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偉超 周曉丹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機車車輛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8
?
加強高校學生工作的柔性管理
程偉超周曉丹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機車車輛學院湖南株洲412008
【摘要】柔性管理認為人既是管理的主體,又是管理的客體。強調依據人們自身心理和行為特征進行管理,從內心深處激發每個人的內在潛力、主動意識和創造精神。將柔性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學生管理,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學生自由全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學生工作;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對于剛性管理而言的,這兩個概念都源于企業管理。剛性管理是以“規章制度為中心”——依靠成文的規章制度和組織職權,憑借制度制約、紀律監督和獎懲規則等手段進行的以外界約束為主的一種管理,但剛性管理的缺點是視人為生產工具,忽視了人的價值與尊嚴,忽視了人在生產過程中的心理需要和社會需要。而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人們自覺行為的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將柔性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學生管理,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學生自由全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要改變和拓展傳統的學生管理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必須正確認識當前學生工作的新變化新特點,只有認識到位,才能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一)學生思想的多樣化和素質的差異化日益顯著
在網絡普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中,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家庭觀念、道德價值、原則、規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學生與社會的融合度愈來愈深,使學生的思想日益多樣化。由于思想上的多樣化和素質上的差異化,導致學生的發展目標、發展要求、教育的需求與方式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客觀上迫切需要我們加以分門別類地進行指導,承認學生的差異性,通過因材施導才能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
(二)教育對象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以學生為主體或以學生為中心地位的確立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內涵之一,標志著以教師為主體或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已經不復存在。這不單單是地位的轉換,其實質是一種教育理念的轉變。
(三)教育的內容、方式、要求和最終目的的新發展
在現階段,教會學生如何生存、如何關心、如何負責、如何選擇、如何自我發展等已經成為學生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學生不再滿足于傳統的以灌輸為主的教育方式,而要求豐富多彩的、喜聞樂見的、廣泛參與、實踐性較強的思想教育形式。學生對教育的要求悄然發生變化,服務理念的要求也悄然上升,而且這種完善的服務要求會越來越強烈。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有了新的發展和延伸,教育必須成為學生全面和終身成長的助手。
(四)教育時空由封閉走向開放
班會、集會和校園活動不再是學生思想教育的唯一選擇形式,網絡、公寓、社團組織活動、社會實踐等都會成為學生選擇的教育形式,特別是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思想教育的空間更加開放,可以說新形勢下的學生工作就在學生的生活中,在學生的成長中。
(一)班級管理為主轉為社區管理為主
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學生生活社區與傳統的學生宿舍管理相比在功能上有很大的拓展,在學生社區成立社區管理委員會,以教育管理為重點,積極推進學生生活導師進社區。各院或系學生工作人員及相關部門老師作為學生社區生活導師。以組織建設為龍頭,積極推進學生黨團組織進社區,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管理學生轉向服務學生
傳統的大學辦學理念強調是對大學生進行嚴格規范的管理,高校各部門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學生除了服從高校的規定而別無選擇。這一傳統的辦學理念必須改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不僅是受教育者,而且還是高等教育的投資者,是高等教育資源的合法消費者。學生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優質服務,為學生的個人發展搭建平臺。
(三)強調學生的義務轉向義務和權力的結合
隨著社會法制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高。教育成本分擔機制也讓他們更加注重自己應該享有的權利。學生交費上學之后,學生及其家長與高校無形地形成一種交換關系,學生及其家長認為他們有權利,事實上他們也真有權利對高校教學質量、后勤服務、生活待遇等各方面提出與自己付出的成本相適應的要求。
(四)注重教授知識轉向培養高技能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產和服務領域一線的從業者中,具備精湛專業技能,在關鍵環節發揮作用,能夠解決生產操作難題的人員。高校是培養學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搖籃,特別是職業技術院校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有自身的優勢。相比高技能人才的其它培養方式,如師傅帶徒弟、崗位自學成才等,職業技術院校培養方式明顯具有培養規模大、知識技能面廣、快捷高效、有較強發展后勁等優勢。由于我國學齡青年眾多,教育需求旺盛,而高技能人才缺口過大,由高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無疑是一種更適合我國國情的教育模式。
(五)關注學生情感需要,發揮柔性管理的情感凝聚功能
柔性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挖掘情感對行為決策的正向引導力,用情感來凝聚人心。為此,要求學生管理者做到:一要張揚人性,培植親和力。二要淡化“官”念,減少離心力。三要善于溝通,增強凝聚力。溝通是管理者實施管理的必要手段,溝通的過程就是加深理解、增進感情、統一認識的過程。不懂得溝通或不善于溝通,就不能達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所以管理者要善于傾聽實情,真實的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學校管理者只有具備這樣殷殷的愛生之心,才能形成強大的情感凝聚力。
參考文獻
[1]王楠.淺析柔性管理在高校輔導員管理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2016(3):142
作者簡介
程偉超(1982—),男,河南輝縣人,講師,工學碩士,機車車輛學院學生黨支部副書記、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指導、團隊建設。