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 鄭淑琴


[摘 要] 數字信息時代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大學英語資源庫可以實現信息技術和課程教學的高度融合,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發展更新和課程建設的現代化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教學資源庫;構建方案
[中圖分類號] G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4-0063-03
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把人們帶到了“網絡化”的時代,大力推動了大學英語課程建設的現代化,也對其提出了新的挑戰。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同時在教學模式上規定“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2]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基于網絡資源的新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實現學生個性化、自主式學習。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建設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適合“教與學”的網絡資源環境。
廣東白云學院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注重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能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大學英語課程上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教學目標,著力為學生打造以網絡資源為基礎的適合學生個性特征的學習環境,建立基于校園網的立體化大學英語教學資源庫,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實施基于網絡資源的新型教學模式,最終實現學生個性化、自主式學習。
一 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資源庫構建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
1 理論基礎
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資源庫是基于二語習得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而開發的網絡資源平臺。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有效性的語言信息輸入是實現第二語言習得的首要條件。[2]大學英語資源庫可以提供大量語料,讓學生最大限度和最大范圍地接觸到實際運用中的英語,這正是建立“有效性語言輸入”的理想方式。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與情景的交互作用過程中自行建構的。[3]建構主義主張學習是一個基于學習者原有知識經驗背景的建構過程,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援學習,推薦自主式、個性化的學習模式,因此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成為基本要求之一。[4]大學英語資源庫正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式學習。
2 現實依據
為了使大學英語資源庫更符合教師和學生的需求,我們設計了“大學英語閱讀資源庫”需求問卷,分教師版和學生版。調查問卷包括資源庫的“框架、內容、功能、風格”等四個維度共25個問題。結果顯示:在框架設計上,教師希望資源庫能分類別進行設置,希望能設立學生語料庫,便于教學和研究;學生希望資源庫能分類分級設置,由易到難;在內容上,教師希望資源庫內容能與課堂教學內容相輔相成,而學生則趨向于實用的或與專業相關的資料;在功能實現方面,教師和學生都強調了多重檢索和互動功能;在界面風格上,教師傾向于實用、簡約、易操作;而學生傾向于時尚、易檢索。
二 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資源庫的技術實現環境
資源庫在WINDOWS SERVER2008操作系統和SQL
Server2008的平臺下,采用IIS7.0作為Web服務,以ASP與ADO技術相結合來訪問站點數據庫(參見表1)。
三 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資源庫構建的基本原則
根據資源庫設計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資源庫在橫向設計上其內容涵蓋大學英語聽、說、讀、寫、譯各方面內容,在縱向設計上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呈階梯遞進。其建設應當遵循以下六個原則:綜合性、適用性、可擴展性、技術性、易檢性和交互控制性。
綜合性。資源庫的綜合性特點體現在覆蓋面的廣泛、全面,將覆蓋涵蓋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內容,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豐富的視頻、圖像、語音、文本等資源,最大程度地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要。
適用性。資源庫的適用性體現在為教師的知識傳授和學習者有效學習的實現提供良好載體,既能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又能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資源庫將緊扣大學英語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設置,同時根據學生需要分類分級提供大量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和需要進行個性化學習。
可擴展性。可擴展性指系統應該具有可更新性和開放性。英語資源庫不應該是靜態的,而應該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地趨于豐富、完善和更新的。資源庫應該能夠與其它資源網對接,實現互聯網資源最大范圍內的共享、互訪。 [5]
技術性。資源庫在技術上應具有易操作性。如圖像處理、音頻、視頻文件應規定一定的格式,易于上傳,并不影響文件瀏覽時下載的速度。畫面的結構布局要均衡,畫面要新穎簡潔,教學內容能突出而形象地展示出來。[6]
易檢性。資源庫要能提供一個強大的檢索系統,在用戶檢索某個資源時,系統能快速準確地定位。
