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北京 100081)
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及其啟示
李珊珊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北京 100081)
日本是職業生涯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日本形成了從小學開始,分階段有序銜接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教學方式,在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特點,這些都保障了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效開展。但是我國的職業生涯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所以我國可以從日本小學的職業生涯教育中得到很多啟示:構建完善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打破我國職業生涯教育單一模式 、重視小學生生活能力的提高等。吸取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的經驗必然有利于促進我國職業生涯教育更好地發展。
日本;職業生涯教育;小學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的終生雇傭制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很多人不得不面臨著隨時調整職業和適應新職業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對一個人的勞動技能提出了很大的考驗,良好的職業觀和勞動觀也變得愈發重要。為了應對新的經濟形勢,日本不斷進行改革,積極推進職業生涯教育。20世紀80年代初期,原文部省發布的《初高中學校進路指導手冊》中“職業生涯教育”一詞在日本首次被正式提出。1999年中央教育審議會《關于改善初等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銜接》的報告明確提出了實施職業生涯教育,促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以促進各個教育階段之間的銜接。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頒布了一系列關于職業生涯教育的政策與法規。2002年11月文部科學省設置了“推進職業生涯教育的綜合調查研究協力者會議”,2004年該會發布了關于培養每個兒童學生的勤勞觀、職業觀的報告書。日本很重視小學職業生涯教育,并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總體來看,日本的職業生涯教育很重視學生職業觀和勞動觀的培養,讓學生在很好地掌握勞動技能的基礎上,不斷地加強對自己的認知與反思,形成積極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態度和能力。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不同的階段,也形成了相應的職業生涯教育重點。根據日本各階段教育的教學大綱①所規定的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可以看出:小學階段,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生活方式的指導;初中階段的重點則放在對青春期的指導以及集體生活的適應;高中階段關注的重點是學生“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培養;大學則要求學生不僅學好專業知識,還要繼續培養自己的創造意識,形成健康的職業觀與勞動觀。在不同的階段,還有相應的具體教育目標。
日本小學教學大綱②明確規定了小學階段各個學科的學習目標,除了國語、算數、音樂等普通科目外,還包含了生活、社會、特別活動等特殊科目。根據日本小學教學大綱,日本小學生活科目學習目標為,通過具體的活動和體驗,讓兒童在關注自己的同時,關心與周圍的人、社會、自然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養成自立的基礎。另外,教學大綱還規定了特別活動課程的學習目標,通過兒童所期望的集體活動,使身心得到協調的發展,個性得到發展,培養兒童集體意識、團結協作以及自主和實踐意識。
總之,日本小學的職業生涯教育不是側重于對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觀的直接培養,而是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技能的培養以及學生協作意識和探究創造能力的啟迪來間接地為日后職業生涯教育更好的開展做準備。
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是在政府統一的規劃下進行的,日本政府發布了很多文件和規定來保障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效開展,并且還有專業的職業生涯教育師資和專門的職業生涯教育相關課程。根據日本小學新學習指導要領對日本各學科學習目標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每門學科都很關注對學生學習和思考能力的培養。并且根據新學習指導要領,日本小學不僅開設了豐富多彩的常規課程,還對綜合學習和特別活動做出了專門的規定。
2.1 常規課程教學
日本小學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程,不僅包括國語、算數、理科、音樂、圖畫工作、體育等常見科目,還在小學低年級開設了生活課程、高年級開設了家庭和社會課程。但是所有科目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在重視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知識與與生活的結合,讓小學生們在知識積累的同時,生活能力也得到提升。就像根據日本小學教學大綱,日本小學算術科目的學習目標是,通過數量和圖形的算數活動,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培養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感受活動中的樂趣和數學處理的優越性,進一步培養在生活中活用的意識。而體育學科的學習目標是,通過適當的運動和對健康、安全的理解,培養愛好運動的意識和能力,努力保持健康和增強體質,培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這都反應了日本小學在學科教學中就特別重視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小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們良好的思考方式。
2.2 特別活動課程和綜合學習
特別活動課程在日本小學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存在的。它有明確的課程學習目標和教學體系。日本小學的特別活動課程特別關注學生們的集體生活,積極引導小學生們在集體內進行協作和自主探究。在增加學生集體協作意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們養成自主和探究的能力。
日本新學習指導要領還對綜合學習做出了單獨的規定:綜合教育要培養兒童尋找自己的課題,自己學習,自己思考、判斷,更好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質。掌握學習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在問題解決以及探究活動中的自主性和有創造性的吸收知識的學習態度。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對一個人的探究意識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本小學的綜合學習時間就會引導小學生們努力發現生活中、社會中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并且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去主動探究與思考。
日本小學在綜合學習時間里還重視對小學生進行國際理解、計算機、環境、福利健康等等橫向的、綜合的課題教育,幫助小學生們從小就樹立國際眼光和社會意識。并且在此基礎上還開展了自然的體驗、志愿者活動等等的社會體驗,觀察、實驗、參觀、調查、發言、討論、手工制作、生產活動等等體驗的學習,問題解決式的學習。積極利用當地和學校本身優勢,開展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
3.1 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的特點
日本的職業生涯教育經歷了這些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很多獨特的規律。而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作為整個職業生涯教育的一部分,除了擁有職業生涯教育的共同特點外,還有自己的發展特色。
首先,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日本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過程與日本政府的政策引導有密切的關系。職業生涯教育的每一次大的調整都和政府政策的推動有著很大的關系。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日本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效開展。
