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曉杰
參加工作十幾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畢業班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對于班級的問題生轉化工作,作為一名老班主任,我認為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領路人,教師千萬不能因為問題學生的學習不好或表現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與轉化,這也是師德的底線要求。
蘇霍姆林斯基說:“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優等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也許班主任的不屑一顧,是把他們推向更為錯誤方向的助力。”是啊,對于這樣一個“個性迥異”的特殊群體,作為班主任教師的我們必須深入研究他們的心理特征,掌握他們的“問題”所在,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在耐心、細致的工作中,讓這些曾一度被邊緣化的“花朵”與其他的孩子一樣沐浴陽光雨露,茁壯成長。
一、以誠相見,以誠相待
做班主任的都能感受到,學習不好或紀律差,長期受冷落、歧視的問題生與優秀學生相比,問題生的自尊心更強,他們對外界極敏感,一般都很心虛,外表又把自己武裝上一層硬殼,但在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信任。所以,當問題學生一旦出現問題,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以誠相待,同時,千萬不要當著其他老師或同學的面去批評問題學生,以保護他們本已脆弱的自尊心。教師要深入研究他們的問題,捕捉他們身上難以見到的“閃光點”,借此在班級中樹立他們的威信。為了鞏固問題學生轉化的效果,還可以鼓勵問題生參與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讓他們承擔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項活動過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體驗中逐漸形成自律的品質。實踐證明,這種真誠的幫助會讓那些“個性迥異”的問題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老師、對同學產生信任,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成功轉化便水到渠成。
二、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
在班集中,我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氛圍,讓問題生能夠感受到集體溫暖,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一員。在班級管理中,我以“愛”為基本的教育手段,將“愛同學,愛老師、愛集體”的思想深深根植于每一個孩子的內心。如何才能讓問題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呢?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課堂提問,我根據問題學生的具體情況,激勵他們踴躍發言,努力將其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2)安排座位上,我堅持“互補策略”。為了形成互幫互助的班級氛圍,我召開“我愛我家”主題班會,幫助學生認識到,“我是班級一分子,我就是班級,班級就是我”;(3)對父母離異的學生,我經常與他們交談,解開他們思想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帶給孩子的心理障礙盡量化解,同時經常與家長溝通,教給家長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方法。教師要向家長匯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爭得家長的支持,共同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4)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在組織班級搞活動時,我不忘留給這些孩子們一展身手、表現自我的機會。對屢教不改的,我則寓愛于嚴,嚴中有愛。但同時要正確處理管理教育中“嚴”和“愛”的關系,嚴是愛,松是害,這是許多班主任的經驗之談,也說明了嚴與愛的辯證關系。對問題生的管理教育,要愛護其學習上進的積極性,要從有利健康成長出發,加強管理教育,對他們嚴格要求,做到嚴得合理,真誠以待。愛要以嚴格要求為基礎,體現在對他們真正的關心幫助上,做到放心不能放松,表揚不忘批評。
班主任對學生應該嚴格要求,是指做到切實可行,一以貫之。用教育家任老師的話說:“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痹诠芾矸椒ㄉ弦`活,每一個學生都是思想獨立、個性鮮明的個體,他們的心理、生理等都存在個性差異,成長的條件、成長的速度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學生,由于環境與自身條件的變化,其心理也會發生變化,所以,作為班主任要以發展的思想指導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尤其是面對問題學生,在工作方法上更要做到因材施教,靈活變通,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三、以耐心點燃他們的勇氣和信心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上問題學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意志薄弱,問題學生問題行為反復出現也是正常的,遇到這種情況,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不可急躁,要平心靜氣地客觀分析不良行為反復出現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幫助他們鍛煉意志品質,讓他們自己逐漸能夠堅持做正確的事,逐漸克服自身的缺點。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驗,教過的學生中,總是當時成績差的、表現不好的更愿與你溝通,畢業后會與你聊QQ,會把他的學習情況等向你一一道出,與你分享他們的快樂與困惑,見面也像親人似的,拉著你問長問短,而當時學習較好的學生在路上遇見或避而不見,或視而不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想,還是因為在學生時代,教師對這部分表現出來的“與眾不同”的態度,及對他們的教育問題上,老師能以耐心點燃他們的勇氣和信心,以濃濃的師愛激勵他們進步。
“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我心中為之奮斗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我教學中的唯一規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會與我的學生在教學中共同成長。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