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馨心
?
教育公平實現瓶頸與出路探究
胡馨心
【摘 要】教育機會不夠均等、教學資源配置不夠合理、區域經濟發展不夠平衡等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并引申出教育公平的相關理論研究及討論。在教育事業日益凸顯出其戰略價值的新時期,探究教育公平遇到的瓶頸,找尋教育公平實現的路徑就成為教育界需著力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教育公平 瓶頸 措施
所謂的教育公平,沿用了公平這一概念,具有公正,平等的基本含義,透射出一種社會關系的協調及對等屬性。教育公平從本質特征上看,可以視為教育領域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資源、教育質量等要素之間的一種平衡或趨于平衡狀態,而教育公平涉及到的主要內容涵蓋了教育機會(權利)、教育過程、教育投入、教育結果等方面的均等及平衡。
(一)教育機會瓶頸
我國實施的九年義務教育,客觀上為教育公平提供了鋪墊,使所有適齡兒童擁有公平的入學學習機會,然而受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這一最大因素制約,在經濟條件較為落后的偏遠山區,仍有因經濟因素而無法入學的現象出現。而具體到社會更為關注的高考,一方面我國各個區域生源都具有參加考試及進入相應高校學習深造的機會,但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區高考招生制度不盡相同,城市和鄉村地區、各城市之間在錄取分數線上高低不均,各地區學生在教育競爭中一定程度上面臨著教育機會的失衡及不公。
(二)教育資源瓶頸
在教育事業的資金投入上,我國一直以來都較為重視,進入新世紀后,國家用于社會教育事業的專項資金投入幅度較大,但這些教育資金具體到各區域學校及教育機構時,卻呈現出一定的不均等性,進而使教育資源在配置時不夠均衡合理。而進一步具體到城市和鄉村時,在教育經費的人均支出數據上,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城市區域學校的教育經費要遠高于同等級的鄉村學校,這就給教學設備及教學師資資源配置的不均等提供了機會,城市與鄉村教育資源存在的差距無疑與教育公平的理念背道而馳。
(一)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國義務教育環節的教育公平性
在義務教育階段,針對經濟落后地區的貧困家庭及生源,區域地方政府及財政部門要做好調查,給予必要的教育經費援助和補貼,并放開學生擇校的范圍,最大限度保障義務教育環節的教育機會公平均等[1]。作為各地區教育管理部門來說,其一方面應強化區域范圍內家庭受教育思想觀念宣傳工作,保障農村地區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適齡男童及女童都能夠接受義務教育,提高男女受教育機會的公平程度;另一方面要針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高考招生工作,著重對高考招生政策及制度加以改革,對生源的錄取標準加以合理確定,適當增加學生日常學習及考核的人才選拔指標比重,使高考人才選拔方式更加科學靈活。作為區域地方政府來說,其要借助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有利形勢,大力發展區域經濟,通過經濟水平的提升,帶動區域家庭個體收入的提高,激發各家庭對教育資源的需求,為教育公平的實現做好鋪墊。
(二)優化國家教育資源的配置,盡快消除學校等教育機構的教育資源差異化
作為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而言,其一方面需要加大對社會教育資源,如教育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及配置加以優化,不能過于集中投入到某一地區或某所學校中,以免拉大學校間教育資源的差異。在教育改革的助推下,國家應進一步加大重點學校向示范學校轉變的政策引導力度,通過學校生源選擇權利的限制及轉化,使學校之間在師資配備、教學設施設備配置等方面趨于均衡,從而盡快消除學校間教育資源的差異化現象。而在教育師資資源的流動引導上,教育部門及地方教育主管機構可以通過優秀師資資源的交流及傾斜,使優秀師資資源能夠均勻流入城市、城鎮及鄉村學校中[2]。在教育資源的配置及教育體系的設立上,國家也要注重義務教育、中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均衡全面發展。
(三)推行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從微觀上實現教育公平
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在個性上具有較強的差異性,如教育者采用單一趨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顧及學生的個性成長,既違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是對教育公平的一種損害。作為教育實施者而言,其應秉持因材施教及生本教育的基本原則,對學生的學習及表現進行全面綜合的考核評價,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和認同,使其能夠對受教育產生興趣,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從微觀上看,教育公平的實現需要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要求,而立足素質教育及教育深化改革的發展背景,對學生的受教育環境進行優化,使學生都能夠在學校教育環境中感受到智力提升及個性發展,這本身就是教育公平的一種體現。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致力實現的基本目標。教育公平的實現主要面臨著教育機會及教育資源兩個方面的瓶頸,針對這兩個瓶頸,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及家庭要注重從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投入的均衡分布、教育機會的提供、教育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予以完善,以逐步推進教育公平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程瑋.教育公平與追求有質量的教育公平發展的策略[J].社會科學家,2013(3):104~108.
[2]朱金花.社會學視域中的教育公平價值訴求與思考[J].學習與探索,2015(7):39~42.
作者單位:(四川省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作者簡介:胡馨心(1989-),女,漢族,四川達州人,西華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