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
摘 要: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但在實踐中出現一些問題,如多媒體課件的濫用和不用等。主要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分析,并就此類問題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教學模式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它能將枯燥的概念生動化,把教材內容形象、生動地演示出來,感染力強。它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隨之也產生了許多問題:
一、濫用多媒體課件
1.為形式而形式
新課程改革開始實施后,多媒體儼然成了“熱門”。教師開始熱衷于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無論是公開課、觀摩課還是比賽課,是否使用多媒體似乎成為評價一堂課“成敗”的關鍵。不可否認,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教學由低效率向高效率發展,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多媒體也不例外。
近來,我觀摩了一些數學公開課。發現有些課無須使用多媒體卻依然樂此不疲地使用。例如,有一節數學課,教學內容是一年級的《分類》,執教者在課堂教學中實行“滿堂放”,從頭到尾一直播放多媒體課件:課題用多媒體播放,重點用多媒體播放,分類用多媒體播放,作業也用多媒體播放,就連板書也是用多媒體代勞。一堂課下來,黑板上連一個字的板書都沒有,這樣的教學方式怎能保證教學目的實現?
著名的特級教師于起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好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的確,較之傳統的板書式教學,多媒體教學克服了“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蒼白無力。但許多教師片面追求效率,盲目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沒能起到優化教學的目的,反而妨礙了課堂教學。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關于學習的條件,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主體作用;注重情境的作用,特別是實際情境(結構不良領域),要注意協作學習,要強調師徒式的傳授以及學生間的相互討論學習;注意對學習環境的設計,為教育者提供充分的資源。然而,人們創造了多媒體,將多媒體運用于教學中,卻因為過分使用多媒體,讓多媒體成為主宰,教師和學生成了奴隸,被它牽著鼻子走,不知不覺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減少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變成了空話。人文性又從何體現?
2.減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隨著多媒體教學模式的逐漸普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漸取代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但在實踐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將課堂變成多媒體的演示會,教師退居其后,讓多媒體課件主宰了課堂,一堂課下來教師只需要單擊鼠標讓學生觀看課件,沒有任何講解成分。
我堅信,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分不開的。教育過程中,在強調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同時也要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不用多媒體課件
1.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和習慣等因素的制約
我們知道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應試教育”仍占很大比重,分數仍然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特別是在農村,此現象更是普遍。盡管許多教師在新課改中不斷轉變自己的觀念,希望有所創新,但還是有很多因素制約著他們。
2.設備不足
面對新形勢下的小學教育,許多教師紛紛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是學校的設備有限,在城鄉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比較普遍,可仍有一些教師反映整個學校只有一間多媒體教室。幾十個班級輪流使用比較困難。而且在農村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連一臺電腦都沒有,更別說多媒體教學。
再者,多媒體設備較容易出現故障,往往使教師在使用中措手不及。
三、建議和對策
1.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交流
一般來說,新生事物比較容易成為人們注意的對象,尤其是當學生厭倦了枯燥無味的講解時,多媒體課件的介入給課堂增添了無窮的魅力。然而也在無形中淡化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盡快適應這種變化,強化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
(1)教師的適當教授與課件演示相結合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不應該是無休止的“講”或不講,而是要配合多媒體演示,在學生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時候,深挖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更好地起到教師的主導作用。
(2)課件演示與學生參與相結合
課件演示不應該盲目地追求大容量,要根據教材的目標、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知識儲備來合理安排課件的演示順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多媒體課件應該不斷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真正起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2.加強對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水平的培養
俗話說:教人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一桶活水。時代在發展,教育在發展,教育方式更要隨之發展。教師是現代化教育的實施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業務水平和信息素養。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參加有關的多媒體講座、培訓和教研活動,加強交流,開闊視野。只有這樣,才能使制作的課件更加符合教學設計思想,同時,也不用因為技術問題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3.加強適用性培訓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彼越處煈撛谡麄€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和制作上,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習者的狀態來分析是否需要多媒體課件,而不是消極地對待多媒體,或是過分依賴多媒體。
4.多媒體技術應與傳統教學方法相融合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并不意味著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全盤否定。它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必須服從于教學的實際需要。應該把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相融合,真正優化教學。
多媒體教學能將枯燥的概念生動化,能多方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但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和實踐還遠遠落后于理論上的要求。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手段,難免會在實踐中出現一些問題。我們應及時發現問題并深入研究多媒體教學規律,注意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的有機結合,取長補短,才能在教學改革中少走彎路,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
參考文獻:
[1]睢文龍,廖時人,朱新春.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孫全玲,李瑩瑩.關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體會[J].科技資訊,2006(9):142.
[3]黃潔.電子技術課程多媒體教學中的利弊與對策[J].科教文匯,2006(7):11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