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茹
【摘要】任何學科從小學到初中,再從初中到高中都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在完整的知識體系之下接受良好的學科教育,學生才可以在義務教育階段有良好的知識獲得。而經過筆者的調查與研究,筆者發現在本地區的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學的銜接上出了很大的問題,經過筆者仔細的查證全國各地的初高中歷史教學調查資料,這個現象是一個全國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將會對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的脫節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相應的策略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 高中 歷史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54-01
一、初中與高中歷史教學的脫節現狀
筆者所在的地區為小學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學制,雖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歷史的學習是從七年級開始到九年級結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歷史教材,因此初中歷史教學是與全國大部分地區一致的。通過筆者在本地區相關學校的走訪調查,筆者發現本地區的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的教學存在著嚴重的脫節問題。經過筆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種形式的脫節:
1.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脫節
初中歷史的知識體系主要是以時間為中軸線,根據時間線羅列最基本的歷史知識,也就是所謂的通識。因此初中歷史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點為主,滲透歷史觀的相關方面知識。而高中歷史的知識體系則是在通史體系的前提下,以專題的方式呈現相關的歷史知識點,因此高中歷史的知識點呈現了范圍廣跨度大思維度高的特點。高中教材分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專題來講,考試時則要從綜合角度來答題,這里綜合歸納的能力通過對比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差異,筆者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要求過于簡單,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要求太過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脫節。
2.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
由于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嚴重脫節,也就造成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初中歷史教學的內容的過于簡單,知識點少相關練習過易,使教師和學生都忽略了歷史教學方式的重要性。教師往往照本宣科地復述,從來不主動地使用相關的教學技巧,不去考慮學生對講課是否有興趣,從而造成了歷史課的無聊和乏味,這自然而然就使學生失去了對歷史課的興趣。而高中歷史由于對學生的抽象思維、總結思考能力要求過高,使習慣了在初中懶散學習的學生根本無法適應這么高規格的要求。而且高中歷史教師也不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去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加不能適應高中的歷史教學。因此產生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
二、中學歷史教學脫節的原因
通過上文的分析,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的脫節大概分為教學內容的脫節和教學方式的脫節。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大致包括:初高中歷史教科書各成體系、初高中階段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同、初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方法差異大。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在這些方面的脫節,并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問題,這些脫節問題存在是中學歷史教學階段中的很大的毒瘤,一天得不到解決,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學的脫節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從而嚴重影響我國中學歷史教育的效果。
三、解決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脫節的策略
1.初高中歷史課本要緊密連接
要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決初中歷史教科書和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嚴重脫節,也就是要使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科書之間存在緊密的鏈接。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科書并不是互相獨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的緊密聯系著的。例如:中國近現代史是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中很重要的內容,初中歷史第一單元是侵略與反抗,而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是第一次鴉片戰爭。雖然講述的戰爭大致一致,如果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也改稱侵略與反抗將更有利于學生接受。
2.初高中要統籌歷史學科地位
要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問題的第二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統籌歷史學科在初高中的學科地位。例如:初中歷史并沒有分所謂的選修和必修,中國古代史分為七年級上下兩冊在初中歷史中分量很重,反觀高中歷史中古代史是全一冊,并且是選修的部分,初高中歷史對中國古代史的重視程度不同勢必會對一些喜歡古代史的學生產生一些影響。
3.初高中歷史教師要互通有無
另外一個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的應對策略就是初高中的歷史教師要經常性的交流和探討,要學會互通有無。這同樣需要相關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組織、學校的配合以及初高中歷史教師的積極參與。只有初高中歷史教師經常性的交流和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學生的狀態,才可以使雙方的教師在教學中解決教學脫節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鄧燕華. 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