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芳
摘 要:幼兒語言在人體的生命活動中意義作用非凡,良好地開展幼兒語言教育是教師身上需要肩負的重任。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需要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需求,注重幼兒語言教學原則,并且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開展語言教學活動。
關鍵詞:幼兒語言;教學策略;語言活動
語言是生命的重要存在形式,無論是有關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還是有關個體的發展,都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對于幼兒而言,發展是他們開展活動的首要任務,任何的語言能力獲得時期都是幼年時期。更多地關注教師講解,忽視幼兒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不注重語言教育以及其他領域方面的教學能力,使語言活動變得單一,因而缺乏創造性。
一、幼兒語言學應該遵循的五大原則
(一)愉快輕松的原則
愉快輕松原則的貫徹需要做到輕松自然,將輕松的氣氛貫穿到幼兒一天的生活中,滲透到各個環節。比如,在吃飯的時候,要求幼兒園記住飯菜的名稱。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出具游戲的名稱以及關鍵詞,不要求幼兒園小朋友像小學生那樣完全正規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另外要多激勵和表揚幼兒,這樣可以推動幼兒學習語言和字詞。
(二)趣味性活動原則
教學活動中需要明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對幼兒來說也尤為重要。如何讓語言教學更好地成為幼兒感興趣的各項活動呢?第一,運用游戲教學法,幼兒天生喜歡游戲,所以,游戲教學法的開展是游戲貫穿的最有效措施;第二,捕捉以及觀察幼兒比較感興趣的事物,讓教學內容和幼兒感興趣的各項事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比如幼兒很喜歡看卡通片,那么,可以將卡通片中的人物以及情節運用恰當的文字表達出來,在恰當的情況下給幼兒展現出來;第三,為幼兒選擇趣味性比較強的語言圖書閱讀活動,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
(三)直觀性的思維活動原則
幼兒的早期活動主要是以動作和形象進行思維,所以,語言活動的開展要結合具體的事物、動作和形象。比如,結合動作帶領孩子認識“跑”字,結合錢幣帶領學生認識“錢”字。對于比較抽象的形容詞可以結合圖片或者故事進行學習,比如,認識“勇敢”二字,可以展示出勇敢者的圖片,或者講解一個相關的故事,幫助幼兒進行記憶以及理解。
(四)幼兒活動性原則
幼兒習慣于各類自主性的活動,比如進行探索活動、操作活動、身體運動性的活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將語言教學融合到上述活動中,能夠獲得最佳的效果。比如,帶領孩子玩捉迷藏的活動,可以先帶領孩子認識“捉迷藏”這三個字,不要像小學生那樣安靜地坐在教室里面認識字,這樣將會違背幼兒的心理特點,容易引發幼兒的反感情緒,教師可以帶領孩子進行捉迷藏游戲,使孩子能夠獲得親身體會。
(五)貼近幼兒生活原則
該原則主要是針對教學內容提出的合理建議,試驗中了解,幼兒熟悉的人、事、物等,幼兒越喜歡,也越容易認識,所以,就提出要貼近幼兒生活原則的活動,要從幼兒比較關注的語言和幼兒溝通、交流。
二、幼兒語言活動設計中的舉一反三
幼兒語言的發展中與幼兒的情感、思維、經驗以及社交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要通過各個領域間的相互滲透,不斷地豐富幼兒的各項經驗,推動語言的發展。因而,每一個教學內容的設計都要重視各個領域之間的有機滲透,將語言內容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比如,滲透到游戲環節、家庭、各個領域中,可以先讓幼兒園小班學生欣賞古詩《憫農》。由于詩詞的語言簡單,非常符合小班學生的具體認知水平,加之詩詞的真正含義蘊含內容較多,其中的核心道理是要求幼兒珍惜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這也是對幼兒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開展“愛吃水果的牛”這課的時候,開設的主題是“秋天”,在故事中牛吃了各類水果,使身體更加健康和強壯,并且幫助那些喜歡生病的人,讓人感受秋天,這種故事情境擺脫傳統老套的教學內容,并且設計的活動與其他領域相互滲透,比如,讓孩子數一數牛一共吃了多少種水果,讓孩子根據回憶畫出其中的水果,讓孩子思考每種水果的好處,引導幼兒觀察并且議論,及時地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這樣可以在認知中得到發展。
三、多種語言形式的設計
(一)語言活動類型全面
為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就要考慮學生的語言活動,就相當于要獲得全面平衡,就要涉足各類營養。因而,幼兒園實施語言教育其中應該包含文學活動、字句詞的理解、談話類的活動、識字閱讀活動等。
(二)活動組織形式的多樣性
為了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各項目標,最好多元化地利用各類途徑,開展各類語言活動。第一,要注重好正規的教育活動,積極地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質量;第二,運用非正規的教學活動形式,隨時隨地地開展各類教學活動。
幼兒語言教學在豐富多樣的配合中相互配合使用,教師也在這個過程中面對一個發展完整的教育對象,所以,需要正確的教育觀念,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個人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風格等,完成教學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胡劍紅.支架幼兒語言學習的教學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1):27-2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