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風
【摘要】隨著世界和諧社會的逐步實現,是經濟全球化得以實現,同時也帶動文化國際化發展,尤其是語言。為跟上世界文化發展的速度,我國鼓勵人們學習多種語言,最基本的第二語言便是英語,現在英語不但是英語專業學生的必學語言,也是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語言。因此要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及英語閱讀水平,以此提高我國文化國際化發展速度,而圖式理論的應用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所有本文專門對圖式理論在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閱讀中的應用做出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非專業英語閱讀 圖式理論 應用
圖式理論是語言研究中的重要理論,它是第二語言學習的核心理論,它在語言學習中的應用原理主要是通過強調讀者背景知識,利用內容圖式及語言圖式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解釋說明,有效提高學生對第二語言的閱讀理解能力。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主要理論,不但對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對非專業的學生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它是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核心理論,是非英語專業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理論,英語閱讀中使用圖式理論,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及閱讀能力。
一、圖式理論
圖式理論是指新的信息通過人的大腦記錄下來,儲存在大腦系統里,然后經過人的記憶將新的信息轉換為大腦儲存系統里相關舊信息所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圖式理論的實質是用來處理、接受和解釋新的知識,在解釋新知識的過程中還可以將新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是一個系統性較強、實用性較強的語言學習理論。在英語閱讀中,圖式理論的應用是找到與英語閱讀內容相關的圖式的過程,通過圖式可以將英語閱讀內容形象、具體程度表現出來,并且根據內容圖式和語言圖式還可以很好對英語閱讀知識進行解釋說明,可想而知圖式對英語閱讀在重要性,尤其是對非英語專業學生,更起著重要性的作用。
二、圖式理論在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閱讀中的應用
1.圖式理論交互式的閱讀模式中的應用。交互式閱讀是英語閱讀中常見的閱讀方法,也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使用最多的英語閱讀模式。該模式主要是在閱讀過程中,將英語詞匯解釋與相關圖片聯合起實現對英語文章的閱讀、理解、分析和學習。這種模式運行原理是圖式理論,在該模式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更容易理解英語文章作者的意圖,分析出文章大意。因此,老師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進英語閱讀教學時,應采取適當的方式激活學生語言圖式和內容圖式對英語文章進行閱讀理解,作為學生本身更應該積極發現自己已有的語言圖式和內容圖式,并將它們應用到英語閱讀中去。
2.圖式理論詞匯學習中的應用。在英語閱讀中常見的閱讀問題便是詞匯問題,應用圖式理論中內容圖式可以有效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詞匯記憶,是詞匯學習中最適用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例如,在英語文章中出現租賃權(lease)一詞時,應該積搜索大腦中關于租賃權其它詞匯,以此加深對文章的閱讀理解,與租賃權相關的詞有抵押權(mortgage)和留置權(lien),這不但使學生回憶起舊的相關背景知識,還對新的知識進行了補充,加強了對新知識的理解。
3.圖式理論在課后閱讀活動中應用。在實際英語教學中,很多老師及學生都忽視了課后的閱讀鞏固,尤其是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更缺乏相關的課后閱讀活動,這是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受到限制,作為英語教師應鼓勵并指導學生課后對英語的閱讀。例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布置課后閱讀練習題,要求學生必須通過閱讀相關文章來回答提出的問題,同時還要求學生對已經閱讀過的英語,進行閱讀知識的解釋說明,并要求學生將閱讀學習到知識應用到課后英語閱讀中去,鼓勵學生使用英語將舊的內容圖式和新學的內容圖式進行歸納和整理,以此激活學生的內容圖式和語言圖式,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
4.圖式理論在學生自學能力培中應用。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要求學生除了在英語課堂上使用圖式交互方法進行英語閱讀外,還要求學生在課下多閱讀與課堂英語相關的英語文章,以此加深對英語閱讀的理解,課后找相關的英語文章進行閱讀就是應用了圖式理論中程度內容圖式。此外,課后閱讀時使用形象閱讀的方法是圖式理論中的語言圖式,語言圖式是指利用第一語言對第二語言進行詮釋或說明,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實現英語閱讀的重要方法。在課后英語閱讀中應用圖式理論有利于培養學生英語自血能力,在培養自學能力的過程中,老師或學生都要根據學生實際英語情況,進行英語閱讀能力及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英語閱讀能力是英語學習中的重要環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英語閱讀能力提高是英語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因此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成為英語學習的首要任務。圖式理論是實現英語閱讀的核心理論,該理論中內容圖式和語言圖式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閱讀起著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燕.圖式理論在英語專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運城學院學報,2010,03:84-86.
[2]張湘.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圖式交互可視化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3:123-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