其次,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更加關注小學生生活能力和探究思維的培養。小學階段是整個職業生涯教育過程的基礎階段,也是學生生活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意識、創造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如果能很好地完成對小學生生活能力的培養,將會為今后職業生涯教育各個階段任務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礎。日本小學大綱指導思想的第一條就規定,充分考慮到地域、學校的實際以及兒童的身心發展階段和特點的基礎上,制定適當的教育課程。同時培養兒童積極進取的精神,在有創造性的、有特色的教育活動中,養成自學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基礎知識,發展兒童的個性。
另外,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采用學科教學和綜合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日本小學不僅設立了專門的綜合學習時間和特別活動課程來培養小學生的生活能力和探究意識,還在各個科目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以及啟發學生的思考和創造。這種兩者結合的方式有效地保證了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目標的實現,有利于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3.2 日本小學職業生涯教育的問題
職業生涯教育和終身教育一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各個方面相互配合的教育過程,并且職業生涯教育的結果,也是需要長期的檢驗才能凸顯出來。那么,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首先,學業壓力大,職業生涯教育時間受限。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推行每周“5日制”教學,不斷推行學生“減負”措施。但這些“減負”措施并沒有發揮出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地區各自的教育優勢這一預期效果,反而導致了學生間的成績差異,并進一步引發了日本國內“學力下滑”“學力崩潰”等社會焦點問題。為此,日本開始逐漸反思所推行的寬松教育,加強基礎知識的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學力。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的學業壓力就會變大,職業生涯教育也會在時間和學生的精力分配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職業生涯教育還面臨著社會、家庭等因素的限制。由于條件的限制,有時會很難請到社會成功人士來學校演講、或者聯系不到合適的企業或工廠讓學生們進行勞動體驗,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效開展。家長的教育觀念以及家庭氛圍也對職業生涯教育的開展有很大影響。就像家長的職業觀和其本身的職業狀況都會對小學生的職業觀等有著直接的影響。
同時,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就業情況作為職業生涯教育的指揮棒,也會增加職業生涯教育的壓力。因為在信息時代,經濟是瞬息萬變的,職業的需求相應也會發生很多變化。所以,職業生涯教育必須保持很強的敏感性,積極應對社會與經濟的變化。
仔細觀察日本的職業生涯教育不難發現,日本的職業生涯教育雖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總體來看,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體系和發展規律。而我國和日本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定有很多可以從日本經驗中借鑒的地方。
4.1 構建完善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還很不完善,主要側重于高等教育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而對基礎教育階段職業生涯教育關注是比較少的。但是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生活能力和創造探究能力的培養,對一個人職業能力的提升和職業觀、勞動觀的健康發展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所以構建從小學開始的完善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職業生涯教育是一項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相互合作、共同分擔的偉大工程。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任一環節的缺失或者失誤都會對職業生涯教育的效果產生影響。所以在構建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過程中還要努力促進家庭、社會和學校共同組成一個職業生涯教育的整體。
4.2 打破職業生涯教育單獨規劃指導模式。
目前,我國職業生涯指導大多都是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以及就業指導辦開展的一系列職業生涯教育活動來開展的。但是日本小學的職業生涯教育采用的卻是普通學科教學與這種專門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其實,老師在普通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職業觀、勞動觀的引導或者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創造探索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不斷地糾正自己的的職業觀念,同時不斷地發現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我國應該打破這種把職業生涯教育獨立出來,專門地輔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模式,努力構建普通學科教學過程中的引導為主,專門輔導為輔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4.3 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注重學生生活能力的培養。
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種習慣的形成和創造性思維養成的重要階段。所以小學階段不僅應該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特長的發展,也要重視學生生活能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為達到培養的目的,可以在小學開展一系列生活和社會類的課程,讓小學生們更好地了解社會,體驗生活。同時,在普通科目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小學生進行生活方面的指導也是很有必要的。
4.4 通過教育制度確立職業生涯教育的地位
我國的職業生涯教育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進的余地,但是職業生涯教育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社會大背景下,職業教育很多時候都是作為普通教育的候補存在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大對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視程度,盡量從教育制度層面來保障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效開展。
[1] 日本文部科學省.新學習指導要領生き力.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youryou/syo/.
[2] 日本最新的小學教學大綱.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om/view/490d4bd5360cba1aa811da78.html,2010年6月8日.
[3] 谷峪.日本職業生涯教育及其啟示.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6,10: 81—84.
[4] 韓曉玥.日本普通高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9
[5] 鄭玥.日本中小學職業生涯教育及其啟示.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0:48—50
[6] 陸素菊.日本中小學職業觀教育的政策動向與實施策略.職教通訊,2007,7:27—29
[7] 谷峪.日本“職業生涯教育”觀察.中國教育報,2006,3.
[8] 孫一峰.生涯教育一一來自第六屆國際生涯教育研討會的報告.甘肅教育,1997,1:86
注解:
① 谷峪:《日本職業生涯教育及其啟示》,《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6年第10期。
② 《日本最新的小學教學大綱》,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om/view/490d4bd5360cba1aa811da78.html,2010年6月8日。
③ 日本文部科學省.新學習指導要領生き力.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youryou/syo/.
G40
A
1672-5832(2016)03-02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