交互控制性。資源庫擬建立教學互動區以實現交互性與可控性。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互動區可以實現在線實時交流。教師可在該區域發布消息,對課程進度等進行安排等;學生的學習體會及作業等也可在該區發布,教師就可實現對學生學習狀態的跟蹤。
四 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資源庫的具體構建方案
依據對教師和學生的需求調查結果,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以綜合性、適用性、可擴展性、技術性、易檢性和交互控制性為基本原則,涵蓋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內容,設置七個子庫:課程庫、閱讀資源庫、寫作資源庫、視聽說資源庫、翻譯資源庫、試題庫和學生語料庫(參見圖1),另外設置“師生論壇”。
1 課程資源庫
大學英語課程資源庫主要包括本課程的教學大綱、電子教案、教學課件、教學案例錄像以及其他參考資源。該資源庫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緊扣大學英語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設置,學生可以瀏覽、下載所需教案和課件,同時根據學生需要分類分級提供大量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和需要進行個性化學習。
2 閱讀資源庫
在大學英語資源庫的構建中將突出建設“大學英語閱讀資源庫”。該庫是一種以英語閱讀為主題的資源庫,圍繞英語閱讀學習進行詳細和深入的資源建設,內容安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呈階梯遞進,由通識英語閱讀、專業英語閱讀、跨文化專題閱讀三大模塊組成。
通識英語閱讀模塊注重通識教育與啟發拓展、循序漸進與自主選擇相結合的設置原則,參考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主題和學生的閱讀需求,分級別、分專題設計閱讀材料,設置四、六級分級閱讀測試,設置五大專題:環境、教育、文化、科技、運動健康。專業英語閱讀模塊根據我校的專業崗位群設置,該資源庫分為三大類:經管類、理工類、藝術類,各類文章的選取與學生專業需求密切相關。跨文化專題閱讀模塊由中國文化閱讀、西方文化閱讀以及中西文化對比三大類組成,具有主題明確、選材廣泛、內容實用的特點。
3 寫作資源庫
該庫為教師實施英語寫作教學提供全方位的資料支持,由普通文體寫作和應用文體寫作兩個模塊組成。普通文體寫作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種文體的寫作,普通文體寫作包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應用文體,如信件、通知、簡歷等。每個模塊包括各類英語文章的寫作基礎知識、例文和寫作訓練設計。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自主學習。
4 視聽說資源庫
該資源庫將收錄多媒體教學所需的各類基本素材,包括動畫、音頻、視頻、漫畫、圖片等。視頻庫收錄各類視頻資源,如英文電影、電視節目、英語大賽錄像、歌曲MV等。音頻庫收錄各類音頻資源,如英語歌曲、教材音頻資料和各類考試中聽力試題的音頻資料等。
5 翻譯資源庫
翻譯資料庫將提供大量的翻譯資源,通過翻譯訓練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根據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資料庫設置為四大模塊:通識類翻譯、理工類翻譯、經管類翻譯和藝術類翻譯。通識類翻譯以通識教育為基礎培養學生的基本翻譯能力,內容涵蓋中國傳統文化、當代社會聚焦、工作生活應用等方面;理工類、經管類和藝術類翻譯主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專業需求設置相關內容,在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
6 試題庫
該庫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和我校大學英語教學實際需求進行設計,包括口語測試題庫、綜合測試題庫、四級題庫和六級題庫。口語測試題庫題型主要設置五大類:情景對話、即興演講、圖片描述、視頻評論和讀后問答;綜合測試題庫提供包括聽力、閱讀、寫作、翻譯等各類題型的綜合試題;四級和六級題庫提供四六級歷年真題和模擬題。教師可根據考試性質與學生水平選擇各種試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和需求進行在線測試。
7 學生語料庫
學生語料庫主要收集學生的各種作業資料,為教師的教學和研究提供素材。該庫設置寫作、翻譯和多媒體語料庫三個子庫。寫作語料庫收錄各專業學生的作文資料;翻譯語料庫收錄學生的翻譯作業;多媒體語料庫主要收錄學生的錄音、自制視頻和課件。
8 師生論壇
師生論壇的設置旨在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提供一個交流互動平臺。教師可以通過該平臺設置課程進度、檢查作業,也可以與學生就課程及日常學習生活進行交流;學生可以在該區發布作業、學習體會等,也可以上傳自己找到的好文章進行交流,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
總之,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資源庫將成為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和學生自主學習平臺之一。它將輔助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現網絡和課堂的相輔相成。同時,資源庫將實現知識、技能、文化素養培養的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學生既可以通過資源庫學習英語知識和專業知識,進行聽、說、讀、寫、譯的技能練習,還可以通過文化閱讀和翻譯等拓展文化視野,提高綜合文化素養。資源庫的建成可以實現信息技術和課程教學的高度融合,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發展更新和課程建設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WARSCHAUER M, KERN R. 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程東元,沈彩芬.建構主義教學法與外語視聽說課[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03): 56-57.
[4] KRASHEN S P.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 cquisition[M]. Oxford:Pergamon Press, 1982.
[5]王曉明,等. 基于校園網的大學英語教學資源庫的建設[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2):79.
[6]嚴秋宜.關于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4(03): 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