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勇

[摘要] 目的 探討皮下放置引流管負壓吸引的辦法預防糖尿病腹部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 方法 以該院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38例行腹部手術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觀察對象分成觀察組(120例)和對照組(118例),觀察組術后皮下放置引流管負壓吸引。觀察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情況。 結果 觀察組12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現感染,感染發生率為1.67%,對照組118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發生感染,感染發生率為8.74%,兩組患者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皮下放置引流管負壓吸引的方法是預防糖尿病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糖尿病;腹部手術;皮下引流管;切口感染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2(b)-0103-02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患有的外科疾病需要手術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外科手術后切口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處理起來較為棘手,并給帶來很多近期和遠期并發癥[1]。采用何種方法預防糖尿病患者術后切口感染問題,值得每一個外科醫生去關注。自2013年開始, 對行腹部手術的糖尿病患者采用皮下放置引流管并負壓吸引的辦法預防切口感染,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行腹部外科手術的238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選擇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糖尿病診斷分級標準,且均為2型糖尿病。其中男性113例,女性125例;年齡介于35~70歲之間,平均年齡52歲。所有患者術前3~5 d內嚴格監測血糖,將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5.6~11.2 mmo1/L之間。隨機將研究對象分成觀察組(120例)和對照組(11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手術前、手術中以及手術后均給予常規的預防感染操作,主要包括手術前對患者的皮膚進行消毒、使用抗生素藥物等,手術中給予常規的保護切口的措施,手術結束后做好患者切口的保護工作。
兩組患者在手術結束后常規縫合腹膜層及腹直肌前鞘組織后,切口用大量溫生理鹽水沖洗,沖洗時將已經失活的脂肪組織沖洗掉。實驗組的患者皮下放置硅膠負壓引流導管,引流導管從切口下方約2 cm處戳孔低位引出,用絲線妥善固定,不縫合皮下脂肪層,直接縫皮,術后引流管始終保持負壓狀態;對照組患者常規逐層縫合皮下脂肪層及皮膚,不放硅膠負壓引流管。
術后每日更換皮下引流管外接的無菌負壓吸引器, 每天擠壓皮下引流管多次, 充分引流皮下滲出物。術后3~5 d,當負壓吸引引流量很少時(24 h引流液量<5 mL)拔除皮下引流管, 術后7~10 d拆除縫線;對照組未放皮下引流管的患者按常規換藥。所有患者均在術中及術后3~5 d靜脈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切口感染評定
切口愈合程度分3個等級:甲級愈合:切口愈合良好,無不良反應,即I期愈合;乙級愈合:切口愈合處有炎癥反應:如紅腫、硬塊、血腫、積液等,但未化膿,即II期愈合;丙級愈合:切口化膿需作切開引流等處理,即I~II期愈合。切口感染是指乙級及丙級愈合。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用百分率(%)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情況,對照組118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感染發生率為8.47%,觀察組12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感染發生率為1.67%。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是現代社會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種疾病。糖尿病是被大家公認的切口感染高危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組織較正常人血流減少,組織處于缺氧狀態,細胞的需氧代謝產生的能量減少。當面臨外科手術時,糖尿病患者體內的中和化學毒素、吞噬細菌、細胞內殺菌作用、血清調理素和細胞免疫作用等均被抑制,T細胞和B細胞的數量減少,淋巴細胞轉化顯著下降,導致術后切口容易發生感染[2]。另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皮膚神經營養障礙,傷口失去神經支配將造成愈合障礙[3-4],這也是糖尿病患者易發生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
外科手術后切口感染是醫院內最為常見的感染也是外科手術后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5]。腹部因皮下脂肪較厚,而且腹部手術切口多為II、III類切口,增加了手術后切口感染的幾率。切口感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延長了住院的時間, 提高了總體醫療費用, 影響患者愈后。腹部手術后皮下積液、脂肪液化、積血等情況為細菌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培養基, 是術切口感染的一個重要原因。本研究觀察組采用硅膠皮下引流管負壓吸引, 能及時并充分引流出皮下積液、液化脂肪及積血,減少了炎性反應,避免形成切口感染,較傳統的引流條引流更徹底,降低了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 利于傷口的愈合。
皮下置硅膠引流管進行負壓引流操作簡單,減少整體手術時間以及手術導致的暴露時間,降低感染的風險。另外,負壓引流管價格低廉,放置簡單,不增加手術醫師工作量,也患者痛苦。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病人腹部手術后放置皮下引流管的方法能夠明顯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顯著降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操作相對簡單,療效顯著,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Weber WP, Zwahl en M , Reck S , et al .Economic burden ofsu rgical sit einf ections at a European university hospital[J].Infect Control Hosp E pidemiol , 2008 , 29(7):623-629 .
[2] Browning AC,Alibhai A,Mcintosh RS,et al.Effect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glycemia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implications for wound healing after glaucoma drainage surgery[J].Wound Repair Regen,2006, 13(3):295-302.
[3] 付小兵.參與創面愈合調控的神經因素[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4,16(2):65-66.
[4] 劉育杰,賴西南,王正國,等. P 物質對糖尿病鼠難愈創面修復的影響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J].中華創傷雜志,2007, 2 (12):941- 944.
[5] 李瑩,黃存林,朱小琴,等.1878 例腹部手術切口感染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4):382-384.
(收稿日期: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