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盧卡奇是匈牙利的一位大思想家,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的完成在盧卡奇思想上轉向馬克思主義有著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拔锘笔秦灤┰摃闹匾闹行母拍?,盡管由于時代的局限,其物化理論的提出不免有許多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但研究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對我們今天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有著重要啟示。
關鍵詞:物化;形成;當代;啟示
中圖分類號:F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152-02
1923年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出版,全書由盧卡奇(1885—1971)在不同年代寫的八篇論文和一篇序言構成,其中《物化和無產階級意識》是盧卡奇本人最重視,也是全新的文章之一。自盧卡奇提出“物化”理論以來就引來哲學界的許多關注和爭議。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盧卡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物化理論體系與之后面世的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論述的“異化”觀點異曲同工,展現了其敏銳的思維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論概括力。
一、盧卡奇物化理論的形成
任何一種新的理論的產生都離不開對前人思想成果的批判與繼承。青年時期的盧卡奇曾受到新黑格爾主義、新康德主義、西美爾和麥克斯·韋伯等思想的影響,他的物化理論的形成正是對西美爾的“文化悲劇”理論、韋伯的“合理化”思想和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等思想批判與吸收的結果。流亡維也納是盧卡奇思想的一個轉折點,期間盧卡奇結合革命實踐進一步鉆研了馬克思列寧的著作,思想前后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這時的盧卡奇已經基本轉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了。
西美爾不僅發現了“文化悲劇”這一現象,而且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計算”化現象,以及造成這種異化的原因——勞動分工,做了進一步的分析。盧卡奇非常贊同西美爾的異化觀點,并把它應用到文學領域。這是盧卡奇早期初步接觸異化思想,為之后物化理論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不同于西美爾對異化給生產者的心理和人格帶來破壞的描寫,韋伯則把資本主義社會解釋為合理化的過程。如果說西美爾給盧卡奇的思想效應是“正向的”,而韋伯的合理化思想對盧卡奇物化思想的產生起了催化作用,促使盧卡奇去尋找一種比西美爾的“異化”更具否定性的概念。盧卡奇從馬克思的有關著作中汲取了大量寶貴的營養,他物化理論的提出正是基于馬克思關于商品拜物教現象的描述:“可見,商品形式的奧秘不過在于: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從而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系反映成存在于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系。由于這種轉化,勞動產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只是人們自己的一定的社會關系,但它在人們面前采取了物與物的關系的虛幻形式?!雹亳R克思關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是盧卡奇物化理論的出發點,這也正是很多學者說物化是盧卡奇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而提取出來的概念的原因。
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中轉向對西美爾和韋伯的批判:資產階級思想家囿于他們的直接性,并沒有超出單純地描寫,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深化”,就是圍繞著物化的外部表現形式兜圈子。②正是基于對前人思想成果的反思與批判,再加上自己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盧卡奇的物化思想形成了。
二、盧卡奇物化理論的基本思想
簡單來說,物化現象是指人與人的關系獲得物的性質。盧卡奇指出,物化現象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現象。在資本主義的發展中,隨著商品形式的普遍,人自己的勞動,作為某種客觀的東西,某種不依賴與人的東西,某種通過異于人的自律性來控制人的東西,同人相對立。③物化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在客觀上,由人創造的商品及其交換的規律雖然能被人們所認識,卻不能被人所控制;在主觀上,人自己的勞動變成商品,正如供人們消費的其他商品一樣,必須按照自然的客觀規律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自己的勞動成為異于自身的力量,獨立于人而運動。
盧卡奇認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物化現象蔓延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首先,在經濟領域,各種使用價值都表現為商品,商品生產追求交換價值,不再追求原先的使用價值。資本家作為貨幣所有者購買工人的勞動力,獲取剩余價值,貨幣轉化為資本,改變了原有的生產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與滿足自身需要的客體之間的關系全都隱藏在商品關系中,變得模糊了。第二,為服務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法律、國家、管理等形式的合理化了。分工將社會分割成各個組成部分,各部門看起來各司其職,但原有的聯系被打破了,得不到進一步的協同發展。同時,在整個分工過程中,由于片面強調專業化和技術化,勞動者的勞動與他的人格相分離,與他相對立的客體化,成為商品而存在。第三,物化現象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人的意識領域。物化意識力求通過合理地解釋物化現象來堅持這種表現形式,這就必然使整個物化得到加強。從整個社會來角度來講,社會分工的存在也使物化意識結構不斷加強。
物化是生活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認識到這個現象對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盧卡奇深刻認識到,由于資產階級思想存在二律背反,并不能克服物化,物化現象的消除需要無產階級意識和行動的結合。資產階級的方法源于它的社會存在,在其階級利益的驅動下,不可能跳出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相反,由于無產階級主體和客體的分裂是發生在客體化了的商品的自己身上,無產階級不僅能夠認識到自身的物化,而且無產階級能夠使用中介范疇的方法論,使他們突破直接性這一阻礙。作為資本主義社會下同樣不可避免的被物化的人,無產階級的認識要比資產階級更具科學性,它能克服資產階級的缺陷,超越直接性,能夠解決資本主義時代思想家們曾試圖解決的社會問題。
