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焱
?
知青美術的當代價值
張 焱
【摘 要】知青美術是特殊時代中政治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同時也是我國當代繪畫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知青美術的當代價值做出挖掘與認知,能夠促使我們對知青美術做出更加全面的了解。本文在對早期知青美術特點做出論述的基礎上,對知青美術的當代價值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知青美術 藝術價值 文化價值 經濟價值
知青美術是特殊時代中產生的文藝風潮,這些作品不僅在我國美術發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時也具有豐富的當代價值。對知青美術的藝術特點做出認知,并對知青美術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等進行挖掘,能夠促使我們對知青美術以及特殊年代下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歷程做出更加全面的了解。
早期的知青美術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農業生產,都是百廢待興。異常艱苦的農村生活,使許多農村人口開始走向城市,在此背景下,承載力十分有限的城市當中,卻聚集了大量的閑散生產力,而農業生產卻失去了勞動力支撐。在此背景下,我國頒布了知青上山下鄉政策,在知青上山下山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過程中,圍繞知青題材所開展的美術創作也逐漸增多,其代表作品包括詹建俊創作的《起家》、宋賢珍創作的《他們在成長》、朱宣咸創作的《知識青年出工去》等,如果按照內容來劃分的話,此時的知青美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歷史的再現,這類作品通過回顧革命歷史表達出了英雄主義與革命主義情懷;另一方面則是對現實的謳歌,即贊美知識青年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些知青美術作品都反映了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社會知識青年積極響應并在廣闊的農村天地中施展抱負的社會現狀。相對于文革時期知青群體下鄉的被動型而言,這一時期的美術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具有較高的自由度,并且能夠體現出社會的真實現狀以及作者的真實情感,因此,在這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與其他題材美術作品的相通性。
(一)知青美術的藝術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術創作也融合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新的科技,許多突破傳統、勇于創新的作品給受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與情感體驗。但是,美術創作的過程,也是對藝術經驗進行傳承的過程,因此,對傳統的繼承,特別是對寫實風格的繼承,在當前美術創作中依舊具有著存在的必要性。知青美術,雖然很容易被人們認為是“傳統”甚至“過時”,但是這些張揚且熱情的作品卻對當時的社會現實做出了真切的反映,如《起家》這一知青美術作品,描繪的是北京志愿者隊伍奔赴北大荒的情景,畫面中所體現出的真誠與時代氣息也對當時青年的精神面貌與社會發展現狀做出了體現,而對知青美術所具有的這些藝術內涵做出挖掘與研究,正是美術從業者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
(二)知青美術的文化價值
美術的發展,不能忽略對人文精神的關注。早期的知青美術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許多知青畫家在美術創作中不僅重視知青形象的反映,而且體現出了對農村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勞苦大眾的關注,內容的多樣性決定了知青藝術不僅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同時也體現出了創作者所具有的人文情懷以及知青美術作品所飽含的人文精神。美術所具有的社會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人開展教化;二是對人的精神空缺進行填充,因此,當代美術創作不能一味追求創新而忽略對人文精神的體現,否則也會失去美術具有的存在價值。在此方面,知青美術的存在能夠促使美術創作者更好的對社會生活進行關注與思考,并體現出自身的人文情懷,只有如此,美術創作才能夠更加符合受眾的心理需求與審美觀,美術的發展道路也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三)知青美術的經濟價值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以及美術事業的發展,知青美術也走入了拍賣行,并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度。如劉柏榮所創作的《胸懷朝陽何所懼、敢將青春獻人民》,在2013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拍出了46萬元的高價,雖然這幅畫作的拍賣引發了劉柏榮的維權事件,但是卻能夠從側面反映出藝術市場對知青美術的關注,同時也可以斷定中國知青美術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與市場價值。既然知青美術仍舊具有廣泛的支持者,也就決定了知青美術具有較高的存在價值,特別是在藝術本土化思潮的推動下,知青美術在市場中的發展仍具有較大潛力,因此知青美術的經濟價值、市場價值以及收藏價值,是知青美術當代價值中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肖龍,魏超玉.知青美術創作的三個歷史階段[J].藝術探索,2015(03):44~49,5.
[2]王占坤.北大荒知青美術創作特征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12):129~131.
[3]王占坤.北大荒知青美術研究綜述[J].藝術教育,2015(03):100.
作者單位:(黑河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扶持共建項目:北大荒知情美術研究(項目編號:2015D049)階段性成果之一;2015年度黑河學院院級課題:北大荒知情美術研究(項目編號:YSY201506)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張焱,黑河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美學、文藝美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