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麗 陳 東 陳燕青
提升高職院校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效果的思考
汪 麗 陳 東 陳燕青
筆者作為多年從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教師,通過該篇文章將多年教學一線的經歷進行梳理,從分析目前高職院校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立足于教師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式、教學評價形式等方面研究和探討提高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效果的途徑,為今后的實際教學工作提供指導。
高職院校 哲學社會科學 提升 教學效果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培養青年學生的高等教育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歷史背景之下,以培養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為中心任務的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毫無疑問未來社會中的主流人才是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必須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哲學社會科學的教育為青年成長提供價值引領和精神動力,幫助青年學生理解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只有重視和加強高職教育中的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用人類先進的精神文明成果武裝學生的頭腦,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接班人。
提升高職院校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效果已然刻不容緩,筆者有如下思考:
教師應始終秉承“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信條,因為教師對學生言傳身教的影響非常大,而哲學社會科學教師的影響更顯著。“希望引導別人走正確的道路,激發別人對真和善的渴求,使別人的素質和能力得到最高的發展,他應當首先發展他本身的那些優秀的品質”。高職院校對學生實施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素質。因而重視哲學社會科學教師自身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既然有幸在這個領域工作,就應淡泊名利,不能過多考慮個人的得失,要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為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哲學社會科學教育不懈奮斗,通過對真善美的追求,引領學生真正走向自由之境。
當前高職院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滯后,導致教學內容陳舊,理論性過強,缺乏實踐性,和現實生活脫節,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教育教學的效果。因此必須從教學內容上對現有哲學社會科學教學工作進行改革,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人才培養的新理念,挖掘傳統理論的現代意義,力求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對當前學生面臨的新境遇、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使之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職院校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的目標不是培養專業的哲學研究人員,而應該是進行人文教育和通識教育,緊緊圍繞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高職學生的實際特點,立足于社會發展的新形勢,著眼于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核心,向學生介紹有關人生、道德、法制、科技、藝術等領域的哲學觀點,用貼近生活實際的理論來教育和說服學生,讓學生掌握一些哲學知識,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教育貫穿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啟發學生運用哲學社會科學的和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接受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并內化為個人信念,讓學生“真懂”、“真信”,幫助學生站在更新的高度去理解我們所倡導的價值觀。
高職院校招收的學生基本上是在應試教育中受挫的高中畢業生,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理論學習本身不太感興趣,而傳統的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方式陳舊、落后,導致教學效果很不盡如人意,要改進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功能、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的作用,就必須結合高職教育注重實踐的特點,改革、創新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方式,采取課堂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結合的形式。
哲學社會科學教育不僅著眼于啟發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哲學觀點、立場和方法,更要注重將理論內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以知行意的統一為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效果考核評價機制的原則,傳統考核對哲學基礎知識的書面測試,造成學生死記硬背,顯然不是科學合理的量化標準和測評方法。
探索構建科學的考評模式,應當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堅持“全程性”、“多元化”的原則,將學生的理論學習和日常行為緊密結合,例如將課堂討論、辯論、讀書報告、專題研討、網絡學習和社會實踐等每個學習環節均納入考核的內容,加大平時學習表現和實踐考核比重,縮小期末試卷考試的比重;采取口試、答辯、競賽、論文和試卷等多種考核方式,重在考核學生綜合運用哲學觀點和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客觀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引導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修養、培養良好日常行為習慣、提高思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果。
通過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學生學會思考超越現實功利的人生價值和理想信仰,避免在紛繁復雜的俗世中隨波逐流、迷失自我,要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的作用,必須立足于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和方式、改進教學評價形式。
(作者單位: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