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機械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問題顯得日益重要。機械制造企業生產設備的大型化、復雜化和高速化,使機械傷害、塵毒、噪聲、震動、高頻、輻射等危害加劇,使得機械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問題面臨巨大的挑戰,加強對機械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已經迫在眉睫。加強對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有利于促進企業管理規范化,提高機械制造企業的效益,為現代國防提供高科技、高質量的產品。
【關鍵詞】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發展進入重型化,我國的工業生產,特別是機械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機械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方面,需要企業負責人、每位員工積極地參與。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設備操作復雜,涉及領域廣,設備不管是養護還是維修都需要特定的技術,要求技術人員具有廣泛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知識。通過加強機械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可以使企業轉變安全管理理念和思維方式,掌握安全技術改造和職工健康改進的科學依據,從源頭上控制事故的發生,降低企業生產經營的風險程度,帶動企業內部生產、計劃、財務、人事、物流等綜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目前個別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基礎較為薄弱,安全管理機構和制度不健全,工藝技術、自動化水平低,企業負責人和大多數員工安全意識淡薄,操作技能有待提高,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足,生產現場安全隱患較多,導致機械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問題,影響企業的安全生產和健康發展。
二、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現狀
1.員工安全管理意識不強。機械制造企業員工安全生產管理意識不強是導致安全問題產生一個重要因素,主要是指員工在機械使用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生產工作習慣。在實際生產中員工對工具或量具隨手亂放,測量工作不停機,站在工作臺上裝卡工件,越過運刀具取選料物,攀越大型設備不走安全通道等。
2.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現階段,機械制造企業在安全管理方面雖然建立了各項規章制度,但是覆蓋面較窄,不能涵蓋《安全生產法》中的要求。在人員的培訓方面雖然也有考試,但只將考試成績計入檔案就完事,沒有分析思考考試培訓的效果如何,沒有針對考試分析來總結培訓的重點及難點,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執行力度不夠。
3.安全生產環境需要加強。部分機械制造企業生產環境不達標,員工在超過安全極限或衛生標準的惡劣環境中工作,直接影響人的操作意識水平,使身體健康受到損傷,造成機械系統功能降低甚至失效,引發機械傷害事故。
4.安全管理投入不足。雖然各企業對安全生產工作日益重視,但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仍然不多。不僅僅安全投入的資金不充分,安全人員也缺乏專業培訓。設施設備出現故障時也被忽視,為了節省成本而不顧作業人員的安全仍繼續使用。
三、加強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的建議
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第一責任人制度。機械制造企業單位負責人是企業安全管理的第一負責人,在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中處于重要地位。單位負責人責、權、利的統一及安全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安全生產管理必須由單位負責人全面負責,承擔第一位責任,對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經營乃至全部工作負有全面的責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將安全生產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要求企業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安全規程、操作規范進行操作。
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機械制造企業應該在安全生產法律體系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崗位操作規程,把員工的工作細化、具體化、程序化,使得實際操作在可控范圍內,把不安全行為有效控制住,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健全班組安全管理標準,根據班組生產性質不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安全自檢、互檢和定檢制度。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在企業中推行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
3.全面動員,全員參與。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安全管理部門來完成,安全管理是一項全員工作,如果不是全員參與,安全隱患很難徹底整改,即使改正了一次,也不會保持很長時間。機械制造企業上至企業決策層,下到車間班組,可以成立各級安全工作小組,組織本級員工學習安全標準化知識,營造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
機械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是一項多因素、多環節、動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機械制造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機械制造企業應該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法》的規定,逐步建立一套現代化的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增強企業的效益,促進機械制造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俊.機械制造企業開展安全標準化工作的難點及對策[J].安全,2011,(1):27-30.
[2]余斌.機械制造企業危險物品儲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安全對策[J].企業與管理,2011,(24):286-289.
[3]周國虎.淺析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生產如何實現規范化[J].企業技術開發,2012,(5):73-76.
[4]代蘭,譚慧明.淺談軍工機械加工企業的安全管理[J].經營管理者,2009,(1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