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士祥
?
淺析油田互助養老現狀及其對策
付士祥
【摘 要】油田互助養老面臨嚴峻形勢,本文就現狀及其對策進行理論探索,為進一步做好油田的互助養老服務工作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油田 互助養老 現狀 對策
當前,江漢油田眾多老年人口已進入“雙高期”(高齡期和高發病時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養老難問題。本文就油田互助養老現狀及其對策進行理論探索,為進一步做好油田的互助養老服務工作提供新思路。
根據油田離退休人員和離崗家屬等老年人已達四萬五千余人,主要分布于廣華、向陽、五七三個社區,分散居住在六十多個社區,占油田常住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現狀,油田在互助養老服務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是發揮離退休隊伍“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功能和作用。18個基層管理站制定了切合實際的“五好暨鄰里互助”專項工作方案,以188個自管區(組)為單位,先后發起建立了“老年互助小組”、“老干部互助學習小組”、“銀發姐妹互助小分隊”等互助組織136支,逐步完善建立基層互助網絡。
二是在油田開展互助養老活動。以樓棟和單元為依托,引導動員老鄉之間、戰友之間、鄰里之間、黨員群眾之間主動結對,開展互助活動。目前,江漢油田成立了互助養老小組440多個,結成幫扶對子1800多對,參與人數達到5100多人。
三是建立“以老助老”志愿者服務和助老志愿者服務隊伍。倡導“以老助老”志愿者服務活動。“以老助老”志愿者為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打掃衛生、洗衣做飯;上門傾聽幫扶對象訴求,做好心理安慰和疏導;陪幫扶對象出戶參加娛樂活動,愉悅身心。開展老年愛心志愿者活動。成立老年志愿者協會,如,愛心志愿維修小分隊、愛心志愿健康小分隊等專業互助小組。組織了“陽光健康漫步行”等一系列活動,讓志愿者在活動中交流,在漫步中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四是利用“愛心銀行”,進行助老服務儲蓄。將高齡、空巢、失能、半失能的困難人員列為重點服務對象,建立了“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等結對幫扶模式,為首批老年志愿者頒發了《愛心儲蓄證》。助老服務愛心儲蓄制度將在各小區全面推廣。以自然小區、退休站自管區為單位,以網格化衍生的形式拓展,先后引導老同志組建了“老年互助小組”、“老干部互助組”、“戰友互助組”、“親情互助隊”、“銀發姐妹互助小分隊”等互助養老組織100多個。
隨著油田的經濟發展,困難家庭養老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但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以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老人”劇增,使得社會養老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
(1)做好親友鄰里互助。在親人和熟人間結對養老互助關系,滿足了老人日常交往、精神慰藉等需求。
(2)做好健康老人和需要幫扶老人之間的互助。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文化程度和政治覺悟較高,具有較穩定的經濟收入,有奉獻意識的老年人。這些人在互助養老能夠起到很好的帶頭和幫扶作用。
(3)培養“互助養老”小組。進一步挖掘老年人相似的興趣愛好和利益需求,促使老年人在生活小事上實現簡單的互助,如結伴去超市購物、交流做飯經驗、一起參與健身活動等,并在小組活動中,將國內外成功的“互助養老”實踐案例介紹給老年人,倡導有需求的老年人自發組織成立互助小組。
(4)充分發揮油田各方力量,做好老年人的社會服務工作。油田于20世紀70年代成立老干辦、退休辦,90年代根據形勢需要,發展成立了離退休職工管理處,形成老年人服務的管理體系。然而,互助養老科學體系尚未完善,與機構養老相比存在著專業性服務不強的短板。
(5)社會形成互助養老合力。油城眾多老年人口已進入“雙高期”,要聯合社區部門,介入互助養老,有針對性的注入服務機制,才能滿足老人的需求。基于以上理念,油城老年人應劃分為完全照料型、醫療康復型、精神慰藉型、文化娛樂型、生活看護型、生活服務型等多種服務對象類型,將由離退休管理人員和社區人員出面,邀請醫生、教師等具有專業技能的人士加盟,推出“醫療互助”、“文化互助”、“殘疾人互助”等親情化服務互助養老方案。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對國外“互助養老”的成功經驗加以總結應用。如美國針對沒有子女的孤獨老人推出“家園共享計劃”,日本在互助養老中,社區內65歲以上的老人,特別是獨居或寡居等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在政府的政策、資金的扶持與志愿者團體的幫助之下,所結成的相對穩定的協會組織。上述做法在一定意義上詮釋了老有所用的理念,構建了現代社區的新型人際關系。
綜合已有的理論和實踐,筆者認為,“互助養老”發生于民間,是老年人自主選擇和政府引導相結合的產物,是油田養老資源重組的重要協調合作機制,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平臺。“互助養老”不僅是老年人間的互助行為模式,也是一種基層養老體系,它需要企業的支持引導和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構建,才能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生活保障,促進老年人群體實現“老有所伴”和“老有所樂”。
(作者單位:湖北潛江江漢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