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友德
?
貴州市州級開放大學和縣區工作站建設要素配置方案
——以銅仁廣播電視大學為例
宋友德
【摘 要】貴州市州級開放大學和縣區工作站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也是“四化同步”發展戰略、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構建全民學習和終身教育體系的迫切需要,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按照《貴州開放大學建設方案》、《貴州開放大學頂層設計方案》總體要求,明確發展定位和建設重點,整合社會相關教育機構和各類優質教育資源,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提高開放教育質量,科學擬定貴州市州級開放大學特別是銅仁開放大學和縣區工作站建設要素配置方案,建設富有地方特色、區域優勢和發展活力的銅仁開放大學和縣區工作站,為實現區域性的教育公平、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開放大學 發展定位 團隊建設 要素配置
(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種社會理想。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強調要以改革的辦法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式,加強科技、教育、文化、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建設。
(二)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其中“和諧”強調了“學有所教”、“平等”強調了“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當然也包括教育。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
(三)是“四化同步”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四化同步”。其包含以下三層含義:首先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其次是城鎮化與工業化間的良性互動,推進人的城鎮化。第三是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間的平衡發展。在“四化同步”的過程中,人才是第一資源要素。
(四)是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的迫切需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五)是構建全民學習、終身教育、社區教育體系的迫切需要
通過對國內外開放大學建設研究,在總結開放大學建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探討適合貴州市州級開放大學特別是銅仁開放大學和縣區工作站建設新思路,提高開放大學系統建設質量,創建富有地方特色、區域優勢和發展活力的現代應用型綜合性的成人高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更出色的智力支持和學習服務,構建科學的全民學習、終身教育、社區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1]。
(一)性質定位
銅仁開放大學是由銅仁市人民政府主辦、市教育局主管,按高等院校設置,為獨立法人資格的公辦的地方性高等學校。業務上接受國家開放大學、貴州開放大學的指導和管理。依據《高等教育法》和開放大學系統辦學規定履行職責,負責全市區域內所屬的縣(區)開放學院、工作站(或學習中心)的業務指導和相關管理協調。享有國家法律和開放大學系統規定的一定程度上的辦學自主權和教學自主權。
(二)發展定位
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改革創新和文化傳承為動力,以服務群眾、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為宗旨,整合銅仁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中心、社區教育等優質教育資源,采取“一體多元”辦學模式,為體社會成員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支持服務,逐步實現完全意義上的開放辦學和全面育人。
(三)功能定位
穩步發展多層次的學歷教育;大力發展多樣化的非學歷教育;積極發展多類型的職業技術教育;努力建設高質量的社區教育;構建市州終身教育服務體系;推進現代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強市州開放大學的內涵建設;開展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發展和創新研究;促進廣播電視大學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
(四)規模定位
銅仁開放大學辦學規模,原則上按銅仁市人口數量、學歷與技能基礎來確定。
(一)基礎建設
按照地方性高等學校的建設標準的80%配置建設銅仁開放大學,力爭到2020年校園面積,校園占地面積達到150畝左右,校舍建筑面積不低于4.8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生均總指標不得低于16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的總值不少于800萬元(建校初期不少于600萬元),適用圖書不少于8萬冊,且實習實訓基地、設施設備、運動場所、管理平臺及教學系統等俱全(此為獨立辦學占地的參考標準,若是與市州教師進修學校、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合并辦學的,則其要相應的增加)??h(區)開放學院、工作站則根據相應的辦學規模遞減。
(二)系統建設
1、系統建設原則
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是一個“半系統化”的雙重管理體系,具有很強的交叉性、復雜性。因此,銅仁開放大學必須依托銅仁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建設銅仁開放大學系統,必須遵循系統性、科學性、可行性、區域性、穩定性、創新性、相對開放性和相對獨立性的系統建設原則。
2、機構設置思考
縣區可設立:縣區開放學院、學習中心(站點)。可考慮設置開發區(行業、企業)直屬開放學院(學習中心)及獨資、合資、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的企業化或半企業化教輔機構等。
3、編制設置思考
