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宜
以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曲藝演出——淺析“金陵相聲大會”的創新元素
■常珺宜
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吸引年輕受眾關注曲藝等傳統藝術,在娛樂的同時認同中國優秀的文化,是文藝創作、媒體宣傳的一項重要責任。作為民間說唱曲藝,相聲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此前,由江蘇廣播文藝頻率策劃舉辦的“金陵相聲大會”,將南北派相聲、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廣播DJ脫口秀、新媒體互動等創新元素融合,用潮流的語言、新鮮的段子、貼近的內容、獨有的方式、互聯網化的傳播帶給受眾歡樂的視聽享受,在弘揚傳統相聲藝術的同時,打造了江蘇廣播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品牌,走出了以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曲藝演出的新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眲撔率俏乃嚨纳:霌P傳統文化,也需要傳統文化趨時更新,不斷滿足受眾特別是年輕受眾的新需求,適應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從而讓傳統藝術煥發新的生機。
“金陵相聲大會”是在分析南京本土受眾基礎上推出的演出形式,以喜愛相聲的年輕人作為主要受眾。南京是相聲發源地之一,南京的夫子廟曾與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齊名,繁華一時。南京擁有不少忠實的相聲受眾,在南京,無論是本土的永熙茶樓、開心茶館,還是北京德云社南京分社,相聲演出不斷,江蘇廣播文藝頻率《歡樂劇場》節目也聚集了大量熱衷相聲的聽眾。南京的相聲創作日趨繁榮,本土的相聲演員代表陳峰寧創作的《搶紅包》、《坐公交》、《掃墓》等一系列貼近當下生活、貼近本土生活的相聲段子經由新媒體的傳播,受到全國網友追捧。與此不相適應的是,南京缺少品牌化的、創意性的大型相聲表演晚會。江蘇廣播文藝頻率應勢而起,發揮其在文藝領域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整合各方資源,發起舉辦的“金陵相聲大會”,搭建起一個傳播相聲藝術的平臺,借此打造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品牌,這是創意的初衷和追求。
相聲晚會有別于小型的相聲堂會,不論其表演形式、表演內容、演員班底,都必須擁有足夠的吸引力。江蘇廣播文藝頻率從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碰撞方面創新破題,讓南京的相聲傳統與南京的時代風貌緊密勾連,將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的現實話題與古老藝術形式巧妙嫁接,夫子廟、秦淮河及老南京的聲音、老相聲的味道成為“金陵相聲大會”的情感脈絡,優秀的演員,時下接地氣的段子則成為這場晚會的重要表現內容。基于這樣的創作原則,晚會中不但有南京本土的相聲大腕登臺,也有天南地北的新生代相聲演員的表演,更有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白話、白局等南京相聲重要源流的展現。相聲的“根”和相聲的“葉”同臺,有淵源,有傳承,“金陵相聲大會”呈現出了相聲這棵曲藝大樹的“枝繁葉茂”。
在互聯網思維中,晚會不僅僅是一臺晚會,更要有發散性的功能。江蘇廣播對于“金陵相聲大會”的定位是既要為觀眾提供高品質的相聲演出,也要為南京曲藝界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更要成為網絡上傳統文化煥發新機的亮點。事實上,一經宣傳,“金陵相聲大會”的創意即受到了觀眾和相聲演員的熱烈歡迎,讓晚會未演先熱。
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敖鹆晗嗦暣髸敝鲃舆m應這種變化,在內容、形式等多方面求新創新,既是傳承,更是發展。
內容上,“金陵相聲大會”力求創新突破,緊跟時代、貼近現實,與受眾緊密關聯。二孩、網購、整容、減肥等時下熱門話題成為相聲“包袱”的現實性元素,這些內容更容易讓年輕受眾產生共鳴,激發受眾分享。陳峰寧延續其“現實主義”的表演風格,演出了相聲《南京趣事》,親切的南京話、幽默風趣的創新段子、惟妙惟肖的表演讓觀眾爆笑不斷;本土演員表演親切,而來自全國各地的相聲演員則給南京的觀眾帶來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笑料:蘇州嘻哈壹笑堂的大春、張解《手術奇遇》,講的是“整容那點事”;北京嘻哈包袱鋪的王耀宗、朱汝釗《耀宗奇遇記》和《減肥傳奇》,把京味相聲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都是新生代的相聲演員,內容貼近年輕人,表述風格具有“網絡化”特征,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南北派相聲,你方笑罷我登場,同臺競技,交流融合,創新發展,相聲晚會成了一場臺上臺下歡笑不斷的大Party。
