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瑞華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教學中來,借助現代音樂,小學語文課堂倍添幾分“聲色”。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學中靈活準確地運用音樂,能使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更加多姿多彩,顯示了音樂在語文教學中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音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課程改革指出:信息技術是推動語文課程改革必不可少的動力,運用信息技術來改革語文課程,它能有效地開闊語文教學視野,有利于學科教育進行新的整合。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教學中來,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倍添了幾分“聲色”。在教學中靈活準確地運用音樂,使其變得更加多姿多彩,顯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一種獨特魅力。
下面就以西師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所選課文為例,談談筆者在實踐中得出的幾點看法。
一、MP3在新授課堂中的運用“潤物細無聲”
配樂朗讀,入情入景出心聲。朗讀是學生閱讀的重要途徑。周玉任教授曾經說過,要為學生多創設一點思考的情境,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嘗試成功的愉悅。這就是告訴我們在時間、空間上要保證學生的參與。教學實踐中,我每上一篇新課文,都盡量播放帶有伴奏的課文朗讀,音樂的運用使得課堂洋溢著美的氣息,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并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來,讓學生在合適的音樂情景中,小聲跟讀,從而產生了興趣,更快更好地進入了課文情境,情感得以激發,讀出來的聲音、語調自然是有所不同了,學生的情感也會隨著朗讀自然流露。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投入地感動一次。在不同情調氛圍的音樂聲中學習,不僅給這堂課增添了美感,也深深吸引著學生,給這堂課開了一個好頭,為朗讀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真可謂是“未成曲調先有情,入情入景出心聲”。
二、MP4視頻在詩詞教學中的運用“柳暗花明又一村”
音樂是一門個性化的藝術,它和文學一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音樂中包含著強烈的感情,《毛詩大序》云:“情動于中而言于行,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音樂與語文有相通之處,都是反映社會生活、表情達意的。MP4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象的一門藝術,因再現課文內容,化枯燥為有趣,激發個人豐富的潛能,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個性化的想象,對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有很大的作用。如我在教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1課《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的課前,先讓學生跟著MP3讀熟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時,又根據課文的內容這樣操作:
1.學習“升國旗”這一部分。(第1、2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1、2段,體會人們的心情,勾出表現人們心情的句子、詞語。
(2)對比朗讀“華燈還在淡淡的晨霧中閃爍”與“成千上萬的人已從四面八方匯集到天安門廣場”,理解“熱切”一詞的含義,體會人們當時激動而又急切的心情。
(3)學生觀看《實拍天安門國慶升旗儀式十萬群眾參加[標清版]》的MP4前一部分,說一說從畫面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畫面體會“水泄不通”的含義,感受圍觀的人眾多,并從“靜靜”一詞中體會升旗場面的莊嚴肅穆。
(4)指導朗讀本段,注意讀出層層遞進的語氣。
2.學習“升旗中”這一部分。(第3、4段)
(1)播放《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唱〈歌唱祖國〉第一句就震住我了視頻[標清版]》中國旗衛士護送國旗這一段錄像,讀有關段落,體會是怎樣寫的。
①結合片子感受國旗衛士們的“氣宇軒昂”,體會護衛隊的精神抖擻。
②標出描寫國旗衛士動作的詞語,再現升旗儀式的壯觀場面。
③隨著《歌唱祖國》的雄壯樂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2)繼續播放《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唱《歌唱祖國》第一句就震住我了視頻[標清版]》,觀看國旗冉冉升上天空這一錄像,讀有關段落,體會是從哪些方面寫的。
①想一想: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響,觀看升旗儀式的人們表情有了什么變化?勾出相關句子。
②結合片子體會“注視”的意思所表達的情感。
③在升旗紀錄片的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有感情地朗讀第4段,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試著背下來。
3.學習“升旗后”這一部分
播放《實拍天安門國慶升旗儀式十萬群眾參加[標清版]》的MP4最后部分觀看,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久久”一詞,體會人們對國旗以及祖國的深深眷戀。
整堂課中,既讓孩子們欣賞了天安門升國旗的整個過程,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念,個個興致盎然,不知不覺中進入了知識的殿堂。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讓我們也跟隨著這些新的事物去改變課堂,高揚人文的旗幟,讓學生的感情隨著音樂升華,讓學生的思想伴著音樂迸發,讓學生的想象伴著音樂輕翔,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意與活力。
參考文獻:
林子涵,劉蒸蔚,吳曉超.淺析多媒體教學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J].大眾商務,2009(9).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