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燕光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天福山中學,264411)
?
《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一課的設計思路與反思
榮燕光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天福山中學,264411)
2015年9月25日,應山東省威海市體育名家工作室要求在文登區實驗中學執教了一節《籃球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公開課。筆者在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大課堂練習密度,促進學生技能學習,發展體能。本課總體設計思路是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學練中,利用多媒體、微視頻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地理解技術動作,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采用多種學習方法,增大學生課堂的練習密度;同時優秀運動員或是教師標準的技術動作展示,在精彩視頻的沖擊下,將運動之美帶給每位學生,從而逐漸建立“健康第一”的終身體育意識。
1.課堂伊始,教師出示Ipad播放幾位NBA籃球明星,教師語言引導,每隊一名籃球明星作為各隊的形象代言人,并提出要求:希望在這節課中各個明星團隊,能夠發揚出團結協作、互幫互助、刻苦學習的作風……
設計意圖:精彩的圖片展示,利用學生對明星的崇拜,瞬間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提升起來;同時推出“形象代言人”,利用明星效應,感染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最后教師提出要求,讓學生在本次課中展示出積極心態。
2.各組根據Ipad出示的評選條件,評選本次課的隊長、記錄員、裁判員等。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評選條件,讓學生評選各職務,提高學生規則意識,明確職責,為本次課做好鋪墊。
3.隊列練習,復習行進間向左、右、后轉走。
設計意圖:隊列練習的目的是加強學生組織紀律性,提高學生常規教育,使課堂隊形調動緊湊。
1.設計貼人游戲
游戲做法:籃球場內散點,2名學生追逐并拍擊場地內運球的學生,被拍的學生停止運球做原地繞球的動作,其他任一學生運球到停止的學生身前做出同樣的動作,解救成功,游戲繼續。活動中要求教師下達不同的行進間運球方式的口令。
設計意圖:利用游戲熟悉球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體育的樂趣,讓學生更加喜愛籃球運動。
2.擺放標志物比賽
設計意圖:利用各組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快速地擺放標志物,提高學生的練習密度,為下一環節做好準備。
1.此環節的教學設計,首先通過學生的體驗練習展開,讓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體驗練習。
問題一:行進間體前變向運,手按拍在球的什么部位?
問題二:遇到障礙物如何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
小組展開討論,談體會,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學習體前變向運球手部動作,通過自編順口溜,總結手部動作要領。學生理解并記憶動作要領,然后展開鞏固練習,教師在鞏固練習中不時地提示動作要領。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體驗練習,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使其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出示Ipad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通過順口溜總結技術動作,讓學生快速記住動作要領,達到精講的目的;學生鞏固練習中,教師巡回提示動作要領的重點詞語,規范學生動作,并要求等待練習的學生,進行原地的體前變向運球練習,提高課堂的練習密度。
2.學生手部動作熟練之后,教師提出問題:比賽中,采用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怎樣保護球?小組體驗探究,學生在消極防守下進行比賽,師生總結比賽結果,學生通過微視頻,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找出怎樣護球的答案。學生每人一個標志物,在教師統一口令下練習動作,再由隊長組織鞏固練習。
設計意圖:本環節先由學生小組討論出保護球的動作,利用比賽的形式檢驗探究結果,再由學生自己通過觀看微視頻找出答案,體現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學生在隊長的帶領下利用微視頻進行完整動作的學習,并進行鞏固練習,練習中教師通過錄制視頻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鼓勵和表揚技術動作掌握較好的學生。總結之后,學生繼續進行鞏固練習,練習中每組記錄員利用Ipad開始錄制每位學生的技術動作,再由每組學生互相評價,同時按照體能分組分成AB兩組,A組學生通過微視頻模仿加虛晃的體前變向換手運球過人的動作;B組在隊長的帶領下繼續完善動作練習。
設計意圖:此環節,利用Ipad完全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提高,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風格。通過錄制的視頻,減少了學生的展示時間,讓學生對自己動作有了直觀的了解,與正確動作形成對比,為改進技術動作提供了依據。體能分組體現出因材施教,讓不同素質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4.教師發放“奪寶奇兵”游戲場地的圖紙,各組在隊長的帶領下安排游戲場地,明確游戲做法及規則。做法:每組學生按順時針方向,通過變向跑到對方陣地取籃球,然后采用體前變向運球回到自己陣地,交球給下一名學生,下一名學生將球放入自己陣地,采用同樣的方式循環進行,在規定時間內看看哪組的球多哪組為勝。安排好場地之后,教師請各組的裁判員入場,公正裁判。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可視為反饋練習和身體素質練習的一個結合。利用圖紙讓學生自主合作安排場地,學習游戲做法及規則,減少了教師繁瑣的講解,增強了學生合作能力,提高學生課堂練習密度。學生裁判員的加入,使比賽更加公正公平,促使學生更加興奮地參與到比賽中。
1.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談自己所獲所得,使學生喜愛體育運動,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上下肢的放松練習并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實質有效的放松,緩解學生疲勞,教師邊領做放松邊總結,達到提高密度的練習。
體育課堂教學是為學生健康服務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提高,摸索提升。
1.本課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學滲透出很多優點,對教學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但本節課也存在瑕疵。例如:全班4部Ipad,由于每組人數過多,Ipad屏幕過小,受陽光照射的影響,在播放時部分學生觀看不清晰。可以通過小組化并輪流使用來解決問題,班級學生分成4~6人一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欲望。
2.角色的安排不能夠達到人人有角色、人人有事管,每組學生只安排了3名學生成為扮演者,可以在小組化的基礎上,增加技術教練、體能教練、領隊等職務,細化責任,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管理,共同提高,發展技能,促進體能全面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