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對合唱教學的方式進行合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主要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的問題、重要作用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措施進行闡述。
關鍵詞:合唱教學;有效措施;教學方法
在當今的教育形勢下,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合唱教學的方式進行合理運用,以保證小學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得以實現。
一、我國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的問題
合唱對演唱者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在合唱教學中,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與知識水平。而目前我國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還有很多問題,影響著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1.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高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由于合唱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教學難度較大,很多音樂教師不愿進行合唱歌曲的教授,另外,目前多數小學還沒有對音樂教育引起重視,音樂教師一般由其他教師兼任,這些教師缺乏專業的訓練和專業知識,很難發揮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也不愿進行難度較大的合唱教學。
2.教學方法不科學
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課堂中,由于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教師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都較低,無法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及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依舊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這讓學生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利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3.學習興趣不強
合唱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有著嚴格的要求,在合唱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唱準每一個音節,同時要求學生將不同的聲部唱出來,這需要多次進行練習。大量的練習會讓學生感到枯燥,進而產生消極的態度,磨滅學生合唱的興趣與熱情。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合唱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有嚴格的要求,學生需要具備很好的氣息控制能力、音準掌握能力和不同聲部之間的配合能力。這就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訓練。訓練氣息,可使學生的肺活量增強,演唱時學生對氣息與音節的良好把握,能夠保證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為使學生有較好的音準,教師就要訓練其咬文吐字,這能讓學生變得口齒伶俐。學生要想在不同聲部在演唱過程中有較好的協調配合能力,就要具備敏捷的反應與思維能力。因此,合唱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教育是作為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活動,能直接對學生的審美心理進行培養,在長期不懈的堅持下,定能構建其自身的審美心理,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興趣和積極性。合唱歌曲的旋律較單唱歌曲更為復雜,學生對合唱技巧與相關知識的掌握比較困難,這時可以從鑒賞合唱音樂出發,與學生一起對合唱音樂作品的唱法與技巧進行分析,并適時調整唱法,合唱過程中融匯了豐富的唱法與技巧。不斷提升合唱水平,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合唱學習的興趣。
2.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目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必須依賴于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自身良好的行為方式正確引導學生,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水平,采用容易使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對在合唱過程中表現良好的學生,應給予表揚,從而增強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動力,讓學生的音樂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3.優化教學方法
音樂學科具有調節學生情緒的作用,所以,學校和教師必須對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不斷對教學方法加以優化,并促進音樂教師自身專業水平及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及學生的特點,總結出與學生水平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并應用到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將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欲望充分激發出來,以達到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目標。
總之,小學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合唱教學的感染力非常強,在音樂教育中有著獨特的優勢,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對合唱教學的方式合理運用,可以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董芳.淺析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J].投資與合作,2014(8):349.
[2]陳靜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5(8):99.
作者簡介:蔣玲玲(1987.10—),女,浙江金華,學歷:大學本科,小學音樂一級教師。曾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輔導員、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撰寫的論文、課例在各級各類獲獎二十余篇次。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