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嬌
關于青少年德育培育“知行合一”的新思考
李 嬌
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理論與實踐高度統一,才能實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本文通過對當前青少年德育培育新問題的認真分析,全面闡述了實現青少年德育培育“知行合一”、提高青少年德育效果的有力舉措。
青少年 德育培育 知行合一
德育工作中“知”指的是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指的是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青少年德育培育要注重搞好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到“知行合一”,使學校德育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幫助青少年將道德認知付諸實踐形成道德行為、道德能力,讓青少年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如何找回學校德育教育的魅力,解決青少年道德行為中的自相矛盾,實現青少年德育培育“知行合一”的目的,是我國青少年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
上述問題,可以理解為“知易行難,知難行易”,也即“知”、“行”不夠統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三個方面。(1)社會新道德體系還不完善。(2)學校德育教育相對滯后。(3)家庭德育教育出現異化。
(一)主動引導新認識
青少年德育培養要注重搞好教育引導,要在“知”上下功夫。建強學校德育工作隊伍,做好德育工作的關鍵在人,學校要定期對德育工作隊伍進行培訓,使其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加大對德育工作者表彰、獎勵的力度,讓德育工作者自身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素質高、動力足。建好校園文化,要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通過橫幅、展板、廣播、板報、櫥窗營造崇尚道德的環境,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開展法律學習,要在德育培育過程中,融入法律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清楚認識到道德與法律并沒有明確的界限,道德的淪喪必會滑向法律的深淵,進而加強學生的道德底線意識。開展社會熱點評析,脫離實際的理論就是死理論,在德育教學過程中,要引入社會上發生的道德案例,認真解剖分析,澄清個別學生模糊認識,深化對理論的運用認知和判斷能力。
(二)教育功能新拓展
在做好傳統理論教育的基礎上,德育工作者要主動籌劃、積極開展踐行德育知識的活動,搭建青少年主體參與的平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利用紀念日、國慶日等時機,組織青少年參觀國防教育基地、“紅色”景區,不斷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開展共建共育活動,與駐地部隊、派出所等單位共建,開展常識、警示系列學習教育,讓軍人、警察身上的“正能量”引導青少年,塑造青少年身邊的“英雄”,讓青少年學有榜樣。開展“道德模范”宣揚活動,組織運用攝像機、照相機、手機等電子設備,尋找拍攝身邊的好人好事,并在校園網絡傳播宣揚,營造良好的個人道德氛圍。通過系列活動引導,把空洞的道德理論與生動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讓青少年更好的感受德育的思想內涵,引發青少年自身的思考與判斷,鍛煉青少年辨別道德行為的能力,有效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養水平。
(三)社會活動新延伸
“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支持和鼓勵青少年參與“為老弱病殘孕讓座”等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以小見大、逐步引導,弘揚社會正能量,塑造道德的“青少年群體”。組織青少年通過做義工,激發青少年的善意善舉,讓他們從活動中找到被需要、被尊重、被肯定的認知感和責任感。組織青少年幫助失學兒童和困難兒童,募捐學習用品、圖書等,通過互動讓青少年逐漸產生內在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讓青少年自發的把道德理念應用到社會實踐中,不斷理解消化,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三方聚力新途徑
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學校要與家庭時時建立互動,通過家訪、家長會、建立家長委員會等多種形式,密切與家長的聯系,指導家庭教育,使家長了解并配合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并改進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要與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常態溝通,積極開發利用社會的德育資源,開辟青少年教育的社會教育輿論陣地,加強社會文化市場及娛樂場所的管理,打擊腐蝕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為,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文化環境、治安環境和社區環境。
(五)制度監管新保障
青少年思想活躍,自我的判斷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他們德育監管方面更應當加大力度。制度建設要堅持從嚴的原則,嚴格制度制定,更要嚴格制度執行,特別是對那些違反道德、影響惡劣的行為,必須依法懲處。學校應該立足自身,結合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規律特點,制定相關的德育教育的規范和意見,建立學生個人品行檔案,通過不斷完善規章制度,使學校的德育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
學校在做好個人品德教育理論輔導的同時,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深化,讓青少年對德育的“知”“行”有體會、有認識、有行動,實現“知行合一”,達到德育工作的預期效果。
[1]朱華.高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若干問題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5.
[2]張世普.中小學思品課教學誤區及走出誤區的方法[J].現代交際,2012(09).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李嬌(1980-),女,江蘇徐州人,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學工處干事,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和音樂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