求等,促使學生不得不從網上閑聊、娛樂、社交、購物、流浪等,更多地轉向設法利用網絡進行課外學習。
(三)教師要積極主動掌握一批有用的綜合性網絡資源信息
教師要積極了解校內外、國內外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動態,掌握一批有代表性的各層面綜合性教育資源網站信息。目前為止,雖然專門應用于教育的網絡資源仍有諸多欠缺,但經多年的實踐,國內外還是產生與積累了大量的網絡教育資源。其中有的綜合性網站,信息資料豐富,值得教師搜集了解、掌握利用,例如,百度網的“百度百科”、“百度詞典”,新浪網的“愛問共享資料”,以及“360doc圖書館”、“網易云課堂”、“知乎網”等網站。經常有選擇地進入一些相關網站,搜集教學素材,或參與提供共享資源,進而推薦、介紹給學生,幫助其在線學習。
(四)教師應注意搜集利用專業性網絡資源
教師可結合自己的專業教學內容與研究方向,搜集一批相關專業性強的網站或含有相關專業知識的網絡資源,既積累教學素材,也可為學生推薦提供網上專業學習材料。目前不少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已開展校內專業網絡資源庫建設;國內教育管理部門也開設有一些專門網站,組織各地院校建設并上傳精品課程等網絡資源,如:“國家精品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MOOC學院”、“學堂在線網”、“愛課程”,以及各種專門的行業性教育培訓、經驗交流網站,等等,包括許多已經建設有一定規模或正在建設的在線學習資源庫網站。其中有不少寶貴的專業資源,可供跨校際跨地域公開共享、交流。作為專業教師,應肯花時間和功夫,善于找到這樣的專業網絡資源,供自己和學生利用。由此,可以克服傳統紙質圖書、教科書、教輔材料的局限與不足,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在線學習資源。
(五)教師應積極利用合適網絡平臺進行資源庫建設,并引導學生加強在線交流
教師可在具備條件時,依托學校提供的數字化校園資源庫等網絡平臺,或是自己尋找到合適的由教育管理部門、社會網站提供的網絡空間平臺,進行網絡資源庫建設,推薦提供給學生;并積極利用網絡平臺提供的在線交流渠道,與學生多作互動交流,幫助學生培養課外在線學習的興趣與習慣。如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已在嘗試開設新的校內網絡資源庫,動員和吸引教師參與;還有一些教師嘗試利用“精品課程網”、“百度傳課”、“易班網”等提供的空間和功能,通過注冊為會員、用戶入網,并引導學生加入,開辟出自己的專業課程資源庫與在線學習交流園地。這樣有助于有針對地解決好網絡學習資源內容粗淺、形式單調、交流不暢、實用性不足等問題。
(六)教師應向學生傳授有效網絡在線學習方法,推介有用網絡資源信息
教師和學校應有責任、有意識地向學生宣傳利用網絡資源于課外學習的作用、意義,傳授方法經驗,有針對性地提供網絡學習資源信息。同時,結合教學需要,教師在布置學生課外學習任務時,注意指導學生自己搜尋、發現、積累、利用網絡資料。在指導學生開展網上泛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結合專業與課程學習,克服網絡閱讀容易出現的“淺泛”、“漂流”問題,增加學習深度。學校一方面加強專業教學網絡資源庫與渠道建設,一方面向學生大力宣傳推介,鼓勵使用。這樣,經過教師和學校的專門指導和強調要求,幫助學生更好地養成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能力素養。
(七)教育學生端正態度,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實在學習
平時要教育學生重視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實實在在的課外學習,加強自我修養約束,預防網絡抄襲問題,并對學生作業等進行一定的把關,以達到正常學習效果。重要的作業如畢業論文與設計等,有條件的學校和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專門網絡軟件,進行網上內容重復率即抄襲率的核查把關;一般的作業,也可以直接利用網絡搜索工具等,進行重復性內容比對,對抄襲現象進行批評教育,甚至懲罰,以儆效尤,端正學風。
【參考文獻】
[1]顏忠誠,田至美. 通識教育背景下課外學習平臺的構建及實踐[J].北京教育(高教),2015(6)
[2]郭福春.泛在學習視閾下我國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2(10)
[3]魏忠,涂子佩.教育正悄悄發生一場革命(二)新時代、新技術、新趨勢,教育發展已經進入窗口期[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ef173010163nt.html
【基金項目】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教改項目“學生課外學習網絡化資源庫建設研究”(2016JYJGB01)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韋生源,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學、教育學。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