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興培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對于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和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提升整體學生的學習成效,也要保證基本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能助力學生的發展與社會需求接軌。本文對于銑工技能的培養方式進行了集中的闡釋,旨在輔助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師在實體化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
【關鍵詞】銑工;技能訓練;教學實踐
在職業院校的機械加工專業中,銑工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教學科目。對于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來說,相應的銑工技能訓練不僅能提升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也能優化教師的基本教學活動,從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實現學生的綜合性發展。
一、強化興趣教學
目前,許多職業技術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時,沒有設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多數學生也只是生硬的進行教學內容的吸收,沒有良好的知識建構就不能實現優化的技能提升。教師要在實體化教育內,進行基本理論的綜合講解,保證學生能進行整體技能的操作。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向的指導和示范,促進學生對社會崗位需求形成基本的認知,并且教師要對基本的教學目標進行優化的確立。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匯總通過基礎的技能訓練,保證學生能得到有效地自我提升,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和技能的統一。另外,由于銑工技術的專業技術強,要求教師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充分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全景式的課程呈現。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過程中,要助力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集中學習,教師要進行課程內容和課程設計的合理化安排。另外,教師要使用相應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基礎學習興趣,教師要可以在課堂講解過程中集中強化學生的實踐活動,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
二、實現創新教學
新教育形勢下,教師要革新自身的教學手段,以素質教育為基本依托,創新思路對學生展開相應的技能教育。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題,使用的也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意識和課堂參與度沒有被調動起來,也就不能很好的實現對知識的內化,整體的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安排內進行相關的知識學習,沒有的思維意識的創新,也就沒有相應的技能提升。并且對于基本的技能展示課程,教師自行進行實驗操作或者只是安排少數學生進行示范,其他學生沒有參與打破技能展示中,對知識形成的只是生硬刻板的印象,沒有真實深刻的體悟。因此,教師要對基礎課堂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的改良,教師要使用相應的創新模式,通過帶動學生的參與度提升整體課堂的互動效果,教師要根據基本的教學目標使用相對應的創新方法。學校也要進行相應教學資源的配套,建立以一體化的實驗場地,既要滿足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提高,也要強化數字化媒介對于學生銑工技術的優化[2]。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資源,形成貼合課堂的課件設置。教師可以在下載相關銑工技能視頻的同時,自行制作相關技能的操作流程,將原本靜止的技能圖片形成生動的直觀畫面,化繁為簡,這就是學生對于銑工技能生成了更好的學習印象。教師只有進行基本教學思維和技能的優化,創新式的運用相關的教學媒介和手段,再輔以相關的教學資源,才能真正還原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課堂。
三、優化技能教學
對于職業技術學校來說,基本的教學目標就是為社會輸送相應技能的人才,不僅要優化學生對于相關專業的知識。也要提升整體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保證整體學生的水平符合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職業學校要以基本的就業為指導方向,以社會崗位為基本依托,要為了實現整體學員技能升級而努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推進的過程中,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優化基礎的學習模式,教師要使用實際的工作現場為基本教學載體,對社會對口企業的基礎需求進行深化的落實,充分開發學生對于實用技能應用。教師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只有秉持技能教學的基本理念,就能有效助推學生基礎素質的優化。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銑工基本技能為基礎,設置相應的教學模塊,按照銑工技能的相應教學內容和技能分類進行不同課型的設計。另外,教師要根據基礎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技能的集中培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優化的自我評價,從學生對于自己的基礎認知中尋找學生的能力弱項,再輔以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給予學生本文以銑工技能教材《銑工工藝與技能訓練》中的基礎單元為例,第二單元主要是五項基礎子課題,對銑垂直面、銑斜面、銑直角溝槽等五個基礎知識進行了講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刻板的按照教學順序進行相應教學內容的講解,學生對于知識形成的是碎片式的理解,沒有統一的學習模型,學生在相應的技能操作過程中也不能實現整體結構的優化[3]。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基本教學方式的改良,教師可以將五個子課題進行有機的融合,形成一個零件的五項銑工技能操作模式,鼓勵學生對零部件進行全方位的認知,并且要求學生對產品進行具象的圖紙繪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既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整體建構,又鍛煉了學生小組協作能力,最終對于基礎技能操作進行優化的輸出。只有保證基本的技能教學模式升級,學生才能實現主動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優化。
四、深化能力教學
對于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來說,不僅要鍛煉基本的知識建構能力,也要進行各個感官對于知識的捕捉能力。在整體的銑工技能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充實學生知識理念和結構的同時,對學生的手感進行基礎的能力教學。教師只有指導學生培養出良好的工藝技能,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基本零件的加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全面應用技能教學,鼓勵學生對基礎制作技能進行集中的優化,在反復操練中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另外,教師要在學生進行手工制作的過程中給予相應的專業指導,并鼓勵學生對優秀制作流程進行觀摩,在觀察的過程中集中思考,尋找出適合學生自身操作的基本操作流程。教師在學生進行操練的過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建議和批評,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循序漸進的指導學生銑工操作能力的提升。
另外,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輔助學生建立相應的知識網絡,鼓勵教學將零散的知識模塊進行拼接,將各個單元進行集中的匯總,實現整體知識體系的建立。教師可以根據整體知識進行操練技能的升級式考核,在班級內根據學生的基本學情建立小型的技能升級考試,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能力得到優化。教師要進行相應的綜合性教學技能比賽,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也能對學生的基礎素質進行優化的考核和評分,以便于進一步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對于銑工學生的技能提升來說,教師只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學生在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體,教師要運用多元化的手段促進學生建立主動學習的意識,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銑工技能的集中優化。
五、結束語
社會對于相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職業教育學院要強化基礎的銑工招生力度,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銑工人員的己任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技能培養,強化整體教學模式的升級。總而言之,教師不僅要優化自身的教學意識,也要對學生進行集中化的提高訓練,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優化,進一步為社會輸送高質高能的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丁遠強.銑工工藝與技能訓練教學創新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5,14(03):198-198,317.
[2]張鵬飛,李正生,陳麗君等.基于機械加工基礎性實訓整合及有效銜接的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01):26-28.
[3]徐州科.《銑工技能訓練》項目教學法實踐[J].中國機械,2015,33(0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