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學困生”即因學習困難而造成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造成學生學習成績落后的因素雖然很多,也很復雜,真正因智力及特殊發育障礙導致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僅為極少數,絕大多數都是由一系列心理問題造成的。要使學困生克服學習心理障礙,扭轉學習上的被動局面,教師要調整學生心態,以具體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作為核心工作來抓。
一、要使學困生克服學習中的失敗、自卑心理障礙,不為其消極心理所左右,以積極愉悅的心境投入學習,就需要教師發揮其主導作用,去理順和處理好如下三種關系,為他們學習進步營造一個友愛、互助、和諧的人際情感心理氛圍
1.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自尊、自愛、自信,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情感基礎。教師只有有意識地去培養和愛護學生的這種健康情感,并在心靈深處架起師生之間民主、平等、和諧的情感橋梁,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從根本上使學困生變“要我學”“逼我學”為“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從學習成績落后學生心理特點來看,一般都有較嚴重的自卑心理和較強的自尊心,而且他們對于老師給予自己尊重和信任的言語舉動往往懷有特殊的敏感。教師應該懂得,每個學生都有求好上進的良好愿望,人人都需要表揚,尤其是學困生,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許多老師往往對品學兼優的學生加倍重視,對學困生常常不屑一顧。老師對他們懷有偏見或歧視,動輒當面指責批評或羞辱,這勢必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助長其厭學情緒,更為嚴重的還可能激起他們強烈的逆反心理,學生一旦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便產生厭惡情緒,把他們推向破罐子破摔的境地。老師應多找他們談心,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他們微小的進步,要注意及時鼓勵,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適時的表揚,都會使他們精神振奮。
2.互助、互愛、互勵的同學關系。班級同學關系是學生在班集體內同學之間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關系,它既是學生個體在心理上產生舒適感、安全感和滿足感的重要條件,同時又對學生的學習進步起著情感上的相互感染、相互激勵和意志方面的支持作用。為此,教師要加強對班集體的教育引導,改變集體對學習成績落后學生的看法,努力為學困生的進步營造一個良好的集體心理氛圍,以使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感到他本人已不再處于尷尬的學困生行列,從而激發其積極向上的熱情和力量。
3.充分理解、信任的家庭關系。學困生在家庭所處的地位與待遇,往往影響其健康向上心理的養成。為此,教師要通過家訪等方式,協調好學困生與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并同學生家長一道定制促進措施。學生家長要抱有孩子一定能迎頭趕上的必勝信心。要給孩子以充分的信任和精神上的關懷、撫慰。平時對孩子的批評要適度,多用表揚和鼓勵的言語,強化其主動學習的積極動機,激發其勤奮好學的精神。
二、要使學困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樹立學好的自信心,教師必須從改進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具體幫助他們在學習上取得點滴進步入手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自信度與其以往的成功經驗相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過自身努力獲得的成功喜悅感,既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驅力,更是樹立和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的良藥。對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條件,使學困生盡可能多地獲得學習成功體驗的機會。
1.教師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過程,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通過導趣,讓學生樂學,通過導思,讓學生活學,通過導學,讓學生會學。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設學習情境,通過直觀、形象、具體、生動的教學信息,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教師要幫助學困生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既能體現因材施教原則,又具有激勵作用的近期、遠期學習目標,目標指向應明確,并依據變化適時予以調控。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成功教學、情境教學、愉快教學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使學困生在愉快的教學雙邊活動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樂學的愿望;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受到感化和鞭策;在學習成功體驗中樹立和增強自信心。
4.當學困生學習基礎差需要補課時,應從眼前學習內容有關的、基礎的和比較容易見成效的方面補習,讓他們隨時能體會到進步的快樂。而且要堅持小步子原則,不能貪多,不搞題海戰術。
5.要爭取學困生個別輔導的時機選擇在上新課之前。這樣安排既有利于學困生及時克服學習新課程的困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同時也益于學困生在課堂教學中踴躍發言,在同學面前表現進步,改善學習落后的自我形象。
6.課堂提問或板演時,要優先照顧學困生,并注重要求適當,對其結果的評價應以肯定和鼓勵為主,有錯漏時切勿指責,應以激勵為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學困生學習成績的進步是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做到一個也不放棄,按既定目標努力,給他們以成功的信心和希望,多給他們創造機會,他們一定會早日進入先進行列。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