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是學生達到課程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有效提高學生素養必不可少的途徑,還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但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評價幾乎都是冷冰冰的數字,評價單調、呆板,缺乏激勵,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革作業評價的方法,靈活運用分數,加加減減,使分數成為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關鍵詞:作業;批改;加法;減法;動力
作業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進行的學習行為,是學生達到課程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對平時作業的評價,可以看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水平,可以看出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學生通過作業的評價還能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進一步提高自己學習的信心,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還可以及時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及時糾正,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所以,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業評價習慣用“優”“良”“及格”“不及格”之類的等級來評價,或者是幾個羅馬數字,學生已經司空見慣,無動于衷,評價缺乏激勵和動力。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在發展性評價體系下使用科學的作業評價方法,通過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每一位學生能夠積極、認真地去對待作業,并將做作業視為一種樂趣,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積極探究的。
前不久,我讀了一則有關作業批改分數的故事,細細品來,耐人尋味。
這個故事是關于學生作文的,一個學生寫作文,態度不認真,敷衍了事,只寫了二百多字,且字體潦草,錯別字連篇,但是文章的構思卻非常新穎。按照以往的批改慣例,這樣的作文打六十分也就差不多了,可是,這位老師卻給他打了這樣一個分數:95-20-15,還在每一個分數下面作了注釋:95分——構思新穎,有創新精神;減去20分——字數不足,減去15分——書寫太潦草,有錯別字。這位學生看到這樣的分數后,當即羞紅了臉,發誓今后一定要好好寫作文,后來他的作文水平果真不斷提高。
讀完之后,真為這位老師高超的教育智慧所折服,也被他對學生真誠的關懷所深深感動,對學生沒有達標的學習成績,他并沒有簡單地寫上幾個冷冰冰的羅馬數字,而是帶著感情和信任給他們送去激勵,分數本是無生命的,可在這位老師手中卻被賦予了生命,活了起來,分數不再是面目可憎的“敵人”,突然之間變成了可親可愛的“朋友”,從而對學生產生了無窮的教育力量,想想平時我們的批改,除了標幾個冷冰冰的分數,我們何曾在分數上動過心思呢?假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學習這位老師,不斷創新分數的給予方式,讓分數活起來,成為推動學生進步的力量,那么學生作業的批改、作業評價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這種教學評價是多元化的、靈活化的、激勵化的,我們可以模仿??!我想:我不妨試試。
一、作業批改“減法”
我的作業批改“減法”,先是從語文達標訓練批改開始的。我班的羅某,是從四川轉來的一名學生,該生作業正確率較高,但字寫得很小,而且字體潦草,雖然老師多次提醒過,但收效甚微。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上述辦法。記得有一次,我批改達標,她全做對了,我批改的分數為:100-20=80分,且在下面作了批注:-20分為字體潦草。達標發下去之后,該生跑來問我:“丁老師,這是什么意思?”我說:“這次作業,你本來應該得100分,但你的字體潦草,所以扣了20分。如果你認真寫字,你可以得滿分的。”第二次的作業,羅某的字體就有了很大的改觀,我的扣分明顯少了,第三次,她的作業出奇的工整,真是出乎意料??!沒想到,一次靈活的分數甚于多次的說教。我為之一振,其他同學的作業出現這樣的情況,我也采用這樣的辦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的作業,不管是字體,還是正確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為,分數成為推動他們學習的動力。
二、作文批改“加法”
在嘗到了作業批改“減法”的甜頭之后,我又嘗試運用了“作文加法”。學生的作文經第一次輔導呈上來之后,我沒有簡單地用一個分數去評判。而是采用故事中提到的那位教師的作文批改方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此不再詳細說明。)對于分數較低的學生,為了激發其習作的積極性,我在講評之后,讓學生根據評語和作文要求可再次添加內容,之后,我在原來的分數基礎上再打分,兩次成績作為本次作文的最后成績。比如,第一次作文,學生寫的是“我的課余生活”,因為學生寫得太簡單,不具體,所以得分為78分,在指出缺點后,學生添加了缺少的那部分內容,將內容寫具體,或者修改了句式,將內容寫生動了,我再次加分,有加8分的,有加5分的,最高不超過10分。這樣,學生的成績由第一次的78分提高為80多分。這樣,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因為注意了作文的講評,學生的習作有了一定的提高。更令人高興的是:一些學困生因為這“臺階式”的分數,能感受到自己在慢慢的進步,寫作業的興趣更是高漲。
由此我想到:假如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多動腦筋,不斷思考,不斷探究,創新分數的給予形式,讓冷冰冰的分數靈活起來,使分數猶如“三冬之溫暖,夏日之清涼”,讓欣賞、指導、商榷相結合,使分數成為推動他們進步和成長的力量,使學生在賞識中得到舒展,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有自信,學生素養得到全面提高,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將這一良好習慣陪伴終身,那么學生該有多么快樂和幸福?。?/p>
參考文獻:
覃紫蕓.淺析多樣化作業評價方式[J].廣西教育,2014(45).
作者簡介:丁啟芳,教齡27年,本科,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曾榮獲“青海省注提實驗先進個人,西寧市骨干教師和西寧市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有11篇作品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有14篇論文在國家級、省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