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物醫學工程與醫學檢驗技術均可開設《醫學檢驗儀器》課程,但二者培養目標不同,對課程的要求也不一樣。通過不斷探索《醫學檢驗儀器》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中的特殊地位和教學改革方法,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重視實踐教學、加強校企合作以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教學質量大大提升,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課程教學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醫學檢驗儀器 生物醫學工程 教學模式
Abstract:Medical laboratory instruments course could be started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r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Different training objectives call for different course requirements. Trying to find better teaching method for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he roles of medical laboratory instruments and its teaching model have been researched for four year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following means could help upgrad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uch as choos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contents, valuing practice teaching,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s, educating the Undergraduat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o on.
Key words:medical laboratory instruments;biomedical engineering;teaching mode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214-01
引言
《醫學檢驗儀器》課程在醫學檢驗專業普遍開設,但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卻較為少見。對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本科院校來說,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儀器維修能力。隨著檢驗醫學在臨床診斷中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功能復雜、智能化程度高的現代檢驗儀器進駐檢驗科室,這對相關專業人員如檢驗科技術人員、檢驗儀器維修工程師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進入檢驗科從事儀器操作的工作性質不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更擅長儀器維修與設備管理,所以更能進入有著廣闊市場的檢驗儀器公司或醫院設備科工作[1]。為了讓學生畢業后更好地從事檢驗儀器維修相關工作,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設《醫學檢驗儀器》課程顯得十分重要。
一、檢驗醫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檢驗醫學是一門涉及范圍廣泛的多專業交叉學科,現代醫學檢驗儀器通常涉及光學、機械、電子、計算機、材料、傳感器、生物化學、放射等多技術領域[2]。多領域知識的交叉融合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種考驗,在檢驗儀器教學中偶有失衡,便會大大降低教學效果。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對檢驗儀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如下分析。
1.理論教學過于枯燥,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生在電子技術、數理統計和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功底頗為扎實,但對醫學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檢驗儀器的設計不但包含理工科知識,也依賴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用化學、醫用物理學、臨床疾病診斷、臨床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而后者正是工科類專業學生的弱勢,因此,其對儀器原理的理解往往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喪失學習的興趣。
2.實驗室檢驗儀器設備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
實踐課程是檢驗儀器教學的重要一環,尤其對以培養維修工程師為主的生物醫學工程而言。部分實驗室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對醫學檢驗儀器課程的不夠重視,以及經費投入的限制,導致硬件設備跟不上教學的步伐,嚴重影響學生實踐訓練,進而影響教學效果[3]。
二、《醫學檢驗儀器》課程改革的措施
《醫學檢驗儀器》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通過四年的探索與實踐,在課程教學與改革方面總結出以下經驗。
1.注重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針對“培養檢驗儀器維修工程師”這一具體目的,在教材和內容上都要精挑細選,要聯系實際、重點突出、知識面廣、難易結合。目前醫學檢驗儀器教材多針對醫學檢驗專業編寫,而曾老師編寫的《臨床檢驗儀器學》內容涵蓋臨床常用檢驗儀器的基本原理、儀器結構、故障易發部位及質量控制等,關于檢驗標本及臨床檢驗方法介紹較為簡單,比較適合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生使用[2]。通過文獻調研和走訪廣州、中山、珠海、東莞等多家醫院發現,臨床檢驗常用,需要經常維修、維護的設備包括血細胞分析儀、血液凝固分析儀、半自動尿液分析儀、尿沉渣分析儀、生化分析儀、酶標儀、細菌鑒定儀、免疫發光分析儀等,因此教學內容選取此類儀器對應章節,而弱化PCR核酸擴增儀、DNA測序儀等內容;課程重點除了檢驗儀器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原理外,還包括各種儀器的基本電路、結構功能、操作方法、故障檢測與排除、維修維護步驟等,而對所涉及的血液學、免疫學、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的新理論、新方法也需要有所了解,以便學生對臨床檢驗實驗室有一個系統的認識。
課堂教學適當輔以科室儀器圖片、多媒體動畫、視頻等,形象地闡述儀器的操作、安裝、故障分析等過程,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也能補充實驗室設備不足、學生無法親自動手操作儀器的缺憾;亦可嘗試引導式教學,重點內容除了由教師主講外,針對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思考題,要求學生自行查閱資料、制作課件并演講,設置討論和教師點評環節,改變以往醫學檢驗儀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督促學生學習和掌握[4]。
2.重視實踐訓練,完善實驗室硬件設施
在實驗室已有設備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增加實驗內容,以實驗促進教學。針對實驗室只有分光光度計等少量檢驗儀器設備的缺陷,在實踐過程中,通過不斷積累發現,除了完成基本的操作內容外,還可以增開故障維修實踐內容,具體做法為:將學生分為A、B兩大組,分別進入兩個實驗室,在老師指導下對分光光度計進行拆機操作,并由學生在不過分損壞儀器設備的前提下設置電路故障,然后A、B兩組互換實驗室,維修對方組所設置的故障,順利完成維修任務的學生可獲得平時成績加分獎勵[5]。通過訓練,學生對儀器電路結構的理解更加深刻,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然而,單一的儀器設備并不能完全適應教學安排。對于教學用檢驗設備偏少、實驗室無法投入足夠資金的情況,為了節約成本,建議酌情考慮購置一批價格較低、體積輕便的重要儀器,以滿足教學的基本要求;另外,還可向醫院低價購買計劃淘汰但仍可正常使用的二手檢驗儀器,以供教學之需,緩解理論教學“看不見”、“摸不著”的難題。
3.加強校企合作
建立醫學檢驗儀器實習基地,讓學生有機會深入企業觀摩和實踐,近距離走進“維修工程師的生活”,了解其工作環境、崗位職責,可進一步作為督促學生認真學習課堂理論知識的有效手段,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也為學生將來更好地從事相關行業的工作打下基礎。同時,可以邀請校外維修工程師舉辦講座,為學生帶來醫院科室儀器的維修實例與經驗,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檢驗儀器維修的要點。
4.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檢驗科由于儀器設備、檢驗標本等的特殊性,對實驗室溫度、濕度、電場、磁場、無菌環境都有嚴格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儀器維修的基本要點,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保持嚴謹的態度,出入科室要言行得體,穿鞋套、戴手套,注意細節,將來才能更好地勝任維修工程師的工作。
結束語
針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設《醫學檢驗儀器》一課中存在的極易與醫學檢驗專業內容雷同、有失偏頗,實驗設備投入不足等問題開展教學改革研究。通過四年的實踐,總結出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重視實踐訓練、加強校企合作、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等形式來提升《醫學檢驗儀器》課程教學質量的經驗。
參考文獻
[1]褚美芬,吳怡春. 基于院校合作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檢驗儀器實訓改革與實踐[J].浙江醫學教育,2014,13(5):1-3.
[2]曾照芳,賀志安. 臨床檢驗儀器學(第2版)[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3.
[3]王丹丹,余學飛.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檢驗儀器》課程改革的思考[J]. 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20-22.DOL:
[4]曾照芳,向華,鄭軍. 《臨床檢驗儀器學》課程實施引導式教學的探索[J].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3):279-280.
[5]周酥,陳仲本. 驗證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醫用電子儀器》實驗課中的探索[J]. 科技信息,2014,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