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獻國
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官能癥,多發于青、中年腦力勞動者,因心理或社會因素引起大腦皮層興奮-抑制過程失調而致。本病多起病緩慢,常表現為易興奮、易疲勞等多種臨床癥狀。
易疲勞:注意力、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下降,經休息后疲勞現象不易消除。
易興奮:情緒易波動,精神緊張,煩躁不安,回憶聯想增多,入睡困難,多夢易醒,睡眠節律紊亂。
緊張性疼痛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頭項部強痛,腰酸背痛,胸悶氣短心悸,汗出,陽痿或月經失調等。
本病屬中醫“郁癥”、“不寐”范疇,陰血虧虛、陽氣不足、氣郁火旺為常見病因,當以益氣養血、寧心安神、解郁瀉火為治,可在中醫師指導下選用并自制膏藥進行調治。
1.安爾眠膏:丹參600克,首烏藤200克,大棗100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等量蜂蜜煮沸收膏即成。口服,每次10~15毫升,每日3 次。可養心安神。適用于神經衰弱、失眠。
2.安眠補腦膏:紅參4克,炙甘草、五味子各33克,麥冬、大棗、遠志、枸杞子、柏子仁各40克,桑葚、制何首烏各67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等量蜂蜜煮沸收膏即成。口服,每次15毫升,每日3次;或臨睡前服30~50毫升。可益氣滋腎,養心安神。用于神經官能癥或其他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失眠、頭昏、頭痛、心慌等癥。
3.黃連交泰膏:蓮子、遠志各60克,淮小麥300克,黃連、肉桂各30克,竹葉、炙甘草各45克,生地黃、太子參各150克,茯苓、茯神、炒酸棗仁、天門冬、麥門冬各120克,石菖蒲、靈芝草、五味子、菟絲子、牡丹皮、炒知母、炒黃柏、龜板膠、鱉甲膠、鹿角膠各90克,蜂蜜250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龜板膠、鱉甲膠、鹿角膠、蜂蜜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適量送服。可清心安神、滋陰清熱。適用于神經衰弱、少寐多夢或有夢遺、心中煩熱、頭暈、目眩、精神不振、體倦乏力、心悸怔忡、善恐健忘、口干、小便短赤、舌紅、體虛等。
4.酸棗仁膏:酸棗仁300克,知母、川芎各120克,茯苓180克,甘草60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等量蜂蜜煮沸收膏即成。口服,每次15~20毫升,每日3次。可清熱泄火、養血安神。適用于神經衰弱、虛煩不眠、心悸不寧、頭目眩暈。
5.天王補心膏:地黃100克,丹參、石菖蒲、黨參、茯苓、玄參、遠志、桔梗、甘草各12.5克,當歸、五味子、麥冬、天冬、酸棗仁、柏子仁各25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2次,2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等量蜂蜜煮沸收膏即成。口服,每次15毫升,每日2次。可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用于神經衰弱、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大便干燥。
6.養血安神膏:首烏藤、雞血藤、熟地黃、地黃、合歡皮、墨旱蓮各90克,仙鶴草150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2次,兩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等量蜂蜜煮沸收膏即成。口服,每次18毫升,每日3次或遵醫囑。可滋陰養血、寧心安神。用于精神倦怠、失眠健忘、臥寢多夢、腎虛腰酸、頭暈乏力。
7.遠志地黃膏:遠志、龍眼肉各30克,熟地、大棗各20克,山萸肉40克,山藥15克。將諸藥加水煎煮成濃汁,去渣,再用小火濃縮成膏,加等量蜂蜜調勻即成。每次3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可健脾補血、養心安神。適用于神經衰弱、貧血、心悸、失眠等。
8.雙補膏:黨參、山藥、桂圓、黃芪、茯苓各30克,甘草10克,白術、枸杞子各20克,山萸肉、當歸各15克,大棗10枚。將全部用料一同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煮取汁液500毫升;再加水500毫升,煮取汁液300毫升。將兩次藥汁混合,文火濃縮至500毫升,加等量蜂蜜收膏即成。每次3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可健脾補血。適用于神經衰弱、缺鐵性貧血、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等。
9.葚杞地膏:鮮桑葚、枸杞子、熟地、當歸各等量,蜂蜜適量。將上述中藥擇凈后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共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后,加入等量蜂蜜煮沸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2次沖飲。可養陰補血。適用于神經衰弱、干燥綜合征。
10.安神助眠膏:炒棗仁、百合、阿膠、枸杞各100克,紅棗30枚,合歡皮、茯神各50克,珍珠粉30克,蓮子心20克。將上述中藥擇凈后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共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后,加入等量蜂蜜煮沸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2次沖飲。可養肝安神。適用于神經衰弱。
11.歸脾膏:黨參、茯苓、茯神、桂圓肉、酸棗仁各120克,炙黃芪300克,遠志、木香、陳皮各60克,炙甘草30克,白術、當歸、桑葚子、石菖蒲、枸杞子、郁金、合歡花、何首烏、女貞子、黃精、龜板膠、阿膠、鹿角膠各90克,蜂蜜250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龜板膠、阿膠、鹿角膠、蜂蜜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適量送服。可補養心脾、益氣生血。適用于神經衰弱、多夢易醒、心悸怔忡、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反應遲鈍、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淡、苔薄、體虛等。
12.丹梔甘麥大棗膏:淮小麥300克,炙甘草45克,赤芍藥、白芍藥、茯苓各120克,柴胡、白術、當歸、制香附、旋覆花、川楝子、山梔子、牡丹皮、薄荷各30克,郁金、大棗、桃仁、酸棗仁、紅花、川芎、郁金、檳榔各90克,蜂蜜500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蜂蜜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適量送服。可疏肝理氣、降火解郁。適用于神經衰弱、精神抑郁、情緒不寧、胸脅脹痛、脘悶噯氣、不寐煩躁、目赤口苦、舌紅苔黃、脈弦而數等。
13.滋水清肝膏: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酸棗仁各150克,百合、珍珠母、生牡蠣各300克,蓮子心60克,茯苓、懷山藥、赤芍藥、白芍藥各120克,知母、柴胡、山梔子、牡丹皮、澤瀉、沙苑子、刺蒺藜、制香附、山茱萸、川續斷、益母草、龜板膠、鱉甲膠、鹿角膠各90克,蜂蜜250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龜板膠、鱉甲膠、鹿角膠、蜂蜜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適量送服。可補益肝腎、滋陰清火。適用于神經衰弱、眩暈、心悸、少寐多夢、心煩易怒、遺精腰酸、婦女月經不調、健忘、耳鳴、記憶力減退、口干津少、舌質紅、苔少、脈弦細數等。
14.附子理中膏:制附片、烏藥各60克,懷山藥150克,生薏苡仁、熟薏苡仁、黃芪各300克,吳茱萸45克,干姜、甘草各30克,白術、菟絲子、炒黨參、茯苓、補骨脂、川續斷、杜仲、炒當歸、五味子、肉豆蔻、鹿角膠各90克,蜂蜜250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鹿角膠、蜂蜜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適量送服。可健脾溫腎、益氣補陽。適用于神經衰弱、懶言少動、食少形寒、大便溏泄、腰背酸痛、陽痿早泄、面蒼四肢不溫、受寒易腹痛腸鳴、舌質淡、苔白、脈細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