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需求側”向“供給側”改革的大方向中,高職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供給側改革時經濟發展轉型時期的關鍵,高職財經專業作為向社會輸送財經人才的重要機構,而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喚醒了人們對高職財經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職財經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當下高職財經專業教育出現的問題,為提高財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建議,希望對于高職財經專業人才培養有所裨益。
【關鍵詞】供給側 高職 財經專業 人才培養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問題,企業生產率下降,企業利潤降低,產能過剩,供需關系不平衡等等,“供需錯位”已經成為阻礙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我國在新經濟常態下,開始由“供需側”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方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在這一重大改革背景下,隨著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對整個高等職業教育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出的挑戰是重大的。高職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如何適應這種變革、影響和挑戰,成為高職財經類院校的重要課題。
二、當前高職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
(一)高職財經類生源危機問題
高職財經專業作為向社會培養輸送財經專業人才的重要渠道,其生源質量和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高職財經專業人才能否滿足社會需求發展的需要。然而,由于高職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育,同時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學歷成為衡量畢業生能力的重要標準,大多數學生寧可選擇普通三本而不會選擇高職教育,造成高職教育生源不斷出現危機。面對這種情況,很多高職院校的財經專業為了招到足夠的生源,而動用大量人力物力,甚至不斷降低錄取分數線,出現免試登記入學的情況,造成了高職財經專業學生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的現狀。同時,招生工作中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占用了科研經費,造成科研工作質量的下降,導致教育資源失衡。這也表明需求側下的招生工作不再適應當下高職財經專業發展的需求,而供給側能夠透過生源危機看到本質,通過長期、持續的改革,直接解決生源問題。
(二)高職教育面臨畢業生數量相對過剩問題
近年來,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一直是社會發展關注的焦點,高職教育畢業生在畢業生總數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財經專業人數更是成逐漸上升趨勢,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難題。然而,通過調查發現,電商等新興領域的發展,雖為我國提供了多達千萬的就業崗位,但是當前就業難問題依然嚴峻,高職院校陷入了畢業生相對過剩的尷尬境地,而在人數過剩的同時,專業性和地域性的結構失調,也成為高職院校在需求側改革大環境下出現的艱難問題。經濟的發展也造成了高職財經專業人數的增長和人才的相對過剩,生源質量和教學質量不斷下降,這也成為就業難現象出現的重要因素。在供給側改革下,認清人才過剩問題的本質,從供給側方向進行結構調整,才能更好地幫助高職財經專業教學盡快從困境中解脫。
(三)高職教育財經專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高職教育雖然作為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財經專業也是向社會提供財經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占有相對重要的地位,然而,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獲得的財政投入和其他硬件設施投入比較少,造成教育水平提升比較緩慢,財經專業教育條件也難以維持。需求側思維下,依靠政府提供的財力支撐,忽略了軟件資源的布局,資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造成資源浪費,而在供給側改革下,通過從根本上結構資源配置問題,調整內部結構,從而提高投入產出效率。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高職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思路
(一)適應產業升級和社會需求,優化財經專業課程結構
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展,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導致師資力量和設備等資源嚴重不足。財經專業人數的不斷增多,卻缺乏配套的教育硬件設施,人才培養成效低,不能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在供給側改革發展情況下,優化高職財經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結構,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水平,培養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而更好的迎合社會發展需求,這也是當下高職財經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首先,提高財經專業實踐課程的比例,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培養應用型的財經專業人才。其次,提高實踐課程質量,不能簡單的將實踐課程設置為去某個企業參觀學習,只看到表象的東西而不能了解到財經工作的本質,高職院校應該拉長學生實習的時間,選擇優秀的合作企業,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在本專業崗位上進行實踐學習,不斷提高專業能力,提前適應社會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從提高學生自身專業水平的供給側方面,提高高職財經專業人才培養水平,提高產業服務能力。最后,優化課程配套內容,電子商務,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對財經專業課程設置提供了新的方向,傳統的財經專業課程不足以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而提高電商等新興產業專業教學內容能夠提高高職教育財經專業對產業發展的適應能力,滿足供給側改革對人才發展的需要。
(二)將財經專業作為優勢專業和主體專業進行建設
高職院校將財經專業設置為主體和優勢專業,能夠提高社會對財經專業的重視,提高財經專業的地位,緩解招生的壓力,而通過提高專業準入門檻,有利于提高生源的質量,通過獲得政府的更多投資,優化資源配置,突出主體專業的優勢。供給側改革下培養高職財經專業人才還需要在培養模式、師資力量、課程教材、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化管理,打造特色專業,突出教學優勢,為幫助促進教育工作改革和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做出重要貢獻。
(三)打通專業壁壘,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
財經專業所含的內容動態變化,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以財經專業為基礎的多功能復合型人才成為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重要人才類別。供給側結構下,高職財經專業與普通高校的財經專業相比處于劣勢,因此,培養復合型財經人才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方向。首先,打通專業壁壘,高職財經專業分門別類,所涉及的專業非常多,打通各個專業之間的壁壘,讓學生在主攻自身專業的同時,能夠深入接觸到其他財經專業知識,打造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次,培養更多一專多能的財經專業教師,提高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定期培訓,嚴格評估,實施獎懲制度,完善激勵機制,支持教師參與多專業實務部門和企業急需的應用課題研究和技術研發,打造一專多能應用型教師隊伍,督促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
(四)實現財經專業供給端與需求端的良性互動
高職教育的供給側改革需要在市場需求的導向下進行,把專業建設和結構優化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改革基礎和改革重點,達到需求端和供給側的良性互動,促進市場需求和人才供給的良性發展。首先,高職教育財經專業自身需要通過不斷的課程改革和優化,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財經人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提高高職院校的社會地位,解決招生難問題。其次,從人才需求端來看,社會、企業應該為高職財經人才聽歌更多的就業實習機會,企業要積極與學校合作,為學生提供教學和實踐平臺,與學校合作,提供優質財經人才開設講座,或者擔任主講教師,為人才培養提供教師資源,達到高職院校財經專業與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專業人才。
四、總結
供給側改革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轉型關鍵時期提出的,致力于改善當下疲軟的經濟發展態勢,優化產業結構,并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高職財經專業人才培養在供給側改革過程中,也應該得到不斷的發展和改革,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財經專業人才培養面臨著生源和投入不足的重要問題,也是需求端拉動經濟增長環境下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供給側與需求端聯動發展,優化高職專業培養模式、教學方式、師資隊伍等,培養一專多能的財經類專業人才,才能更好的為社會輸送復合型人才,為社會發展更好的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花鷗,曾慶琪.供給側結構改革下高職教育發展研究——基于產業和結構角度[J].職教論壇.2016(18).
[2]朱長玲,劉玉松.高職教育財經類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價值工程.2010(18).
[3]花鷗,曾慶琪.供給側改革下的高職教育結構優化[J].教育與職業.2016(13).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供給側改革下高職財經類專業教學質量控制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XJK016BZY026),主持人:徐喜波。
作者簡介:徐喜波(1973-),男,漢族,湖南新寧人,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