形式上,“金陵相聲大會”突破了單一的相聲元素,加入了南京本土的白話、白局等元素,宣傳了南京非物質文化的同時,也讓晚會變得更為立體,更好看好玩。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吆喝傳承人劉奎龍老先生以單口相聲《金陵吆喝圖》開場,“五香豆兒,茶葉蛋!”地道的南京吆喝聲一響起,秦淮河、夫子廟旁的市井風情立刻浮現在觀眾眼前;另一位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白局的傳承人徐春華則和她的弟子帶來了南京白局《數橋》,帶觀眾一起細數南京那些有名有姓有故事的橋。舞臺上,手拿冰糖葫蘆的孩子,老門東、明城墻等布景……“金陵”元素穿插在相聲表演中,彰顯了南京的本土文化,引發觀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共鳴。“金陵相聲大會”也因此有了很好的地域注腳與歸宿。
“金陵相聲大會”形式上的創新還表現在將廣播元素與相聲結合,將新媒體互動接入舞臺表演,水乳交融,更顯生動。廣播主持也是語言藝術,與相聲相得益彰,呈現了另一種形態的美感與欣賞性。一方面,甘當綠葉,演好配角?!敖鹆晗嗦暣髸钡墓澞空Z言量大,適當用輕松的環節區隔非常重要。在晚會中,江蘇廣播文藝頻率的主持人們發揮主持優勢,穿針引線、起承轉合、控制節奏、營造氣氛,成為晚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主持人和小朋友帶來南京童謠《城門城門幾丈高》,并在“馬頭牌冰棒,冰棒馬頭牌!賣——五香雞蛋,賣——冰糖球,修理洋傘補雨傘,還有洋傘拿來修理……”的吆喝聲中,主持人走下舞臺來到觀眾席,給觀眾派發茶葉蛋、冰糖葫蘆等南京小吃,將觀眾迅速進入到了導演預設的情境當中,臺上與臺下、演員與觀眾融合互動,讓演出呈現了集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于一體的5D效果,令觀眾大開眼界。另一方面,華麗登臺,演好主角。江蘇廣播文藝頻率多才多藝的主持人們紛紛亮出絕活。在國家一級演員李國先、梁尚義和丁少華相聲《訓徒》之后,李國先的弟子、文藝頻率《歡樂劇場》的主持人王鵬和師弟鄭健帶來表演《舞臺趣事》,集說學逗唱為一體,展現了主持人的語言技藝,也體現了文化傳承的主題;為了讓晚會更娛樂,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金陵相聲大會”特別引入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通過江蘇廣播“微啵LIVE”系統,以品評年度大小事為主題,引導網友獻計獻策,共同參與節目內容的創造,最后以90后主持人林曉的脫口秀《吐槽2015》進行舞臺呈現,妙趣橫生的網絡語言,個性十足的舞臺表達,一起吐槽的創意主題,讓該節目成為晚會中別具一格的亮點。
晚會對相聲段子的選擇,每個節目的時長,節目的出場順序,整場晚會節奏的控制等也進行了細致的考量,讓節目編排順暢自然、井然有序、錯落有致。網友“suheng4012”微博發帖:“金陵吆喝的文化傳承,南方相聲的一脈相承,北京相聲的捧腹大笑,南京白局的民俗風情,陳峰寧老師的忍俊不禁,組合在金陵相聲大會,精彩絕倫!”
傳播手段的創新是“金陵相聲大會”的又一亮點和特色。以互聯網思維打造的立體傳播、細節傳播、個性傳播、互動傳播等多元方式,讓傳統的晚會更豐富多彩,更具影響力。
晚會從前期策劃到后期執行,在傳統廣播的基礎上,注重結合新媒體吸引受眾,既有受眾通過“微啵LIVE”系統參與晚會節目的素材供給,又有通過微博、微信對晚會信息的積極分享,打造熱點,制造話題,引領期待,又帶動了門票銷售,同時也較好地樹立起“金陵相聲大會”的品牌。
晚會前期,“金陵相聲大會”通過“廣播+官方新媒體平臺”進行預熱,傳統的廣播媒體宣傳推廣活動,吸引固有的受眾,江蘇廣播、文藝頻率以及主持人的微博、微信分享晚會亮點,通過循序漸進地對眾多本地化亮點的宣傳,晚會的影響在年輕的受眾中迅速傳播,形成期待,培養需求,“早鳥票”銷售火爆。
中期借助外力,造勢宣傳,通過互動,促進門票銷售。江蘇廣播文藝頻率選擇本地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硬腿子”作為輔助宣傳平臺,牢牢鎖定南京地區鐵桿相聲粉絲群。此外,還選擇了新浪江蘇進行報道,通過“鮮城APP”進行互動,短時間內提升了晚會的知名度。而“廣播+微信”的互動模式也在這一宣傳期內進行了升級,借助江蘇廣播開發的“微啵云”系統,推出了“一元秒殺”、限時9折、限時8折團購活動,通過廣播宣傳、新媒體互動購買,有力推動了票務銷售。同時,還借助名人效應,錄制了陳峰寧、李國先、王耀宗、朱汝釗等演員的獨家小視頻與網友互動,擴大了晚會影響,吸引受眾持續關注。
“金陵相聲大會”給了觀眾現場感受南北派相聲風采的最好機會,網友“向太陽奔跑的孩子”在微博上發帖說:“不得不說這一次絕對是我看相聲以來笑的最多的一次,王耀宗和陳峰寧老師的段子真的是太搞了……哈哈哈哈,我頓時路轉粉了,以后他們的演出我一定會捧場的?!蓖頃爽F場觀看外,還通過廣播與微博直播,讓收音機前的傳統聽眾、網絡上的粉絲也能實時感受晚會現場的精彩;晚會結束后江蘇廣播文藝頻率官方微信還將演出精彩視頻進行剪輯推送,吸引了大量粉絲點播觀看,增強了受眾對“金陵相聲大會”的品牌記憶。
作為曲藝的重要種類,相聲一直都為百姓所喜聞樂見。傳播好相聲藝術,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廣播文藝頻率首次策劃推出“金陵相聲大會”,在收獲不俗票房、贏得觀眾口碑的同時,傳播了優秀傳統文化,也打造了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成為媒體文化傳播的優秀范本。
(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