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冬麗
?
加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興趣引導
黨冬麗
【摘 要】進入新世紀,高職院校要面對政治教學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成為思政教育新的關注點。興趣是學習的核心,學生在思政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興趣是非常痛苦的,如果學生學習思政教育可以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中,則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效果就會大大提升。因此,加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興趣引導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政 興趣
首先,很多大學生對思政課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些大學生認為思政課無關職業,和就業沒有直接的聯系;一些大學生受各種社會因素的負面影響,對思政課產生蔑視和反感,認為思政課是一種空談;一些大學生還認為,思政課的教學過分強調國家和社會的價值,忽略了自身的價值,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其次,許多教師不能將書本知識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此外,有的教育只注重形式,輕視教學效果。最后,一些老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扎實,專業素質不高,在思想上有一點的誤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從自身的認知來影響學生。因此,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大學生對待思政課的學習興趣并不樂觀。這導致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有效性不強。提高學習效果是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關注的問題。
(1)教材的原因。與中學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部分重復,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理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等等思想和政治內容重疊,高職院校的學生再學習這些內容,所以不僅失去了學習的新鮮感,同時也對老師不斷地灌輸學習產生不感興趣的想法,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
(2)教學方法的原因。除了教材上的內容重復以外,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方法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傳統的教學中僅僅依靠一本書一張嘴進行教學,如果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相信一定可以提高教學實踐效果。然而很多高職院校硬件建設不足,不能實現思政教育的信息化,實踐教學條件有限。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加強硬件基礎建設,提供多媒體設備,使用新媒體技術,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
(3)雙方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期望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非常高的,他們正在尋找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習的能力,并希望在想老師是無限的演說家,他們是不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他們需要更多的耐心,這是可敬可信的;他們也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幽默,可親可近。但在現實中,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遠離學生的期望,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主觀和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強。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生不感興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漸行漸遠。
(一)把握好新學期的第一次課
學習之前的預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習還沒有開始,同學們就覺得枯燥、缺乏學習熱情,那么它是真的不感興趣。新學期的第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學習的主要內容,同時樹立好學生的學習信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的一課,思政課教師不僅要解決為什么學生要在課堂上學會學習等方面的問題,還應該盡一切可能幫助學生解決如何學習思政課、如何能加強學習思政課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這樣后續的課程才能順利進行。
(二)增加理論和實踐的內在聯系
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和中學政治理論教材內容的部分出項重疊交叉的現狀,為了保證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和更新的知識,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內容需要根據教材進行修改。思政教師必須努力在把握整體宏觀經濟材料的基礎上,要增加理論和實踐的內在聯系,這樣的教授知識既避免重復,也讓學生得到鍛煉和能力提高,學生們自然高興,充滿了學習的興趣。
(三)著力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是不可靠的,理論沒有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就會使學生感到理論的不可靠。當然,理論很難進入學生頭腦。然而,學生的實際問題多而復雜,在非常有限的課堂時間,我們應該從那里開始?為了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筆者的經驗是著眼于學生的成功和人類的發展,吸引很多人的興趣,讓學生明白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解決當代學生實際問題最有力的理論武器。追求成功和發展是學生的現實需求,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和社會的實際情況情況,然后制定實現目標的日期,一步步走向成功。指導學生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不僅使學生能夠得到很清晰的想法,但是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在良好思政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1]郭純平.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3(02).
[2]劉洪森,王騰.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J].北京交通高職院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
[3]張鋒.加強大學生對思政課正確學習興趣培養的迫切性及對策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簡介:黨冬麗(1979-),女,漢族,陜西大荔人,中國人民大學教育行政管理專業碩士,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