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
以微博為載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張建華
【摘 要】微博是當下人們十分流行的一種交流方式,尤其是受到了喜歡追逐新事物的年輕人的喜愛,成為了許多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大學生中也有很多人喜歡這種方便、快捷的溝通方式,豐富著他們的大學生活,同時微博也存在著許多不健康的現象,正處于人生觀形成重要時期的大學生如果缺乏對所接受信息的分辨能力,則極有可能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觀,因此我們要對以微博為載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微博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運用價值
(一)微博的概念
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用戶即時分享、接受、傳播信息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發表最多140字左右的信息并即時分享,收到信息的人們可以對博主發表的信息進行實時評論。
(二)微博的特點
(1)便利性。我國的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網絡速度有了極大的提升,尤其是智能手機軟件行業的發展,使得用戶無論是何時何地都能夠通過手機即時的接受、發布信息。
(2)廣泛性。微博有別于傳統的日記或者是心得,每條信息的數字更加少,信息內容要求更加寬松,極大地擴展了微博的使用人群,無論是民間的人們的生活瑣事還是政府部門相關的政策通風發布都能通過微博進行交流。
(3)濃縮型。每條微博的字數最多為140字,這需要信息發布者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壓縮處理,以精簡的文字完成敘述。
(4)親民性。無論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扮演著何種角色,在網絡上人人都可以創建自己的微博,人人都可以在網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三)微博的功能
微博的主要功能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關注”、“評論”和“轉發”,通過這三種功能能夠使得人們能夠尋找自己喜歡的信息與博主進行交流并將該信息傳播給親朋好友。
(一)簡單的文字交流方式,影響思想教育的效果
微博憑借自身的優勢受到了人們的喜愛,突破了以往傳統交流媒介的束縛,為人們提供了較大的交流空間,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是,微博的交流主要是依靠簡短的文字進行,這極大地限制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手段,由于微博文字字數的限制,發表的博文往往會存在歧義,容易讓大學生產生誤解,造成了溝通上的障礙。
(二)網絡應用程度不一,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實現及時性
大學生是新潮流的最忠實的追隨者,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較為嚴重,幾乎是全天候的使用微博發布自身的觀點看法,而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因為工作的原因往往不能夠即時的做出相應的反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了滯后的現象,從而影響到了整體的宣傳效果。
(三)大量不實的信息充斥著微博
人們在虛擬的世界中往往會表現出現實生活中所不常表露出來的行為,對信息的發布、轉發很多人都表現出極不負責任的態度,為了吸引粉絲的關注,往往會本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原則,夸大事實的真相,甚至是編撰子虛烏有的事情來吸引大家的關注,滿足自身的虛榮心。這些信息極容易誤導大學生,對其成長造成影響。
(四)微博整體交流環境不佳
在虛擬的網絡上,有一部分人會脫掉現實生活總披著的外衣,將自身在生活中所受到的壓力統統發泄到網絡上去,因此造成了網絡上人們的性格就像是一個炸藥桶一樣,一點就著,面對著微博上眾多的信息,往往是只看了標題,對微博內容不加了解就做出不負責任的評論,甚至夾雜著低俗、骯臟的咒罵。
(一)利用微博的“關注功能”,加強交流溝通
這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放下姿態主動去關注大學生的生活動態,了解大學生心中所想。通常來講,大學生在微博上可以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吐露心聲,這樣傳遞出來的信息更加真實可靠,極大地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發揮微博的“評論”功能,組織學生一起討論熱點問題
利用微博,在與大學生建立“雙向關注”的基礎上,可以一起探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還可以利用微博的評論功能,與學生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受。潛移默化之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三)利用微博“轉發”功能,構建暢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渠道
利用微博的“轉發”功能,可以有效地傳播教育思想,這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廣泛傳播思想的機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已不僅僅局限于面對面交流或者電話溝通,類似微博之類的新的交流工具不斷的涌現,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教育工作者要利用這些工具拉近與大學生的距離,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張國茹,卜忠政.加強大學生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
[2]羅文健.“微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討——基于SWOT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04).
作者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