按照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高校加快改革發展的意見》(黔黨發〔2015〕8號)提出的“探索建立高校自主設置和調整內設機構、核定崗位職數工作機制,除按規定需在任免前征求主管及有關部門意見的職位外,其他職位由高校自主選拔聘用”的指導性意見要求,爭取設黨委書記1名(根據需要可設黨委副書記1~2名),校長1名,副校長2~3名,紀委書記1名,副縣級督學1名;內設機構領導職數設部門正職1名,副職1~2名。
(三)機制建設
按照合法性、科學性、民主性、權威性、針對性、導向性的建設原則,全面加強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銅仁開放大學管理制度建設。
(四)隊伍建設
1、教師隊伍建設理念
按照“優化結構、提高素質”的總體思路和“自我充實、自覺創新”的培養培訓理念,以教育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為出發點,采取體系創新和教師隊伍建設的融合發展模式,科學建構“校外培訓與校本研修、師德修養與專業發展、教育理念與教學藝術、名師工程與創新團隊”的“四個相結合”的教師隊伍培養培訓體系框架和“國家、地方、校本”三位一體的教師隊伍建設體系,創建體現“學習自主、教學自信、區域合作、科研自覺、體系創新”的培養模式和培訓方式,逐步建設一支具有師德良好、結構科學、理念先進、業務精湛、能力完備的高素質教師團隊。
2、教師隊伍建設措施
一要通過“培、招、引、聘”多渠道補充數量和調整教師結構。二要建立教師隊伍建設制度體系。三要建立教師隊伍培養培訓保障體系。四要實施名師工程建設。五要創新合作交流平臺建設。六要構建“基礎性、拓展性、探究性”相結合教育科研框架。七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師隊伍建設評價體系。八要營造教師成長的人文環境和校園文化氛圍。九要加強“五個團隊”建設。即管理團隊、教學團隊、技術團隊、科研團隊:社區教育團隊。
(五)教學資源建設
1、基本思路
以就業為主導,以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為目標,按照“定位高端、技術先進、功能全面、內容豐富、互聯融通”的建設思路,加強銅仁開放大學及其工作站教學資源建設。
2、資源門戶網建設
建設一個融管理、教學、學習、培訓、服務于一體的、能與國家開放大學、省級開放大學等上端教學資源鏈接的、面向縣區開放學院(或工作站)開放的、大數據背景下的相鏈接的網絡教學資源門戶,是非常必要的
3、課程資源開發建設
課程資源的建設是核心。以高質量資源支撐高質量的銅仁開放大學,以實現文本、圖形、動畫、影像和聲音等多種媒體形式的有機聯系,其圖文并茂,生動有趣,使抽象事物形象化或半形象化,能夠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4、實習實訓及社會實踐基地建設
實習、實訓基地是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訓練、培養職業素質的重要場所,是實現學 校培養目標的重要條件之一。
(六)校園文化建設
文化是發展的血脈,是軟實力的象征和硬實力的體現。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群體文化。銅仁開放大學校園文化是在銅仁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綜合應用,逐步將校園文化建設固化、網絡化、課程化,讓校園文化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用課程理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人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增強校園文化建設實效,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和文化素養。
(七)生源地建設
銅仁開放大學生源地是指在銅仁開放大學參加開放教育???、本科及在職研究生學習的學生戶籍所在區域或單位或系統或企業。同時,拓展在職人員繼續教育、社區教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職業技術培訓、骨干培訓等項目的非學歷教育生源開發,不斷拓展合作對象范疇,積極開展校校、校政、校企、產學研合作,為非學歷教育培訓儲備資源和生源。
(八)就業創業建設
銅仁開放大學就業創業發展建設應以就業創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發展為主線,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為主旨,圍繞“課堂+實訓+就業”、“教學+項目+實踐”、“學歷+技能+實踐”的培養模式,強化專業主干課程的實訓力度,不斷增強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因此,積極開發符合學生實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就業創業類課程,完善就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探索銅仁開放大學和縣區工作站創業培訓模式,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校本課程建設和學分管理。
綜上所述,貴州市州級廣播電視大學三十多年奮斗歷程,見證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詮釋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正內涵。如今,在全面小康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進行曲中,貴州市州級廣播電視大學特別是銅仁廣播電視大學迎來了轉型發展的機遇,那就是創建銅仁開放大學和縣區工作站。貴州市州開放大學和縣區工作站建設,要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圍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的“辦好開放大學”這個主題,認真分析總結開放教育發展規律,科學設計銅仁開放大學和縣區工作站建設要素配置方案,有效推進貴州市州開放大學特別是銅仁開放大學和縣區工作站建設,為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終身教育理論[EB/OL].http://www.docin.com/p-79929608.html, 2010-09-14.
(作者單位:銅仁廣播電視大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省教育廳2014年貴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項目“貴州市州級開放大學和縣區工作站建設研究”(課題編號:JD2014164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