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永乾
【摘 要】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是否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現在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能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實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成為每位數學教師重視的問題。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一、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例如:在學百分比應用題時,“溶液×濃度=溶質”中的“濃度”,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準備了透明水杯、熱水和紅糖。教學新課時,通過演示、讓學生觀察、品嘗,再講解,學生就容易理解“濃度”,就是指糖占糖水的百分比。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認識了人民幣后,讓學生算一算自己家一天的消費情況;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么?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境。例如,學習平均數應用題我讓學生將全班42名學生,分成6個學習小組,計算出每組的平均人數;學了“利息”的知識后,算一算自己的壓歲錢存到銀行,存儲的錢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用統籌法可以加快生活節奏,提高工作效率。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假如早上要你在十幾分鐘之內既搞好個人清潔衛生,又燒好早飯、整理書包,然后去上學,怎樣做才能兩不誤?答案顯然很清晰,就是在燒早飯的同時,趕緊收拾房間衛生、刷牙洗臉;等燒好飯后再涼一會兒,同時整理書包,這樣既可以節約時間成本,又能提高工用效率。
3.加強操作,培養能力
要把課堂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往往被錯綜復雜的生活現實所難住。這就要加強實踐操作,培養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要學生測量計算操場邊的白楊樹高。如何測量?多數同學提出爬上去量,可樹干筆直無枝可攀,如何上去?我適時取來一根長2米的竹竿,筆直插在操場上。這時正陽光燦爛,馬上出現了竹竿的影子,量得這影子長1米。啟發學生思考:從竿長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測樹高的辦法嗎?學生想出:樹高也是它的影長的2倍。(教師補充“在同一時間內”)這個想法得到肯定后,學生們很快從測量樹影的長,算出了樹高。接著,教師又說:“你們能用比例寫出一個求樹高公式嗎?于是得出:竿長:竿影長=樹高:樹影長;或:樹高:竿長=樹影長:竿影長。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
三、用數學的眼光思考生活
數學教學應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以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如老師買了新家,將房子的格局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計算一下房子的面積、如果用邊長是60厘米的地磚需用多少塊?80厘米的呢?估算一下裝好后買家電、家具需用多少錢?家具怎樣擺放更合理又節省空間等等;學習了統計,讓學生統計一下校門口的車流量;學習了“比例尺”讓學生畫一畫自己房間的格局……
這樣既滿足了小學生好奇心的需求,又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的成就和愉悅,從而更好發揮學習主體的能動作用,促成學生的學習動機。
作為教師,應該堅持提供給學生綜合實踐的機會或從孩子們現有生活經驗出發,結合教學內容,常常讓學生去觀察、體驗、經歷自己身邊的數學,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喜悅,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逐步養成從數學的角度真切地認識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識和習慣。孩子一旦走進生活,他們就會驚奇地發現: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擁有著數學,生活的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數學。
此外,數學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數學的態度。學好數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水平,還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考模式,有了這作為穩固的基礎,學生無論學習什么科目都是輕而易舉的。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這一點,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不能因畏難而放棄數學學習,也不能因沒有興趣而敷衍數學學習,更不能因看不到數學在短期內發揮的作用而忽視數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