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物化現象普遍性和深化的分析基礎上,指出物化克服的方法,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引起了了學術界關于物化的關注,但不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煜拔锘焙汀爱惢眱蓚€概念是盧卡奇物化理論中的一個明顯的錯誤,這在后來盧卡奇本人也作了自我批評。物化是人的對象化活動,是人類生存必然要進行的首要的、基本的活動,是在任何社會都存在的現象。異化才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產物。然而瑕不掩瑜,研究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對反思及應對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問題有著深刻的啟迪意義。
三、盧卡奇物化理論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發展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物質生活條件極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人與自然、人與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錯綜復雜,各類矛盾日益突顯,處理不當就會阻礙社會進步。市場經濟條件下,物化一方面能夠促使人們追求經濟效益,投身社會財富的創造中,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進而有益于國家財政收入的積累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誘發了“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傾向在社會上的滋長,個人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風氣在社會上盛行。這就要求我們揚長避短,既要發揮物化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又要防微杜漸,抵制物化的消極影響,及時處理和解決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第一,合理利用和引導科學技術的進步。盧卡奇在其物化理論中,對科學技術進行了辯證的分析,他指出科學技術雖然在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是資產階級統治無產階級的方式。長期以來,西方社會追求物質財富的增長而忽視社會發展,以至于后來經濟發展了,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我們要吸取教訓,防患于未然,讓科技真正造福于人類。一方面要認識到,科技的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使我們的文明程度進一步的提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我們發展好的關鍵。另一方面,有關部門須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和引導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便民應該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配合,共同造福人類。
第二,正確處理經濟發展中人與物的關系。盧卡奇對資本主義條件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物化做出充分的描述。物化是人為了實現生存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一定程度上的物化有助于人們投身于經濟建設中去,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但物化到極端將會使得物驅使人,人失去主觀能動性,變得客體化、機械化和原子化。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繼續發展經濟,人的全面發展建立在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基礎上,財富的增加可以讓人免受或者少受錢的驅使。生產的高度發達,能夠使人從勞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擁有充足的時間投入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中。另一方面要注意經濟發展中,分配與再分配的效率和公平問題,加大國家宏觀調節力度,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化解社會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三,加強思想文化建設。正如盧卡奇在物化理論中描述的,作為物化客體的人必然能夠意識到物化現象的存在。物化通過潛入到人的意識中,侵蝕人們心靈,影響人們行為,從而進一步得到加強。為減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物化現象對人們思想道德和文化的侵蝕,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道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文化競爭軟實力,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主義建設,培育和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
盧卡奇的物化理論盡管由于立場、時代的局限有其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但任何一種哲學都是時代的精華,能夠被后來的哲學家反復研究和挖掘,足以說明它的價值之大。因此,我們今天研究盧卡奇物化理論的意義既在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其更大的作用在于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財富,指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更好前行!
注釋:
①〔匈〕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152頁。
②〔匈〕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163頁。
③〔匈〕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152頁。
作者簡介:裴潔(1992—),女,漢族,山西晉中人,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