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海松
創業型大學建設背景下學生創業認定體系的構建
龐海松
大學生創業形勢發展日新月異,大學生創業形式多元,如何科學認定大學生各類創業行為,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對接創業扶持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義烏工商職業學院5年創業型大學試點為例,從創業認定依據的原則入手,分析當前大學生創業主要模式,構建認定標準和評價過程,試圖構建符合實踐需要的大學生創業認定體系。
大學生創業 創業評價 認定標準 評價體系
當前各級政府對大學生創業出現前所未有的重視,創業教育在各地掀起熱潮。各地、各高校出臺形式多樣的鼓勵和支持政策,鼓勵大學生走上創業之路。當前從文獻和已經出臺的政策來看,目前學術屆對于大學生創業評價體系建設,偏重于大學生評價體系建立原則方面的研究,如郭必裕:大學生創業評價體系的思考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4期,偏重于學生創業前的教育研究,如,羅志敏:高校創業教育的本質與邏輯.教育發展研究,2011.01,如何扶持學生走上創業之路。因此有必要尋找新的方法,全面、深入探討當前大學生創業評價體系的構建。
(1)主體性原則。在創業評價活動中,實際存在著評價和創業兩類主體。對于評價主體,在創業創新環境下,應突破原有學生管理思維,通過建立創業指導委員會,引入校外業界專家參與評價,體現專業性。
(2)連續性原則。創業活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從創業意識的萌發到創業實踐,中間經歷反復的試錯和積累的過程,評價時必須考慮創業的時間周期性。對于已經認定達到創業標準的學生,還應做好抽樣跟蹤調查,形成報告,進一步指導學校創業教育,形成良好循環,保證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3)可量化行原則。創業活動的最終結果必然是經濟效益,具體體現為收入和盈利上。用業績量化指標來評價創業活動,盡量減少模糊評價和人為評價,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4)可行性原則。如前所述,創業活動和經濟效益存在必然聯系,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存在時間上的距離,所以,評價一個未產生效益的創業行為是否可行,是評價活動的難點。
(5)可拓展性。一個評價體系無法對所有的創業活動進行評價,對于不斷創新的創業活動,評價實踐中,最大限度地持包容的態度鼓勵新的創業模式,對其進行激勵,以利于不斷發展壯大。
(1)網絡創業模式。隨著網絡在我國的飛速發展以及網絡經濟的快速崛起,網店創業也從原先的單一淘寶賣貨發展成平臺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網絡創業主要步驟是1、創辦網站2、網上開店3、網上自由職業。
(2)實體創業模式。學生利用自身知識、技能、資源等優勢,通過創辦企業實體從事各合法經營活動。比如從事快遞、鮮花配送、網拍、模特、供貨等經營活動。
(3)團隊創業模式,隨著個體創業門檻不斷提高,大學生創業逐漸發展成有幾個志同道合幾人組成團隊開展創業活動,這個模式一般是指有少數具有技能互補的創業者組成,他們為了實現共同的創業目標和一個能使他們彼此擔負責任的程序,共同為達成高品質的結果而努力的共同體。
(4)師徒創業模式。以義烏工商學院為例,一些創業教師或者優秀畢業生帶領在校學生開展創業活動,以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開展各類創業活動,降低創業門檻、減少創業風險,提高成功機會。
(5)知識風險模式。知識風險模式就是大學生將自己擁有的專長或技術發明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通過“知本+資本”的方式發展成企業。“知本”就是指的大學生創業者所具備某一專業、技術特長,或成功研制的一項新產品、新工藝;資本指的就是投資者的風險投資。資本助力成功,知識型創業模式主要集中于電子信息、生物技術、高科技農業等技術含量高,知識密集型的行業。
(6)模擬孵化模式。大學生利用參加創業創新大賽或者各類創業園、孵化器開展全真環境下的創業活動。
(7)其他模式。產業、市場環境變化下,眾多創業模式不斷出現,經業內同行一致認可的其他模式。
(1)資料收集。參評學生提供認定申請書,并提供充足的支撐材料。(2)評價活動。創業指導部門成立校內考核小組和創業指導委員會評審小組,對評審材料進行評價。(3)創業認定和系統錄入。對通過創業認定學生,錄入學生管理系統。達到畢業條件的發給學生自主創業證書。(4)對經認定為自主創業學生開展抽樣跟蹤,并形成調研報告。
高校通過評價體系的構建和實施,我們能夠促進高校對創業教育的重視,通過該體系能診斷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不足、能引導并指導各高校努力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手段、內容,開拓新思路、開辟新路徑,為國家培養創業創新人才培養做出應有貢獻。
[1]郭必裕.大學生創業評價體系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07):135~137.
[2]羅志敏.高校創業教育的本質與邏輯[J].教育發展研究,2011(01):29~33.
(作者單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SCG317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