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敏
【摘要】當今是一個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新型媒體技術不斷充斥著各大領域,為大學生全面成長提供各種渠道,為大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提供足夠空間。筆者主要分析新時代背景之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以期為推動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大學生;創新
當前,各種數字化信息產品充斥著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例如數字雜志、手機短信及移動電視等,這些高科技產品結合互聯網技術呈現飛速的發展態勢。而大學生通常都處在潮流的前端,新時代背景下的科技產品深刻影響其個人意志發展及人際交往方式等。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對大學生在思想領域內實現科學引導,因而如何實現其創新發展是影響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一、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變化
1.民主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結合產生大量的互聯網社交類型網站,而這些網站迅速占據著大學生的生活,并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些社交類型的網站直接改變以往所形成的單一化信息傳遞模式,如今強調共同建設和分享,人人都可以運用爆料和信息發布等方式成為信息傳遞者,大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在此得到發揮。
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形成的民主化網絡發展形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產生影響,以往運用的單方面管控方式已經失去原有的教育效果,還可能適得其反。如果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能夠利用網絡這一平臺實現學生與教師、教師的良好溝通,進而建立師生之間的朋友關系,學生的訴求渠道增加,學生還能夠民主參與日常學校管理,利于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2.多元化。互聯網最為明顯的特征是開放性,新時代發展背景下,人們能夠在互聯網上開放并自由地實現信息交流,個人可發表觀念以及意見的空間相對較大,促使原本較為統一的話語系統逐漸開始分解,媒介方式應實現創新發展。大學生在接觸到各類新型傳播媒體的過程中,其價值觀點和興趣愛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偏愛的媒體內容。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在大學生的腦海中進行碰撞,不斷呈現多元化價值觀念的分化局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難題,其難以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需要學校方面能夠在教育的實效性上加大力度,更多地運用多元化教育模式,發揮針對性效果。
二、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方式
1.引入新媒體技術。新媒體對大學生在價值觀方面的影響較大,因此,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中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應首先以新媒體技術為出發點,將其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活動當中,創新工作方式,改善教育質量。首先,高校方面相關教師可積極將大學生群體中的團員青年和新媒體技術進行有效結合,實際運用微博等工具傳遞思想政治理念,并聽取大學生的內心世界,把握大學生的日常思想動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例如,高校可在新浪網等相關網絡開設學校團委的微博,并在微博話題上開設關于建立節約型校園等線上話題,引發大學生的討論,并在微博上號召學生通過曬照片以及發布微博等方式傳遞精彩瞬間,有效深化學習精神,達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方面教育的成果。
2.轉變教育觀念。教師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導者,需要逐漸適應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的新型發展理念,逐漸轉變教育觀念,跟上大學生的步伐,提高教育工作的針對性。首先,新時代下學生更加強調民主和平等,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劃的過程中應該首先放低自身姿態,進行平等交流,對學生實現正面、積極的引導。另外,教師可利用各種信息渠道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其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最后,教師應與時俱進,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適當運用網絡流行語,拉近其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加教育針對性。
3.教育方式多元化。大學生日常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元化,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因此,筆者認為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應體現在教育方式的多元化方面,過于刻板的教育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叛逆心理,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高校思政教師可利用微信、QQ以及微博等方式和學生實現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交流。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在學校的論壇或者網站上開設討論區或留言區,鼓勵學生以匿名的方式進行試驗,自由表達個人想法。教師在運用這些網絡平臺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思想發展動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疏導,提高教育質量。
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中占據主要地位,其對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等方面的影響具有直接性,是新時代背景下關系到思想教育質量的主要方面。筆者先闡述新時代背景之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發生的變化,接著分析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希望為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發展提供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賈元昌.后現代思潮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和創新[D].天津商業大學,2013.
[2]徐曼.“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3]唐淑玲.“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應用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4.
[4]余靖.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