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寶耀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認真鉆研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材內容,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要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動腦動口,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積極參與提出問題、探究新知、發現規律、解決生成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主體性;策略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數學課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積極思考是提出問題的前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敢問,引導學生會問,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例如,教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一課。
師:同學們,關于分數你們已經知道了許多知識,看到這個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分數是一種怎樣的數?
生2:分數怎么寫,能不能計算呢?
生3:分數之間有沒有大小之分?
生4: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本課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和合理的猜測,把想知道的問題都提出來,然后教師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選擇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由于這些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學習起來就會更加積極主動,比起教師直接生硬地導入新課效果要好得多。
又如,教學《分數乘法應用題》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一桶油60千克,第一次取出 ,第二次取出 。 ?”學生通過思考紛紛提出不同的問題:1.第一次取出多少千克?2.第二次取出多少千克?還剩多少千克?3.兩次一共取出多少千克?4.第一次比第二次多取出多少千克?5.兩次一共取出幾分之幾?6.第一次比第二次多取出這桶油的幾分之幾?還剩下幾分之幾?……這樣既讓學生學會了課堂知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質和問題意識,促進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體性的形成。
二、放手讓學生探究新知
面對數學新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主動投入到學習情境中,去尋找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全過程,了解知識形成的前因后果,才能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例如,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我設計了下列一組探究和驗證的活動過程:
1.從12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中任選幾個拼成一個長方形;
2.量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
3.記錄填寫下表:
4.觀察上表,分組討論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的關系。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從拼、量、記、看、想等一系列操作感知和思維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真知,并掌握長方形面積等于長乘寬這一簡便的計算方法。不但給學生創造了自主探究的機會,同時使學生體驗和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識。
三、放手讓學生交流思路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數學知識通過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探索新知識,大膽地想象,積極地交流。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教學四年級《筆算乘法》第49頁例1,先出示例題,然后讀題,根據題意列式:145×12= 。在探討“145×12”的計算方法時,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1.獨立嘗試。由于不同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一定有不同的解題思路。2.小組交流。學生在小組中盡情展示自己個性化的算法,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3.整理匯報。各小組匯報,獲得的計算方法不少于五種。以上三個環節,我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盡情交流,學生之間互相補充、互相啟發,極大地拓寬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了思維的靈活性,也培養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四、放手讓學生發現規律
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具有發現規律和總結規律的能力,放手讓學生積極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整個探究的過程,發現和總結規律,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和信心。
例如,教學四年級《商不變的規律》一課:
師:請同學們填寫下面的表格,然后認真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算出商后匯報:
生1:我發現它們的商一樣,都等于7。
生2:我發現被除數和除數都變了,但是商卻沒有變。
師:哦,你觀察得真仔細,那它們的被除數和除數又是怎么變的呢?
生3:我發現,左邊起的第一欄到第二欄中,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了10倍,但商不變。
生4:我發現第二欄到第三欄被除數和除數分別乘以2,它們的商不變。
師:誰能用一句話概括這些同學發現的規律呢?
生5: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接著,教師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右往左觀察,最終總結出商不變的規律。
小學數學中諸如這樣的規律有很多,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和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發現和歸納各種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放手讓學生解決生成
課堂因生成而美麗。課堂上學生的突發生成有時可以成為非常好的學習資源,利用好了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教師千萬不要把課堂上的意外生成看成是教學中的絆腳石,或包辦解決,或應付而過,而應當組織學生通過討論解決這些問題。
例如,教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一課:
師:一個月餅可以用“1”表示,那這塊月餅(出示 塊月餅圖)該用什么數來表示呢?
生:用分數。
師:該用多少來表示呢?
生: 。(其他學生一起叫了起來:錯了、錯了。)
顯然,這個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沒有責怪他,而是把問題拋給其他學生,讓大家一起來解決這個生成的問題。
師:那誰能說說這個 是指哪一塊呢?
生1: 是指缺掉的那一部分。
生2:這塊月餅應該用 來表示,其中每小塊都占整個月餅的 。
師:說的真好,同學們能理解嗎?
這樣,通過合理利用課堂上意外生成的資源,既讓學生自己解決了問題,深刻理解了 塊月餅里所包含的相關知識,還增強了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切機會,放手讓學生參與提出問題、探究新知、發現規律、解決生成等一系列學習活動,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杜娟.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作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5(36).
[2]潘麗.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01).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