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摘 要: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語境獨立,學生認知獨特的活動過程,相對于英語而言,學生雖然充滿好奇心,但由于除了教學活動以外學生缺乏語言環境,為學習而學習,久而久之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學而生厭的學習情緒。加強學生“說”的訓練是消除不良的學習情緒,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三語”模式;互動式活動;互相尊重;情感紐帶;民主和諧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語境獨立,學生認知獨特的活動過程,相對于英語而言,學生雖然充滿好奇心,但由于除了教學活動以外學生缺乏語言環境,為學習而學習,久而久之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學而生厭的學習情緒。多年來“三語”模式下的英語教學實踐告訴廣大的藏區英語教師,加強學生“說”的訓練是消除不良的學習情緒,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強“說”的訓練,有助于把教師從“藏語靠說,漢語靠譯,英語靠背”的傳統教學觀念中解放出來。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式的“單相活動”,達到師生教育學互動的“互動式活動”,培養師生向“40分鐘”要質量,用說的方式鞏固教學效果的思想意識,提高教師英語課堂上教學的“教導”技巧,培養學生課堂內外“說”的能力。
一、以互相尊重為情感紐帶,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
藏區“三語”教學模式下的英語教學,一直是廣大教師教學之余長期探討和深入探究的話題。藏區小學生課外交流、家庭交流中一直使用的是藏語,而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語言基本是漢語。對英語的認識是陌生的,對英語的應用更是空白的。因此作為一名特殊環境中的英語教師,只有更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的“40分鐘”時間,運用課堂演繹這一舞臺,發揮教師的導演作用引導演練,使用英語游戲、信息技術等有效手段,巧妙設計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平等、和諧、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消除學生對英語這門陌生學科的恐懼心理,為學生“說”創設廣闊的空間,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學困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意識到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說”英語方面一定能夠有所發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說”,給每個學生說的機會,讓所有學生都有展示自我、體現自我的平臺,培養小學生敢于說也樂于說的習慣,把組織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問好,課堂中英語口語交際,簡單的課堂討論都要求用英語完成,達到營造“說”的目的,搭建交流平臺。
二、用“說”完成課前準備,逐步過渡到教學重點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先要考慮“教”與“學”的準備,把握好以下幾點:首先,熟悉教材內容,掌握重難點,了解掌握學生情況,巧妙設計“說”的內容,安排好“說什么?”和“為什么說?”的問題;其次,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分析不同類型學生在課堂上“說”的效果、質量,解決“讓學生怎么說最好”“怎樣才能表達自己說得準確”的問題;再次是教學前告訴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知識在未來學習活動中的運用范圍及作用,讓學生明確本課時重點說什么?圍繞什么說,從而讓學生明白本課時的學習目的,產生對學習的需求心理,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驅使學生自覺自愿地將自己要說的部分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設計好,組織好。比如,在學習do,have,be,get,go這些動詞時,它們都是學生在漢語教學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詞匯,而且是我們平時用得最多的詞匯,所以通過學生課前準備,各種類型的學生都能夠理解,而且都樂于去說。
三、“說”的訓練方法的不斷創新是教學效果和能力提高的手段
“三語”模式下英語“說”的訓練方法的不斷創新,使英語的“說”更區別于漢語和藏語,同時更能體現“說”的質量和實效,英語教師必須合情合理地安排“說”的過程中的方法,在探究和創新中完成“說”,訓練學生自覺、自評能力,對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和問候語,讓學生自說自評,在自說自評中體會能說的喜悅,激發學生說的興趣,運用適當的機會和場合實現互說互評。同桌之間,相鄰座位之間,學習小組之間,對某一簡單的話題應用口頭表達的方式進行交流,要求英語課堂師生之間的簡單交流問候必須使用英語,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嘗到“說”的甜頭,達到從被逼著說、必須說過渡到我要說和樂于說。通過權衡班級英語實力進行水平相對均衡的分組訓練,圍繞課堂課外的英語活動時間,安排“說”的任務,或者平行班級間安排英語交流任務,完成有目的的“說”為英語的“說”創設環境,減少漢語、藏語交流對英語交流的巨大影響,擴大英語“說”的影響力。
“三語”教學模式下英語“說”的能力訓練其實只是促進英語口語交流,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發展的一個局部,對于英語的學習聽力訓練、讀的訓練、記的訓練、寫的訓練也尤為重要。只要做到聽、說、讀、寫的完美結合,才能更有效地完成英語教學目標,才能真實有效地實現英語能力的全面發展和對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