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
摘 要: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意和象之間不可分離,“意”統領著“象”,繪畫主體在進入藝術創作時,不囿于對物象自然屬性和時空的限制,實現了藝術表現上的最大自由。在當代的多元化背景之下,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加,西方的繪畫觀念對于我國的工筆畫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促進了工筆畫新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對當代工筆人物畫之中的意象造型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意象;造型
在工筆人物畫的發展過程中,意象造型一直是重要的載體,也是人物畫的一種表現方式。在中國的多元思想以及國外繪畫的共同影響下,當代中國工筆人物畫的意象造型需要進行重新解讀,以此展現出作品的美學價值以及意境美感,使當代的工筆人物畫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1 意象造型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延續
1.1 以形寫神,形神共同關注
以形寫神是人物畫造型欣賞評判的標準,在工筆人物畫中得到了延續和傳承。以往的繪畫把形似作為衡量工筆畫造型好壞的標準,為了更加深刻表達人物對象內在的神情氣質,在形似的基礎上,突出人物主觀精神方面的表達,對客觀對象進行更好的展現,并不是單純像和不像之間的臨摹。工筆畫家為了將“形”更好地展現,通過觀察、分析、取舍,以形寫神,達到意境的有效追求。例如,在莊道靜的作品中,定位就是對現代女性的描寫,因此時尚感和文化氣息更加濃厚,也更加注重女性在精神上的追求和感悟,善于對人物心理的表達,也會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心理感受。例如,在《潮》中就使用了比較夸張和幽默的方式,對現代年輕人的時尚生活進行了繪畫描寫,是對年輕人崇尚潮流心理的一種表達,更是精神狀態的一種傳輸。畫面中的造型現代感十足,畫風中融入了更多的靈性和韻味,使工筆畫人物的精神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1.2 當代工筆畫用線條轉達情誼的表現
用線條去造型是一種意象的表達,更是一種形式上的語言展現。線是工筆人物畫的主要造型手段,具有極其鮮明的特點。一方面,線的藝術結構特點非常突出,能夠對人物的神態進行勾勒,還能讓主觀和客觀之間達到和諧統一。在這個過程中,線本身就承載了畫家對于事物的多種不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更加突出。東西方文化交互交融的今天,畫家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態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的藝術理想也有一定的改變,那么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就需要對內容進行多方面的反思,使藝術面貌更加新穎和獨特。無論是線條的增強還是減弱,都能夠極大地表現出繪畫人員的審美和追求,線和線的組合以及線粗細的變化都能夠表現得更有張力。例如,人物的頭飾、人物衣服上的紋路以及身上的空白,都能夠使作品的形式更好地展現出來。很多畫家會使用線條的粗細對意象造型進行表達,然后在色彩油畫之中追求意境的高遠性,讓工筆畫有了新的發展空間。例如,韋紅燕的《湖》中就使用了工筆畫的一貫性線條,對表現人物的形象進行勾勒,使人物的構造更加的簡單,更加的具有概括性。人物的頭發使用的是一種黑色的團塊來表現,并沒有線條的展示。可以看出,西方的色彩在我國的繪畫過程中也有一定的應用。[1]
1.3 當代工筆畫的色彩表達
一幅畫的色彩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國工筆畫的色彩使用主要是表達靜態作品的語言,為造型進行多方面的服務,這是繪畫造型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畫家們對于色彩的表達主要是從意象方面來分析的,“以色貌色”是工筆畫色彩的主要思想表達,對于未來的工筆畫發展也有一定的意義,意象決定了色彩的使用。例如,在沉郁、安靜的意象表達上更多的使用深色調的色彩,畫家使用不同的顏色是畫家心中對于繪畫的意象感受,也是一種寄托,不能拘泥于客觀事物的真實顏色,這是畫家的精神表達,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要有自己的精神所在,從客觀事物中解脫出來。[2]
2 對我國工筆畫的思考和感悟性研究
人物工筆畫主要是用景物對情感進行表達,用形服務于意,用結構來表達意境,這也是畫家能力和素養的展現,更是畫家精神追求和個人情感的表現。工筆畫要想發揮出靈性,還需要追求精神上的灑脫。在《麗人日記》中,就對于城市中生活的女性進行了描繪,首先在人物的造型上更加注重的是精神的傳送,注重的是對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人物思想的表達。畫家在女性的頭發上“下功夫”,讓頭發成為現代麗人的一種標志。例如,有長發、有卷發還有短發等,不同的風格展示了麗人不同的追求,這是線條和色彩的結合,更是繪畫精神的展現。這些外在的形象都是對語言的表達,都是對于當代工筆畫最好的詮釋和表達。在以后的工筆畫發展過程中,需要畫家在主觀上對藝術形象進行加工,也可以使用夸張和變形的方式,注重對畫面形象的塑造,使藝術形象比自然形象更加傳神和豐滿。
3 結語
本文對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意象造型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全文一共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意象造型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延續和對我國工筆畫的思考和感悟性研究。其中包含了用形表神,形神共同關注、當代工筆畫用線條轉達情誼的表現、當代工筆畫的色彩表達。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對當代工筆畫人物畫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性作用,在以后的繪畫中還需要多地去觀察人物的形象和心理特點,爭取在繪畫中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黃碧波.高處不勝寒——寫意人物畫在高校的現狀分析[J].參花,2014,11(19):128-129.
[2]曾子懿.以傳統來看當下——現代工筆畫的裝飾性[J].當代文壇,2014,22(2):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