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淑珍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202-01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教學的成敗。那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來達到學校教育的目的呢?下面筆者從日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個片段,來談談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些許粗淺看法。
一、了解學生,充分預設
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理論都認為,教學效果直接取決于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如何有效運用這些知識加工所面臨的學習材料。因此,要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我們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準確把握好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組織好教學內容,才能做到有效教學。
[片段]
《我的音樂庫》一課,涉及文件的分類存放。教師采用將音樂文件分成:“英文歌曲”,“兒童音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的方式。結果由于學生對音樂文件不熟悉,導致很多學生不知該如何歸類,致使教學重點錯位到怎樣歸類上,而未能達到教學目標。
個人看法:
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當預設到學生對音樂文件了解不多,而音樂文件類別間的界限更是模糊。如若教師能預設到這一點,而將教學改為將所有文件歸類為:音樂文件,圖像文件,文本文件,就能夠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抓住學生知識的生長點,長出課堂教學的累累果實。
二、聯系實際,創設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基點,合理選擇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識、技能為支點,精心設計情境過程;要以養成學生良好信息素養為重點作為創設情境的目標。讓情境為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服務。
[片段]
《小小通訊錄》一課,要求學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教師采用制作一個歷屆奧運會中國隊金牌統計表來教學表格的操作。但由于奧運會離學生生活較遠,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未表現出濃厚的學習熱情,學校效果一般。
個人看法: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選用學生比較熟悉和比較感興趣的值日安排表,并承諾把最好的作品作為班級的值日安排表。這樣,不僅能成功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讓信息技術知識技能走進學生生活,養成學生應用信息知識技能解決生活問題的良好習慣,以此達到有效的信息技術教學。
三、抓住本質,化難為易
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質是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針對信息技術學科課時數不多的現狀,尤其需要在最小的單位時間內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效用,以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抓住本質,屏棄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爭取化難為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信息技術技能,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片段]
《認識動畫》是動畫教學的第一階段,探索動畫的奧秘,即讓學生理解動畫的原理,為本課教學難點。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說一說關于動畫知道些什么,然后播放人工動畫視頻——快速翻動的畫著圖片的書,再演示現在動畫制作——利用Ulead GIF Animator向導,并介紹Ulead GIF Animator軟件的界面:對象管理器面板,對象——書中兩個打架的人,幀面板,幀——翻動的書的一頁。一堂課下來,學生對動畫的原理了解比較深入,對幀和對象的理解也比較透徹。
個人看法:
整堂課教師抓住了“動畫是由一組快速播放的圖片”這一本質,化難為易。通過課堂的反饋我們看到這樣的教學是有效的。
四、減少互動,節約時間
課堂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究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適當減少不必要的師生互動,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用于自主探究和自主創作。
[片段]
《神奇的魔術棒》是“金山畫王”軟件的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認識畫王的界面,認識并熟練地掌握畫筆工具和魔術棒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熟悉畫筆環節,教師請學生試試繪畫工具的本領,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畫筆,并上臺演示。每個學生跑上講臺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畫筆,并進行繪畫(學生機處于控制狀態)。
整堂課下來,雖然教師對每個知識點都講解得比較細致,但學生對金山畫王各個工具的使用還不是很熟練,而且大部分學生沒有完成一副完整的作品。課堂中只有留出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繪畫創作。
個人看法:
本片段教學的“金山畫王”是一款為少年兒童準備的多媒體繪畫工具。界面所有的按鈕都是自動語音提示,即使不識字的孩子也能輕松上手。故此,在教學中,無需過多請學生上臺演示,造成不必要的師生互動,而應給學生更多自由創作的時間和空間。
五、合理評價,激勵學生
時下的課堂,崇尚賞識教育。在課堂上,表揚贊美不絕于耳,但指正和建議往往消聲匿跡。不可否認正面積極的評價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是,如果表揚過度,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迷失方向,缺乏價值取向,造成無效教學。
[片段]
《精彩屏保設計》一課要求學生根據現有資料確定主題學會使用“屏保專家”制作簡單的屏幕保護程序。
在引入部分,教師展示了南麂島的美麗風光,并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圖片素材,提煉出一個主題。一個學生說想宣傳南麂的扇貝(其實,教師提供的文件里只有一張扇貝的圖片),教師表揚了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說想宣傳南麂的海鷗,牡蠣……此時,教師不做任何引導,放任自流。
過后,教師在示范過程中,花了很大的力氣去解釋“主題的確定”,但收效甚微,學生的屏保作品僅以某種海鮮或某個小景點為主題。主題范圍小,作品中甚至未能緊扣主題取材。
個人看法:
教師要把握好評價的尺度。“激勵性”評價不等于盲目的遷就、退讓。對于課堂上學生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做法,教師心中要有一個評價的標準。在本片段教學中,教師若在學生說想宣傳扇貝的時候,順勢而導,讓孩子明白雖然資料有限,但主題宜大不宜小。這樣一引導,學生自然而然明白要根據現有資料確定主題,圍繞主題制作屏保。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要途徑,而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為了做到有效教學,我們必須了解學生,充分預設;聯系實際,創設情境;抓住本質,化難為易;減少互動,節約時間;合理評價,激勵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遠常新的課題,全面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研究,從而實現優化、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