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宣政
摘 要:新課程教育改革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根本目標,積極促進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成為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師努力追求的教學目標。總結和歸納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改革策略十分必要。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改革
新課程要求改變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邊緣化的教學格局,本著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目標,結合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調整和改善,顯得尤為必要。
一、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價值認識不清
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價值認識不清,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造成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邊緣化的根本原因。具體體現在:其一,不納入統考,不納入教學質量評估,不納入小升初考試體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副科的形式存在的,在這種功利性的學習價值觀下,教師和家長都忽視了品德與社會學科,進而影響了學生的想法;其二,學校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價值認識不清,課程安排上一直在擠壓課程數量,課程目標中也很少能看到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任務,使得該學科處于隨意教學的狀態。
2.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存在不足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形式:其一,教師的傳統灌輸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常常采用一言堂的方式開展教學。這樣宣讀式的教學方式,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造成實際教學效益難以提升;其二,教師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經驗不足,教學創新意識淡薄,不能將新課程的新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去,久而久之造成課堂教學模式固定化,師生互動不斷減少,課堂氛圍變得死氣沉沉。
3.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評價機制不健全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評價機制是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效益反饋的重要依據,對于教師而言,可以通過這個環節實現教學的自我反思,對于學生而言,可以通過這個環節找到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但是實際上當前很多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評價機制不健全:過度重視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行為能力和行為習慣;忽視了對教師品德與社會教學課程的監督和管理,缺乏用科學公正的態度去審視實際的課程教學效益。
二、新課程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策略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從教學方式入手,引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朝著新課標的方向發展。對此,我們應該著手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實踐教學法
新課程要求學生以體驗的方式融入教學中去,由此實現課堂向鍛煉自我行為能力方面的轉變,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實踐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此處我們以小學四年級《做聰明的消費者》為例,可以依照以下步驟來開展:其一,要求學生分組列舉出自己所欠缺的文具,制定詳細的采購清單,為后期開展采購活動打下基礎;其二,設置采購問題,詢問學生應該到哪里去采購,商場中的文具主要分布在哪些區域,不同文具的價格是否是一樣的;其三,要求學生以分組的方式去實地購買,在當地主要購物場所中了解商品價格的變化規律,學會判斷商品的優劣;其四,回到學校,向老師講述采購過程,教師對于每個小組的采購行為進行評價,并且融入消費自我保護意識,總結課程。
2.趣味教學法
趣味教學法,就是在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之間找到切入點,以此為基礎,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一改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此處我們以一年級上冊《過新年》為例,為了能夠使得小學生全面了解新年節日,教師在課堂開展的時候需要關注以下幾個環節:其一,以新年相關的動畫視頻為課程引入,自然過渡到課程主題,并且要求學生回憶自己的新年是怎么過的,大家為什么喜歡過新年;其二,以實物展示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認知新年節日中出現的事物,比如紅包,鞭炮,餃子等,并且講述不同事物背后的含義,加深小學生對于春節的感受;其三,制作此課程的PPT,要適當增加動漫效果,將聲音融入其中,以便營造出更加真實的節日氛圍,由此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四,以簡單的剪紙活動為課程小結,引導學生回憶課程內容,并且以分小組的方式剪紙,為春節做準備。
3.賞識教育法
小學生往往比較在意教師對其的表揚和贊許,教師應該利用這一點,形成多元化的課堂評價機制,融入賞識教育的基本理念。為此,需要從以下角度去改善和調整:其一,實現評價內容的調整,從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情況、學習習慣等多個角度來評價學生,而不是單純地用學習成績來進行衡量;其二,注重評價激勵作用的發揮,對于學生取得的任何進步都要以語言的方式來表揚,增強其對該課程的自信心,由此以更大的熱情參與到實際的課程中去;其三,對于在品德與社會課堂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以一定的物質獎勵的方式來表揚,由此慢慢改變學生忽視此課程的狀態。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存在的問題,就是新課程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切入點,作為該課程的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品德教育意識,應對當前邊緣化的學科局面,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調整,從而使得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效益得以不斷提升,拉近其與新課標之間的距離。
參考文獻:
陳智慧.新課改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0(3):28.
編輯 趙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